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次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贵州生态乌龙茶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1、在我国六大茶类中,乌龙茶(青茶)占总产量的9.5%,但是呈现快速上升势头(2021年乌龙茶总产量28万t,2022年总产量达31万t,同比上升7.7%)。然而现有加工技术中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加工机具不配套,加工工艺不标准,使加工出来的乌龙茶品质具有外形条索粗松、断碎多、均匀度差、色泽枯暗、香气差、滋味苦涩、汤色浑浊等问题。基于此,需要提高乌龙茶的加工技术;按标准化生产加工,避免随意性,保证生产出来的乌龙茶形美、香高、味浓、汤亮,达到较高的品质。2、因此,提供一种贵州生态乌龙茶的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贵州生态乌龙茶的制备方法。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3、一种贵州生态乌龙茶的制备方法,以石阡原生古老品种—石阡苔茶的鲜叶为原料,通过鲜叶、摊凉、晒青、摊凉、做青、堆青、凉青、杀青、摊凉、缓释回潮、初揉、初烘、二揉、复烘、剔拣、提香、装箱入库制备而成;具体步骤如下:4、(1)鲜叶5、釆摘石阡苔茶鲜叶的开面2、3叶,对夹叶和一芽三、四叶;不釆雨水叶、病虫叶、冻害叶、老叶、老梗、散叶。6、(2)摊凉7、将收进车间的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上,厚度5-10cm,先用鼓风机吹自然风10-15min,再静置20-25min。8、(3)晒青9、将加工叶摊放在扁筛或萎凋槽上,厚度2-3cm,放在阳光下晾晒;室外温度22-27℃时,晒30-60min;若室外温度28-32℃时,晒15-30min。10、(4)摊凉11、将晒青叶转入室内萎凋槽上进行摊凉,厚度5-10cm,先用自然风吹5-10min,然后摊凉30-45min。12、(5)做青13、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关键控制点,釆用人工进行笫一次做青,将萎凋槽内茶青放入竹簸箕内堆成小堆,每个簸箕一堆,每一堆重0.8-1.2kg,进行人工摇青2-3min,然后将摇青叶在萎凋槽上均匀摊放90-100min,厚度5-7cm;然后将加工叶倒入自动摇青机进行笫二次摇青,8-12r/min,摇4-5min后,让加工叶静置于摇青机内,若叶温大于32℃时,吹冷风5-7min降温,静置2-2.5h;然后进行笫三次摇青,15-17r/min,摇6-8min,再静置2-2.5h;然后进行笫四次摇青,20-25r/min,摇10-12min后静置20-25min。14、(6)堆青15、将摇青机内的加工叶倒出,放在白布上面堆积,厚度20-30cm,时间85-95min,用白布将茶覆盖进行轻度发酵。16、(7)凉青17、将堆积发酵的加工叶放入萎凋槽,厚5-10cm,用鼓风机吹8-12min。18、(8)杀青19、将茶叶从萎凋槽取出,釆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机器温度270-290℃进行杀青6-8min出锅。20、(9)摊凉21、将杀青叶放入萎凋槽内,厚度5-10cm,用鼓风机吹3-7min,待加工叶冷却至室温。22、(10)缓释回潮23、釆用白棉布将冷却的加工叶包裹紧密,保持室温25-30℃,湿度55%-80%,放在车间萎凋槽上静置25-30min,待加工叶揉软,不刺手时,完成回潮。24、(11)初揉25、釆用65型揉捻机,加工叶轻圧装满桶后釆取“轻-重-轻”方式和先慢速后中速进行揉捻:具体为慢速30r/min,揉盘与揉桶上端平齐轻压4-6min,;中速40r/min,揉盘低于揉桶上端5-8cm重压7-10min,;慢速30r/min,揉盘与揉桶上端平齐轻压2-4min,总时长控制在13-20min,待加工叶基本成条后下机;26、(12)初烘27、釆用链板烘干机进行烘焙,烘焙热风温度85-95℃,时间10-15min,控制加工叶含水量在55-65%,下机摊凉。28、(13)二揉29、将加工叶放入揉捻机内进行第二次揉捻,保持中速40r/min,揉盘与揉桶上端平齐轻揉8-12min,待茶叶成条率达到85-95%下机。30、(14)复烘31、目的是达到茶叶足干和发展香气,保持烘干机80-85℃温度进行复烘,时间13-17min,使加工叶含水量达到5-7%。32、(15)剔拣33、因为经烘干的毛茶比较粗糙,不便于机器精制,所以釆取人工剔拣老叶、老梗、杂质后,再筛去细碎末。34、(16)提香35、釆用提香机进行提香。清香型乌龙茶烘焙温度设置为65-75℃,时间1-2h,使含水量达3-5%;浓香型乌龙茶烘焙温度设置为115-125℃,时间40-60min,使含水量达3-5%。36、(17)装箱入库37、待提香后的茶叶自然降温至25-35℃后进行装箱、入库。38、一种贵州石阡生态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在于以石阡原生古老茶种—石阡苔茶鲜叶为原料,通过鲜叶、摊凉、晒青、摊凉、做青、堆青、凉青、杀青、凉青、缓释回潮、初揉、初烘、二揉、复烘、剔拣、提香、装箱入库工艺生产的乌龙茶,其外形紧结、挺直完整,色泽绿黄褐色,汤色金黄明亮,香气幽雅,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较完整、明亮。具香幽,味醇回甘,突破了石阡苔茶只做绿茶、红茶的传统习惯。比起常规做绿茶、红茶,乌龙茶价格要高出2至3倍,企业经济效益大大增长,茶农收益大幅度提高,较以前采摘红、绿茶鲜叶采摘利用率提高了100-150%,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39、古老珍稀的“石阡苔茶”树是优良特色树种,制作的绿茶、红茶、白茶品质都很优良。通过牟小虎老师技术团队(贵州国家茶叶发明专利的领航者,创制了13款茶叶发明专利)长期的摸索与试制,在2022年终于研发出一种新的“乌龙茶”制备方法。传统乌龙茶的制备方法为:鲜叶、摊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剔拣、提香、装箱入库。而本发明现有创新型乌龙茶制备方法为:鲜叶、摊凉、晒青、摊凉、做青、堆青、凉青、杀青、凉青、缓释回潮、初揉、初烘、二揉、复烘、剔拣、提香、装箱入库。现有创新工艺增加了堆青、凉青与初烘、二揉等工艺。其中,堆积目的在于提高乌龙茶滋味的醇厚度和甜润度,减少苦涩味和异杂味;而杀青后凉青的目的是,使加工叶保持活性与增加鲜爽度,回潮使加工叶走水均匀,保持揉捻叶的完整度;通过初烘、复揉后色泽更鲜活、条索更紧细、完整。通过工艺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社会效益。4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贵州生态乌龙茶的制备方法,石阡苔茶制作的乌龙茶干茶egcg含量达6.35-6.49%,磨碎后乌龙茶粉末egcg含量达6.40-6.56%,水浸出物高达45.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