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利资料库

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本技术属于养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背景技术:1、鸵鸟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大陆的鸟类,具有特征性的长腿和颈部、大型的身体以及短而毛茸茸的翅膀,鸵鸟对人们有很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被广泛饲养用于肉食、蛋生产以及观赏,它们的羽毛也被用于装饰和制作手工艺品,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饲养,在雏鸟养殖时需要用到养殖装置来提高存活率,目前市场上的养殖装置多为一个简单的保温箱,再配备一些换气风扇,不具备给雏鸟喂食喂水的装置,同时不能在冬季或者温度较低时给装置内部提高温度湿度,从而降低雏鸟的成活率。2、目前,专利号为202220960674.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鸵鸟养殖装置,包括保温箱,保温箱的顶板上表面贯穿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下端开设有通孔,保温箱的顶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仓,进气仓的下端呈漏斗型,连接管的上端贯穿固定连接进气仓的下表面中心处,进气仓的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有电热管,进气仓的顶板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扇片,扇片位于电热管上方,进气仓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供电线,解决了为了防止热量扩散往往保温箱的通气性较差,导致箱内气味较重且细菌滋生较快,雏鸟容易生病,成活率提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但是该养殖装置仅为一个简单的保温箱,再配备一些换气风扇,不具备给雏鸟喂食喂水的装置,同时不能在冬季或者温度较低时给装置内部提高温度湿度,从而降低雏鸟的成活率。3、因此,针对上述养殖装置不具备给鸵鸟喂食喂水功能的问题,需得到解决,以提高养殖装置的工作效率。技术实现思路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养殖装置不具备给鸵鸟喂食喂水功能的技术问题。3、(2)技术方案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包括养殖装置主体,安装在养殖装置主体上端的储水箱,设置在所述养殖装置主体顶端的换气风扇;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自动喂水组件,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自动喂食组件,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增温加湿组件,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板,所述支撑框架板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横杆。5、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养殖装置时,通过自动喂水组件的设置,使其配合自动喂食组件同步使用,可以确保鸵鸟获得适量的饲料,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喂食量,这有助于保持鸵鸟的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同时能减少人工投喂的频率和劳动力,并且能控制喂食的时间和量,避免饲料的浪费和损失,通过内部增温加湿组件的设置,可以在鸵鸟饲养环境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幼鸟提供舒适温暖的环境,避免在冬季等温度较低环境下导致幼雏死亡,进一步提高成活率。6、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喂水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储水箱侧端的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内部分水罐,所述内部分水罐的内部设置有出水口,通过内部分水罐的设置,使其可以控制喂水托板中水的多少。7、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传导杆,所述传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漂浮阀,通过密封活塞和漂浮阀的设置,使其配合传导杆同步使用,可以起到根据需要保持喂水托板中的水位,使其一直保持在一个水位,确保幼雏一直有水可饮。8、进一步地,所述内部分水罐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喂水托板,所述自动喂食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养殖装置主体上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转杆,通过驱动电机和传动转杆的设置,使其带动分料转板进行转动。9、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转杆的下端设置有分料转板,所述分料转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下料通槽,所述分料转板的下端设置有下料底板,所述下料底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下料通槽,所述下料底板的外端设置有饲料储存罐,所述饲料储存罐的下端设置有喂食滑斗,通过第一下料通槽和下料底板的设置,使其配合第二下料通槽同步使用,当传动转杆带动分料转板进行转动时,使第一下料通槽和第二下料通槽位置重合时,饲料储存罐内部的饲料便可以通过喂食滑斗进行喂食,可以起到定量定时喂食的作用。10、进一步地,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粪便收集箱,且所述粪便收集箱的内部放置有活性炭层,通过粪便收集箱的设置,使其配合滑动槽和滑块同步使用,可以起到能便于处理装置内部鸵鸟幼雏粪便,避免粪便在内部发酵产生细菌使幼雏生病,提高了幼雏的生活环境,进而增加了成活率。11、进一步地,所述内部增温加湿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储水箱侧端的第三输水管,所述第三输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水导管,所述分水导管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加湿长管,且所述加湿长管的表面设置有水分蒸发孔,所述分水导管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的侧端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侧端铰链连接有保护门,通过加热片和加湿长管的设置,使其配合加热片同步使用,利用加热片加热使加湿长管内部的水通过水分蒸发孔蒸发,从而使装置内部增加温度和湿度,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12、(3)有益效果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喂水组件的设置,使其配合自动喂食组件同步使用,可以确保鸵鸟获得适量的饲料,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喂食量,这有助于保持鸵鸟的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同时能减少人工投喂的频率和劳动力,并且能控制喂食的时间和量,避免饲料的浪费和损失。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增温加湿组件的设置,可以在鸵鸟饲养环境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幼鸟提供舒适温暖的环境,避免在冬季等温度较低环境下导致幼雏死亡,进一步提高成活率。技术特征:1.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包括养殖装置主体,安装在养殖装置主体上端的储水箱,设置在所述养殖装置主体顶端的换气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自动喂水组件,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自动喂食组件,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增温加湿组件,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板,所述支撑框架板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横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喂水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储水箱侧端的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内部分水罐,所述内部分水罐的内部设置有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传导杆,所述传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漂浮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分水罐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喂水托板,所述自动喂食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养殖装置主体上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转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转杆的下端设置有分料转板,所述分料转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下料通槽,所述分料转板的下端设置有下料底板,所述下料底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下料通槽,所述下料底板的外端设置有饲料储存罐,所述饲料储存罐的下端设置有喂食滑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粪便收集箱,且所述粪便收集箱的内部放置有活性炭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增温加湿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储水箱侧端的第三输水管,所述第三输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水导管,所述分水导管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加湿长管,且所述加湿长管的表面设置有水分蒸发孔,所述分水导管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的侧端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养殖装置主体的侧端铰链连接有保护门。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鸵鸟育雏成活率的养殖装置,涉及养殖装置技术领域,该养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养殖装置不具备给鸵鸟喂食喂水功能的技术问题,该养殖装置包括养殖装置主体,安装在养殖装置主体上端的储水箱,设置在养殖装置主体顶端的换气风扇;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自动喂水组件,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自动喂食组件,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增温加湿组件,养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板,支撑框架板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横杆,该养殖装置通过内部增温加湿组件可以在鸵鸟饲养环境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幼鸟提供舒适温暖的环境,避免在冬季等温度较低环境下导致幼雏死亡,进一步提高成活率。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锋,郭庆勇,王菊梅,李鹏,阿扎玛提·吐日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泉都动物管理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11技术公布日: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