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背景技术:1、萎凋,是茶叶加工的一种设备,也是茶叶初制的第一个工序。它的主要作用是使鲜叶化学成分和物理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2、而萎凋过程中使用的萎凋槽主要包括槽体,其一端连接有风机,风机与槽体之间设置有热气发生炉,槽体为开口状,并设置网板或盛放茶叶的盛放装置置于槽体开口处用于摊放茶叶,通过打开风机和热气发生炉向槽体内通入热气,使位于槽体开口处的茶叶实现萎凋,然而,仍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热气发生炉位于槽体一端,使得离热气发生炉较近的一端的茶叶萎凋较快,而离热气发生炉较远的一端的茶叶萎凋较慢,使得萎凋不均匀,从而影响茶叶品质。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用于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茶叶萎凋的均匀性,以提高茶叶品质。2、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包括槽体和网板,所述槽体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槽体上端面为出风口,所述网板位于槽体出风口处,所述槽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两个相邻的隔板之间或槽体侧壁与与其相邻的隔板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多个进风通道一端均匀位于进风口处,另一端均匀位于网板下方,并将网板划分为若干相等区域,所述进风口处还连接有风机,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位于隔板上表面。3、优选的,所述发热件为电阻丝。4、优选的,位于网板下方的每一个进风通道处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面板、发热件和电阻丝连接。5、优选的,所述隔板为弧形状。6、优选的,还包括多个进风调节机构,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均位于与进风口相邻的进风通道上,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和阻尼转轴,所述阻尼转轴位于调节板的两端并与槽体连接,所述调节板位于进风通道内,所述阻尼转轴的前端延伸至槽体外连接有调节部,通过转动调节部使调节板转动预定角度,从而改变进风量。7、优选的,所述进风口截面为方形结构。8、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槽体内设置多个隔板,并形成多个进风通道,从而不受发热件位置的远近影响,进而达到萎凋均匀的目的,而发热件位于隔板上表面或嵌设在隔板内时,可整体控制或单独控制,便于提高茶叶萎凋的均匀性,以提升茶叶品质。技术特征:1.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包括槽体(1)和网板(2),所述槽体(1)一端设有进风口(3),所述槽体(1)上端面为出风口,所述网板(2)位于槽体(1)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4),两个相邻的隔板(4)之间或槽体(1)侧壁与与其相邻的隔板(4)之间形成进风通道(5),多个进风通道(5)一端均匀位于进风口(3)处,另一端均匀位于网板(2)下方,并将网板(2)划分为若干相等区域,所述进风口(3)处还连接有风机(6),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位于隔板(4)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为电阻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网板(2)下方的每一个进风通道(5)处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面板、发热件和电阻丝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为弧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进风调节机构,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均位于与进风口(3)相邻的进风通道(5)上,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7)和阻尼转轴(8),所述阻尼转轴(8)位于调节板(7)的两端并与槽体(1)连接,所述调节板(7)位于进风通道(5)内,所述阻尼转轴(8)的前端延伸至槽体(1)外连接有调节部,通过转动调节部使调节板(7)转动预定角度,从而改变进风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截面为方形结构。技术总结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槽结构,包括槽体和网板,所述槽体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槽体上端面为出风口,所述网板位于槽体出风口处,所述槽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两个相邻的隔板之间或槽体侧壁与与其相邻的隔板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多个进风通道一端均匀位于进风口处,另一端均匀位于网板下方,并将网板划分为若干相等区域,所述进风口处还连接有风机,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位于隔板上表面。本技术通过在槽体内设置多个隔板,并形成多个进风通道,从而不受发热件位置的远近影响,进而达到萎凋均匀的目的,而发热件位于隔板上表面或嵌设在隔板内时,可整体控制或单独控制,便于提高茶叶萎凋的均匀性,以提升茶叶品质。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张成友,洪俊花,杨开霞,王俊红,罗应芬,杨秀贵,任昌兵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香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15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