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次
本发明涉及羊肚菌栽培,尤其涉及一种羊肚菌的模式化层架栽培方法。背景技术:1、羊肚菌是世界性的珍稀名贵食药用菌,因其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和重要的保健作用而备受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的青睐。近年来,通过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已被突破并在国内的多地推广应用。2、现有公开号为cn113439609a(公开日:2021.09.2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九妹工厂化羊肚菌栽培方法及其培育装置,该专利中采用了土地预处理、菌丝及分生孢子培养等方法,并使用了特殊的抑制原基和抑蕾剂;现有公开号为cn114303791a(公开日:2022.04.12)的专利文件公开了免营养袋羊肚菌工厂化栽培方法,采用了控制光照、用栽培筐装填培养基质的手段;现有公开号为cn110122170a(公开日:2021.08.1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筐式工厂化栽培羊肚菌的方法,一个制备营养袋的步骤,一个选择与处理栽培基质的步骤,一个制备栽培筐的步骤,一个播种与覆土的步骤,一个菌丝培养管理的步骤,一个出菇管理的步骤。以上现有技术中羊肚菌的产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成本较高,同时还存在出菇率低,出菇效果不稳定,品质不佳的问题。3、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种出菇率高,出菇效果稳定、品质佳的羊肚菌的设施栽培方法。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菌的模式化层架栽培方法。本发明采用5℃~9℃的低温促进外源营养的转化,2℃~4℃的低温诱导原基分化等措施,解决了现有羊肚菌栽培中产量不稳定,栽培受季节限制等无法向市场持续供应羊肚菌鲜品的产业发展瓶颈。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羊肚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可获得产量稳定,品质上佳的羊肚菌。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肚菌的模式化层架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1)配制并铺设栽培基质,播种;5、(2)补加外源营养料,控制栽培基质温度为(5~9)℃,进行外源营养转化;6、(3)控制栽培基质的温度为(5~9)℃,进行菌丝培养;7、(4)菌丝成熟后,控制栽培基质的温度为(2~4)℃,进行原基诱导;8、(5)原基分化;所述原基分化时栽培基质的温度为(5~9)℃;9、(6)幼菇期管理;所述幼菇期时栽培基质的温度为(9~12)℃;10、(7)成熟期管理;所述成熟期时栽培基质的温度为(12~16)℃;11、(8)二潮菇管理。12、优选的,所述栽培基质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34~55%山体生土、40~60%草炭、1~3%生石灰、2~4%石膏、0.05~0.2%磷酸二氢钾;13、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混合,用含2%甲醛的水溶液调节含水量至20~30%,密封5d以上;14、所述栽培基质的铺设厚度为(20~30)cm。15、优选的,所述播种的方法为,将(1~1.5)cm大小的羊肚菌菌种块,按每平方米(0.4~0.6)kg均匀撒播在床面上,覆盖(1~2)cm厚的栽培基质,设置环境温度为(10~15)℃,空气湿度为(70~80)%,二氧化碳浓度(500~800)ppm,避光培养。16、优选的,所述外源营养料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55~65%小麦、30~40%玉米芯、1~2%生石灰、1~2%石膏和0.5~2%磷酸二氢钾;17、所述外源营养料的补加时机为播种后(2~4)天,补加量为每平方米(4~8)kg;所述外源营养转化时,栽培基质含水量为(20~25)%,二氧化碳浓度为(500~800)ppm,空气湿度为(70~80)%,避光转化(5~7)天。18、优选的,所述菌丝培养时,控制栽培基质的含水量为(20~25)%,空气湿度为(70~80)%,二氧化碳浓度为(800~1500)ppm,避光培养(45~60)天。19、优选的,所述原基诱导时的栽培基质含水量、空气湿度与菌丝培养时一致;所述原基诱导的时间为(3~7)天;20、所述原基诱导结束后,撤走外源营养料,通风换气使二氧化碳浓度降到500ppm;所述通风换气期间,栽培基质的含水量为(25~30)%,栽培基质温度为(5~9)℃,空气湿度为(70~80)%,光照强度为(400~600)lx,光源为红光,光照(8~12)h、黑暗(4~6)h交替进行。21、优选的,所述原基分化时,控制栽培基质含水量为(25~28)%,空气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800ppm以下,光照强度为(400~600)lx,光源为红光,光照(8~12)h、黑暗(4~6)h交替进行,直到原基分化并发育至1.5cm以上。