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次
本发明涉及人工光环境,尤其涉及一种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的光质环境。背景技术:1、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牧草品种,在国内广泛种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牧草之王”的称号,也是我国进口量最多的牧草品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对于高蛋白类食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目前我国优质牧草和草种的供应量不足,无法满足畜牧业对于牧草的需求,对进口草产品的依赖性较高,严重限制了我国草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培育出高产、优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紫花苜蓿品种打破当前困境,早日实现牧草草种和干草自给自足。2、常见的育种方法主要是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但这些育种方法都面临着一个相同难题,即植物的长生育期。植物的较长生育期是限制新品种研发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有研究人员表示,在受控设施中改变光环境(光质、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影响光感受器的信号传导过程,从而控制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等关键性事件的时间,达到缩短植物的生育期目标。3、从光质层面说,因为大多数植物在低r:fr条件下会花期提前,所以研究人员通常会选用红光和远红光作为光源调控植物开花时间,从而缩短植物的生育期。然而紫花苜蓿在低r:fr条件下却表现出开花延迟的表型。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紫花苜蓿在单色蓝光条件下也出现了相同的表型变化。现有技术尚无法解决紫花苜蓿育种周期过长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全新的光质环境,解决紫花苜蓿育种周期过长的问题,有效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的光质环境,通过调整光谱中波长600-699nm红光和波长700-780nm远红光的光量子比例在0.36-1.21之间,同时波长600-699nm红光与波长700-780nm远红光的光量子之和与波长400-499nm蓝光的光量子比例在0.23-0.26。3、更进一步的,如上述所述的一种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的光质环境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4、更进一步的,所述光照强度在265±5μmol·m-2·s-1,光周期为8-16h/d。5、更进一步的,在紫花苜蓿生育期采用该光环境。6、更进一步的,同时波长600-699nm红光与波长700-780nm远红光的光量子之和与波长400-499nm蓝光的光量子比例在0.25。7、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8、采用本发明的光质环境可以促进紫花苜蓿开花,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有效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加速紫花苜蓿育种。技术特征:1.一种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的光质环境,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光谱中波长600-699nm红光和波长700-780nm远红光的光量子比例在0.36-1.21之间,同时波长600-699nm红光与波长700-780nm远红光的光量子之和与波长400-499nm蓝光的光量子比例在0.23-0.26。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的光质环境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光照强度在265±5μmol·m-2·s-1,光周期为8-16h/d。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紫花苜蓿生育期应用该光质环境。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波长600-699nm红光与波长700-780nm远红光的光量子之和与波长400-499nm蓝光的光量子比例在0.25。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光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的光质环境,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光谱中波长600‑699nm红光和波长700‑780nm远红光的光量子比例在0.36‑1.21之间,同时波长600‑699nm红光与波长700‑780nm远红光的光量子之和与波长400‑499nm蓝光的光量子比例在0.23‑0.26。采用本发明的光质环境可以促进紫花苜蓿开花,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有效缩短紫花苜蓿生育期,加速紫花苜蓿育种。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刘孟文,陈艺群,马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