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次
本发明属于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1、尿布皮炎(diaperdermatitis,dd)是小儿皮肤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尿布部位发生边界清楚的大片红斑、丘疹或糜烂渗液,甚至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严重者,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慢性腹泻婴儿,可发生皮肤溃疡。据统计,每年小儿dd发生率为14.1%~35.1%,易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危及生命。随着一次性尿布在婴幼儿中的广泛使用,一次性尿布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孕产妇高热量饮食,使本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如何防治该病迫在眉睫。2、西医以局部消炎收敛法为主,临床多以氧化锌制剂、鞣酸软膏、红霉素软膏、炉甘石洗剂、硼酸扑粉为主,或单独使用,或联合运用,也有用氧疗、电磁波治疗,但疗效均不如中医药治疗。因为小儿体质的特殊性,相比于西医,中药外洗在治疗尿布皮炎方面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中医学认为,小儿尿布皮炎与古医籍“丹”“淹尻疮”“猴子疳”的病症描述极其相似,是发生在小儿臀部的皮肤浅表炎症,以皮肤潮湿、丘疹、红斑、糜烂、疼痛为主症。古今各中医医家运用皮损局部观与整体观相结合的辨证手法,观察不同病症确定辨证类型。认为本病与体内郁火(胎毒),加之使用尿布不当,臀部肌肤感受湿热秽浊之邪,内外湿热火毒相交,瘀阻脉络,发于肌肤有关。治疗方面为避免内服药物伤及内腑,以外治为主,对证施以凉血清热、解毒消肿、祛腐生肌等不同的治法,做到标本兼治,防治同步。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3、一种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黄柏5-10g、苦参5-10g、地肤子5-10g、地榆5-10g、侧柏叶5-10g、地骨皮5-10g、藿香5-10g、黄精5-10g。4、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黄柏10g、苦参10g、地肤子10g、地榆10g、侧柏叶10g、地骨皮10g、藿香10g、黄精10g。5、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黄柏7-9g、苦参7-9g、地肤子7-9g、地榆7-9g、侧柏叶7-9g、地骨皮7-9g、藿香7-9g、黄精7-9g。6、一种根据上述所述的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7、按处方称取各组分适量,浸泡20-40min后煎煮,煮至500ml,静置至药液与沉淀物分层,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分成两份,待用。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9、该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不仅选用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功效的中药,更考虑到小儿脏腑娇嫩,正气未充的特点,选用黄精、藿香等中药,达到补虚以驱邪的目的,标本兼顾。技术特征:1.一种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黄柏5-10g、苦参5-10g、地肤子5-10g、地榆5-10g、侧柏叶5-10g、地骨皮5-10g、藿香5-10g、黄精5-1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黄柏10g、苦参10g、地肤子10g、地榆10g、侧柏叶10g、地骨皮10g、藿香10g、黄精1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黄柏7-9g、苦参7-9g、地肤子7-9g、地榆7-9g、侧柏叶7-9g、地骨皮7-9g、藿香7-9g、黄精7-9g。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技术总结本发明适用于中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黄柏5‑10g、苦参5‑10g、地肤子5‑10g、地榆5‑10g、侧柏叶5‑10g、地骨皮5‑10g、藿香5‑10g、黄精5‑10g。最佳重量份为:黄柏10g、苦参10g、地肤子10g、地榆10g、侧柏叶10g、地骨皮10g、藿香10g、黄精10g。该治疗尿布皮炎的中药制剂不仅选用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功效的中药,更考虑到小儿脏腑娇嫩,正气未充的特点,选用黄精、藿香等中药,达到补虚以驱邪的目的,标本兼顾。技术研发人员:赖旭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