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涉及的是农业种植,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背景技术:1、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人类较早开发的农作物,但其种性易于退化,感染病毒病是引起其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马铃薯生产上一般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感染病毒病后,病毒会在块茎中逐代积累,致使种性退化。发达国家马铃薯高产的共同经验是推广高产、优质马铃薯的脱毒种薯,用茎尖培养脱毒技术生产马铃薯试管苗,并用其繁育脱毒种薯,是恢复马铃薯优良种性、提高品质和产量的主要途径。马铃薯脱毒种薯是利用脱毒苗或试管薯在防芽虫温室或网棚内繁育的小型种薯,其成产的基本流程为:品种脱毒(茎尖分生组织培)——脱毒苗快繁或试管薯生产——温网室生产原原种(试管苗扦插等)——隔离或开放条件下繁殖原种。在网室移栽试管苗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是繁育脱毒种薯的关键环节之一。2、脱毒苗一般移栽于网室苗床,用于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当一次需要繁育的马铃薯原原种的品种较多,且每个品种的脱毒苗数量较多时,同时又由于马铃薯收获的是地下块茎,同一个苗床生产的不同品种也容易混杂。为了解决马铃薯脱毒苗在网室苗床上繁育原原种时,需要工人打孔移栽所导致的移栽效率较低、加大污染风险的问题,设计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尤为必要。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人工成本,节约基质使用量,避免品种混杂,降低脱毒苗二次污染的风险,易于推广使用。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包括苗床和打孔器,苗床的上方设置有打孔器;所述的苗床由多个凹型弧形条和分隔条组成,凹型弧形条并列设置,相邻的凹型弧形条之间通过分隔条隔离。3、作为优选,所述的打孔器包括固定座、打孔气缸、打孔板,打孔针和移动气缸,固定座固定在苗床上方的支架上,固定座通过滑块垂直连接有打孔气缸,打孔气缸上端滑动设置在固定座上,滑块还与移动气缸相连,打孔气缸下端的气缸杆通过u型杆与打孔板固定,打孔板上均布有多个打孔针。4、作为优选,所述的打孔板与凹型弧形条平行设置。5、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滑块上端相配合的t型轨道。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7、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降低人工成本,可实现脱毒苗在苗床上的机械隔离和机械打孔,这样既可以统一控制脱毒苗的密度,节约人工与脱毒苗接触的时间,降低脱毒苗污染的风险,也可以避免地下块茎收获时品种混杂在一起的风险。技术特征:1.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苗床(1)和打孔器(2),苗床(1)的上方设置有打孔器(2);所述的苗床(1)由多个凹型弧形条(1-1)和分隔条(1-2)组成,凹型弧形条(1-1)并列设置,相邻的凹型弧形条(1-1)之间通过分隔条(1-2)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孔器(2)包括固定座(2-1)、打孔气缸(2-2)、打孔板(2-3)、打孔针(2-4)和移动气缸(2-5),固定座(2-1)固定在苗床(1)上方的支架上,固定座(2-1)通过滑块(3)垂直连接有打孔气缸(2-2),打孔气缸(2-2)上端滑动设置在固定座(2-1)上,滑块(3)还与移动气缸(2-5)相连,打孔气缸(2-2)下端的气缸杆(4) 通过u型杆(2-6)与打孔板(2-3)固定,打孔板(2-3)上均布有多个打孔针(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孔板(2-3)与凹型弧形条(1-1)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2-1)上设置有与滑块(3)上端相配合的t型轨道(5)。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生产用苗床改进装置,它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苗床和打孔器,苗床的上方设置有打孔器;所述的苗床由多个凹型弧形条和分隔条组成,凹型弧形条并列设置,相邻的凹型弧形条之间通过分隔条隔离;所述的打孔器包括固定座、打孔气缸、打孔板,打孔针和移动气缸,固定座固定在苗床上方的支架上,固定座通过滑块垂直连接有打孔气缸,打孔气缸上端滑动设置在固定座上,滑块还与移动气缸相连,打孔气缸下端的气缸杆与打孔板固定,打孔板上均布有多个打孔针。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人工成本,节约基质使用量,避免品种混杂,降低脱毒苗二次污染的风险,易于推广使用。技术研发人员:邹莹,闫雷,张远学,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郝苗,宋威武,王甄,陈火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技术研发日:20230828技术公布日: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