22、优选的,所述幼菇期管理时,控制栽培基质含水量为(25~28)%,空气湿度为(80~90)%,二氧化碳浓度800ppm以下,光照强度为(400~600)lx,光源为红光,光照(8~12)h、黑暗(4~6)h交替进行,直到原基分化并发育至3cm以上。23、优选的,所述成熟期管理时,控制栽培基质含水量为(20~25)%,空气湿度为(70~85)%,二氧化碳浓度800ppm以下,光照强度为(400~600)lx,光源为红光,光照(8~12)h、黑暗(4~6)h交替进行,直到羊肚菌子囊果7cm以上进行采收。24、优选的,所述二潮菇管理的方法为,待全部采收完毕后,将土壤里的菌柄部分挖出,清除死菇,用(0.05~0.2)%的生石灰水调节栽培基质含水量至(25~28)%,重复步骤(5)~(7)。2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肚菌的模式化层架栽培方法。本发明较同类型的发明具备以下优势:26、(1)本发明独特的栽培基质的配制及处理,使羊肚菌工厂化层架栽培能够稳定出菇;27、(2)本发明具有更细化的管理流程,并设定了原基诱导、原基分化、幼菇管理的界限和不同的管理数据,使羊肚菌生长的各个时期栽培条件可控,可直接采用设备管理,更为方便;28、(3)本发明提出了5℃~9℃的低温促进外源营养的转化,提出了2℃~4℃的低温诱导原基分化的措施,以提高外源营养的转化效率和低温诱导原基分化的效果。29、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羊肚菌进行工厂化栽培,不仅得到的羊肚菌品质佳,出菇均一,产量稳定,每平方米可达1.8kg左右,且不受季节限制,可持续供应市场需求,大大节省了人力,更便于农业推广。技术特征:1.一种羊肚菌的模式化层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34~55%山体生土、40~60%草炭、1~3%生石灰、2~4%石膏和0.05~0.2%磷酸二氢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的方法为,将(1~1.5)cm大小的羊肚菌菌种块,按每平方米(0.4~0.6)kg均匀撒播在床面上,覆盖(1~2)cm厚的栽培基质,设置环境温度为(10~15)℃,空气湿度为(70~80)%,二氧化碳浓度(500~800)ppm,避光培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营养料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55~65%小麦、30~40%玉米芯、1~2%生石灰、1~2%石膏和0.5~2%磷酸二氢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丝培养时,控制栽培基质的含水量为(20~25)%,空气湿度为(70~80)%,二氧化碳浓度为(800~1500)ppm,避光培养(45~60)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基诱导时的栽培基质含水量、空气湿度与菌丝培养时一致;所述原基诱导的时间为(3~7)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基分化时,控制栽培基质含水量为(25~28)%,空气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800ppm以下,光照强度为(400~600)lx,光源为红光,光照(8~12)h、黑暗(4~6)h交替进行,直到原基分化并发育至1.5cm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菇期管理时,控制栽培基质含水量为(25~28)%,空气湿度为(80~90)%,二氧化碳浓度800ppm以下,光照强度为(400~600)lx,光源为红光,光照(8~12)h、黑暗(4~6)h交替进行,直到原基分化并发育至3cm以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熟期管理时,控制栽培基质含水量为(20~25)%,空气湿度为(70~85)%,二氧化碳浓度800ppm以下,光照强度为(400~600)lx,光源为红光,光照(8~12)h、黑暗(4~6)h交替进行,直到羊肚菌子囊果7cm以上进行采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潮菇管理的方法为,待全部采收完毕后,将土壤里的菌柄部分挖出,清除死菇,用(0.05~0.2)%的生石灰水调节栽培基质含水量至(25~28)%,重复步骤(5)~(7)。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肚菌的模式化层架栽培方法,属于羊肚菌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包括:(1)配制并铺设栽培基质,播种;(2)补加外源营养料;(3)菌丝培养;(4)原基诱导;(5)原基分化;(6)幼菇期管理;(7)成熟期管理;(8)二潮菇管理。本发明采用5℃~9℃的低温促进外源营养的转化,2℃~4℃的低温诱导原基分化等措施,解决了现有羊肚菌栽培中产量不稳定,栽培受季节限制等无法向市场持续供应羊肚菌鲜品的产业发展瓶颈。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羊肚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可获得产量稳定,品质上佳的羊肚菌。技术研发人员:杨阿丽,冉永红,王治业,胡永军,赵玉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