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专利数据库

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02 浏览次数:

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装置,具体为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背景技术:1、康复训练装置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运动,促进康复的设备,康复训练装置可以提高肢体的肌力,协调能力,行走能力.改善内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2、传统的康复训练设备在使用时,患者在整个的康复训练过程中,身体机能在逐渐的恢复,传统的设备在训练过程中无法调节训练的力度,只能以一个较为中和的力度进行训练,这样就不能很好的适用于患者整个的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且传统的训练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患者无法了解锻炼的强度和时间,这样就会导致训练缺乏计划性,不能及时的从设备上反馈出训练的强度,就无法很好的量身制定训练计划。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具备实用性强、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一号支撑腿,所述一号支撑腿的外壁固定装配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二号支撑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装配有一号支撑板,所述一号支撑板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一号驱动轮,所述一号驱动轮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一号信号发射器,所述转轴的外沿固定装配有一号转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丝杆的外沿固定装配有旋钮,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固定装配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固定装配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外壁固定装配有显示屏,所述顶板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二号支撑板,所述二号支撑板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二号驱动轮,所述二号驱动轮的外沿转动连接有二号转板,所述二号驱动轮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二号信号发射器。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支撑板和一号支撑板的内壁均安装有信号接收器,顶板的内腔安装有处理器,且信号接收器和中央处理器、一号信号发射器、二号信号发射器之间电性连接。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板分别安装在丝杆的外沿和丝杆的外壁。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的外壁安装有缓冲垫,且缓冲垫由天然橡胶制备而成。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且限位块的内螺纹与丝杆的外螺纹相互啮合。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的外壁形状与一号驱动轮的外壁形状相匹配,且限位块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相互接触。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9、1、该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的丝杆和固定板,根据患者的实际锻炼情况来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调整,转动丝杆,使得限位块接触到一号驱动轮的外壁,调整限位块接触到一号驱动轮外壁之间的距离来改变对一号驱动轮的压迫,进而改变限位块作用到一号驱动轮上的压力,即可对一号驱动轮转动的压力进行调节,更好地适用于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10、2、该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的一号信号发射器和二号信号发射器,和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内壁上设置的信号接收器,在一号驱动轮和二号驱动轮转动一圈后,一号信号发射器和二号信号发射器就会经过一次信号接收器,即可在转动过程中完成计数,再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呈现到显示屏上,患者即可随时地对显示屏上显示的圈数和锻炼时间进行观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技术特征:1.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一号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撑腿(1)的外壁固定装配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二号支撑腿(3),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固定装配有一号支撑板(4),所述一号支撑板(4)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一号驱动轮(6),所述一号驱动轮(6)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一号信号发射器(7),所述转轴(5)的外沿固定装配有一号转板(8),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丝杆(17),所述丝杆(17)的外壁螺纹连接有限位块(18),所述丝杆(17)的外沿固定装配有旋钮(19),所述连接板(2)的外壁固定装配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外壁固定装配有顶板(10),所述顶板(10)的外壁固定装配有显示屏(11),所述顶板(10)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二号支撑板(12),所述二号支撑板(12)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二号驱动轮(14),所述二号驱动轮(14)的外沿转动连接有二号转板(13),所述二号驱动轮(14)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二号信号发射器(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支撑板(12)和一号支撑板(4)的内壁均安装有信号接收器,顶板(10)的内腔安装有中央处理器,且信号接收器和处理器、一号信号发射器(7)、二号信号发射器(15)之间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6)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板(16)分别安装在丝杆(17)的外沿和丝杆(17)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8)的外壁安装有缓冲垫,且缓冲垫由天然橡胶制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8)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且限位块(18)的内螺纹与丝杆(17)的外螺纹相互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8)的外壁形状与一号驱动轮(6)的外壁形状相匹配,且限位块(18)的底部与连接板(2)的顶部相互接触。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一号支撑腿,所述一号支撑腿的外壁固定装配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固定装配有二号支撑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装配有一号支撑板,所述一号支撑板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轴。该可调节的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的丝杆和固定板,根据患者的实际锻炼情况来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调整,转动丝杆,使得限位块接触到一号驱动轮的外壁,调整限位块接触到一号驱动轮外壁之间的距离来改变对一号驱动轮的压迫,进而改变限位块作用到一号驱动轮上的压力,即可对一号驱动轮转动的压力进行调节,更好地适用于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技术研发人员:石晓燕,冯诗惠,柯占英,黄钦,孙丽君,石丽君,张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部县妇幼保健院技术研发日:20231114技术公布日:202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