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利资料库

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特别涉及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背景技术:1、鹿茸草是玄参科、鹿茸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省,生于海拔100米以上低山的多沙山坡及草丛中。2、鹿茸草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和凉血止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肺炎发热、咳嗽、吐血、赤痢、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牙痛、乳痈等疾病,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是鹿茸草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3、鹿茸草在室外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存活率低,容易受到降雨、低温环境因素干扰,导致减产,无法满足持续稳定产出高质量鹿茸草药材的要求;4、如专利号为202110640207.5,名称为一种促进鹿茸草大田栽培成活的方法的发明专利,方法包括整地步骤、移栽步骤、田间管理步骤和采收加工步骤,其中,所述整地步骤为:在大田中做大畦,所述大畦的宽为1.2-2米,高为0.3-0.5米,畦面中间的高度高于四边的高度,畦间沟距为0.3-0.5米,再从垂直于大畦的方向开沟,整理成小畦,所述小畦的宽为0.3-0.6米,高为0.3-0.5米,畦间沟距为0.2-0.5米,随整地施入有机肥,然而其成活率在80%左右。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2、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建棚步骤为:搭建大棚,大棚面积0.5-1亩,长20-70m、宽6-7m,顶高3-4m,棚架间隔为1-2m,中央每隔5-7m设立金属支柱与横梁;大棚先覆盖防雨膜,再覆盖遮阳网,大棚顶部设两列喷灌管道,列间距2-4m,每列中喷头间距1-3m,大棚两侧底部0.5-1.5m处可收卷并设置防虫网;3、育苗步骤:将鹿茸草种子播种于盛装有草炭、黄红壤土的穴盘中,每穴3-5粒,大棚内温度为20-30℃,湿度为60-70%,将穴盘放置在大棚内自然光的条件下进行育苗。4、作为改进,还包括整地步骤:建棚步骤后,先浇水软化土壤,翻耕10-15cm,挑拣并打碎土块,使直径大于或等于3cm的土块不超过5%,大棚中横向并排设置2-4列大畦,宽为1-1.5m,长为10-20m,高0.1-0.2m,畦面中间的高度高于四边的高度,横向畦间距为0.2-0.6m,纵向畦间距为0.5-1m,每块畦周围挖0.1-0.5m宽、0.1-0.3m深的排水沟,整地时加入生物有机肥60-70公斤/亩,微生物菌剂30-35公斤/亩。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草炭和黄红壤土的比例为1:3,所述穴盘的孔径为2.5cm、高为3.5cm,每穴4粒,大棚内温度为25℃,湿度为65%。6、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过渡寄主共育步骤:将育苗步骤得到的幼苗移栽入盛装有黄红壤土、栽有栀子的育苗杯内,大棚内温度为20-30℃,湿度为60-70%,将所述育苗杯放置在大棚内自然光的条件下育苗;优选的,所述育苗杯的直径为12cm,每个所述育苗杯中移栽有1棵栀子与1棵鹿茸草幼苗,所述栀子和鹿茸草幼苗相距5cm,大棚内温度为25℃,湿度为65%。7、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移栽定植步骤:过渡寄主共育步骤后5个月后,将育苗杯内的鹿茸草与栀子共同带土移植入大棚的土地中,定植穴前后间隔为20-40cm,左右间隔为20-40cm,然后进行封土,封土结束后对苗根部浇水润湿,定植后一次性浇透水,此后15天内每日人工检查土壤含水量,及时补水。8、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田间管理步骤:9、每月巡查一次,检查是否出现病虫害,出现病虫害则施用杀菌剂与杀虫剂;及时除草,春、夏两季对栀子进行修剪,保持株幅不超过0.6米;在表层10cm的土壤干燥时进行浇水,优选的,所述杀菌剂为多菌灵、恶霉灵、枯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病虫害为蚜虫、叶斑病,优选的,所述杀菌剂为多菌灵,将多菌灵稀释1000倍后喷施在叶面上。10、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采收加工步骤:3-4月随种子成熟反复采收,5月采收开花枝条;下半年定期采收老枝条;采收时采用镰刀离地面以上3厘米处割取老枝条,保留新生枝条,采收完成后打杀菌剂、补肥。