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背景技术:1、食用菌(edible fungi)是指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竹荪、松口蘑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2、现有的食用菌培养室在生产过程中,因为食用菌在培养时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从而来保持培养室内部氧气的含量,而通风换气就会导致外界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进入到培养室内部,从而导致培养室内部的温度出现波动,而温度的波动会降低食用菌培养的稳定性。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食用菌在培养时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从而来保持培养室内部氧气的含量,而通风换气就会导致外界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进入到培养室内部,从而导致培养室内部的温度出现波动,而温度的波动会降低食用菌培养的稳定性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3、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部固定连接有多组放置板,所述培养箱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对称设置的固定杆,多组所述固定杆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环,多组所述第一导热环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培养箱一侧固定连接有供热组件,所述供热组件与一组第一导热环相连通。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热环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环。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箱两侧开设有多组对称设置的通风口,其中培养箱同侧的多组通风口内部均设置有通风扇。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箱底部内壁和多组放置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多组所述定位块分别与多组第一导热环同心对齐。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热组件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水箱固定连接在培养箱一侧,所述水箱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杆,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水箱顶部,所述水泵进水端通过进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水泵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培养箱并与一组所述第一导热环顶部相连通。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开设有连通槽,最底部的一组所述第一导热环通过循环管与水箱内部隔板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加热杆位于隔板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与加热杆同侧且进水口位于水箱底部内壁处。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升降气缸输出端的移动杆带动多组固定杆向下移动,多组固定杆分别带动多组第一导热环向下移动,第一导热环套设到培育皿的外侧位置,然后启动加热杆将水箱内部的水加热到菌类需要的温度,然后启动水泵,水泵通过进水管将水箱内部的温水抽出,然后通过出水管送入到第一导热环内部,多组第一导热环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通,从而使温水在多组第一导热环之间流动,温水在第一导热环内部对第一导热环进行加热,第一导热环的温度上升进行温度传导,从而在培育皿外侧呈环形近距离的对菌类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减少培养箱内部通风换气对菌类的影响,提高菌类培养温度控制的稳定性。技术特征:1.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内部固定连接有多组放置板(2),所述培养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3),所述升降气缸(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301),所述移动杆(301)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对称设置的固定杆(302),多组所述固定杆(302)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环(4),多组所述第一导热环(4)之间通过连接管(7)相连通,所述培养箱(1)一侧固定连接有供热组件(5),所述供热组件(5)与一组第一导热环(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环(4)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延伸管(401),所述延伸管(40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环(4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两侧开设有多组对称设置的通风口(101),其中培养箱(1)同侧的多组通风口(101)内部均设置有通风扇(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底部内壁和多组放置板(2)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01),多组所述定位块(201)分别与多组第一导热环(4)同心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组件(5)包括水箱(501)和水泵(502),所述水箱(501)固定连接在培养箱(1)一侧,所述水箱(501)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杆(503),所述水泵(502)固定连接在水箱(501)顶部,所述水泵(502)进水端通过进水管(504)与水箱(501)相连通,所述水泵(502)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05),所述出水管(505)贯穿培养箱(1)并与一组所述第一导热环(4)顶部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501)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顶部开设有连通槽(601),最底部的一组所述第一导热环(4)通过循环管(8)与水箱(501)内部隔板(6)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加热杆(503)位于隔板(6)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504)与加热杆(503)同侧且进水口位于水箱(501)底部内壁处。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食用菌培养温度的换热装置,属于食用菌培养领域,该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部固定连接有多组放置板,所述培养箱内壁设置有多组可调节位置的第一导热环,多组所述第一导热环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培养箱一侧固定连接有供热组件,所述供热组件与一组第一导热环相连通;通过升降气缸输出端的移动杆带动多组固定杆向下移动,多组固定杆分别带动多组第一导热环向下移动,第一导热环套设到培育皿的外侧位置,然后供热组件对第一导热环进行加热,第一导热环的温度上升进行温度传导,从而在培育皿外侧呈环形的对菌类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提高菌类培养温度控制的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标,黄天永,廖立波,余应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永大菌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30技术公布日: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