11、作为进一步改进,大棚土地上铺设防草布、地膜或松针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大棚土地上铺设防草布。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建棚步骤为:搭建连栋大棚,所述连栋大棚高为4-5m,宽为25-35m,长为40-50m,占地面积为2-3亩,连栋大棚侧面设有换气扇,优选的,所述连栋大棚高为4.5m,宽为30.4m,长为45m,占地面积为2亩。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性的解决了鹿茸草大田大规模栽培成活率低的问题,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有效增加了鹿茸草大规模栽培的成活率,解决鹿茸草种源严重匮乏问题。技术特征:1.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棚步骤为:搭建大棚,大棚面积0.5-1亩,长20-70m、宽6-7m,顶高3-4m,棚架间隔为1-2m,中央每隔5-7m设立金属支柱与横梁;大棚先覆盖防雨膜,再覆盖遮阳网,大棚顶部设两列喷灌管道,列间距2-4m,每列中喷头间距1-3m,大棚两侧底部0.5-1.5m处可收卷并设置防虫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地步骤:建棚步骤后,先浇水软化土壤,翻耕10-15cm,挑拣并打碎土块,使直径大于或等于3cm的土块不超过5%,大棚中横向并排设置2-4列大畦,宽为1-1.5m,长为10-20m,高0.1-0.2m,畦面中间的高度高于四边的高度,横向畦间距为0.2-0.6m,纵向畦间距为0.5-1m,每块畦周围挖0.1-0.5m宽、0.1-0.3m深的排水沟,整地时加入生物有机肥60-70公斤/亩,微生物菌剂30-35公斤/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炭和黄红壤土的比例为1:3,所述穴盘的孔径为2.5cm、高为3.5cm,每穴4粒,大棚内温度为25℃,湿度为6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寄主共育步骤:将育苗步骤得到的幼苗移栽入盛装有黄红壤土、栽有栀子的育苗杯内,大棚内温度为20-30℃,湿度为60-70%,将所述育苗杯放置在大棚内自然光的条件下育苗;优选的,所述育苗杯的直径为12cm,每个所述育苗杯中移栽有1棵栀子与1棵鹿茸草幼苗,所述栀子和鹿茸草幼苗相距5cm,大棚内温度为25℃,湿度为6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栽定植步骤:过渡寄主共育步骤后5个月后,将育苗杯内的鹿茸草与栀子共同带土移植入大棚的土地中,定植穴前后间隔为20-40cm,左右间隔为20-40cm,然后进行封土,封土结束后对苗根部浇水润湿,定植后一次性浇透水,此后15天内每日人工检查土壤含水量,及时补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田间管理步骤: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收加工步骤:3-4月随种子成熟反复采收,5月采收开花枝条;下半年定期采收老枝条;采收时采用镰刀离地面以上3厘米处割取老枝条,保留新生枝条,采收完成后打杀菌剂、补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棚土地上铺设防草布、地膜或松针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大棚土地上铺设防草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棚步骤为:搭建连栋大棚,所述连栋大棚高为4-5m,宽为25-35m,长为40-50m,占地面积为2-3亩,连栋大棚侧面设有换气扇,优选的,所述连栋大棚高为4.5m,宽为30.4m,长为45m,占地面积为2亩。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大棚地栽鹿茸草的方法,建棚步骤为:搭建大棚,大棚面积0.5‑1亩,长20‑70m、宽6‑7m,顶高3‑4m,棚架间隔为1‑2m,中央每隔5‑7m设立金属支柱与横梁;大棚先覆盖防雨膜,再覆盖遮阳网,两侧底部0.5‑1.5m处通风并设置防虫网,大棚顶部设两列喷灌管道,列间距2‑4m,每列中喷头间距1‑3m,四周设置预留通风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性的解决了鹿茸草大田大规模栽培成活率低的问题,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有效增加了鹿茸草大规模栽培的成活率,解决鹿茸草种源严重匮乏问题。技术研发人员:魏建和,穆滨,王秋玲,李伟权,张颢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