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专利数据库

一种防摔倒的脚踏式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

发布日期:2024-09-02 浏览次数:

本技术涉及体育康复实验器材,尤其涉及一种防摔倒的脚踏式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背景技术:1、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是当人体下肢有患有残疾或术后康复时,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需要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所使用的体育康复实验器材。2、相关技术中针对下肢残疾的康复训练设备相对较少,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通常只能使用户在一个平面上运动,无法充分锻炼使用者的大腿肌肉,并且下肢肌肉萎缩的使用者在使用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时容易发生摔倒等意外情况,不利于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技术实现思路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摔倒的脚踏式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可以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下肢肌肉萎缩的使用者在使用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时容易摔倒,并且使用者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运动,无法充分锻炼大腿肌肉的技术问题。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摔倒的脚踏式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包括:3、器材框架,具有运动容纳空间;4、防摔装置,设置于所述器材框架上,用于防止使用者在使用所述防摔倒的脚踏式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时摔倒;5、多个运动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运动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运动装置能够传动,用于支撑使用者以锻炼使用者的大腿肌肉;至少两个所述运动装置沿所述器材框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以形成运动装置组,且至少两个所述运动装置组沿所述器材框架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各所述运动装置的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传动面相互平行,且各所述运动装置能够升降至使各所述运动装置的传动面处于同一平面,或使至少两个所述运动装置的传动面处于不同平面;以及6、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器材框架上,用于控制所述运动装置的升降和传动。7、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摔倒的脚踏式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通过器材框架、设置于器材框架上的防摔装置、多个可升降地设置于器材框架上的运动装置以及设置于器材框架上的控制装置,防摔装置能够防止使用者在使用脚踏式大腿肌肉体育康复实验器材时因为摔倒而造成意外伤害;多个运动装置可以辅助使用者进行大腿肌肉的康复锻炼,相比于一整个的传送带,使用多个运动装置不仅能够达到与一整个传送带相同的锻炼效果,还能够单独调整每一个运动装置的高度,从而模拟出台阶或凹凸不平的路况,更加充分锻炼大腿肌肉;控制装置能够使使用者更加方便的调整运动装置的高度或速度,因人适宜达到更好的大腿肌肉康复效果。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器材框架包括:10、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运动容纳空间,所述防摔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上,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一端;11、多个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上且每两个所述支撑架呈对称式的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两侧;以及12、多个护栏,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上且每两个所述护栏呈对称式的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两侧。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摔装置包括:14、防摔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上,所述防摔架的内部具有通绳容纳空间,所述防摔架上开设有与所述通绳容纳空间相连通的第一通绳孔和第二通绳孔,所述第一通绳孔开设于所述防摔架的顶端的内侧,所述第二通绳孔开设于所述防摔架一侧的外侧;15、防摔绳,设置于所述防摔架上,且部分位于所述通绳容纳空间内;16、收紧装置,设置于所述防摔架上,用于调整防摔绳的长度;以及17、防摔服,与所述防摔绳的一端相连接;18、其中,所述防摔绳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绳孔与所述防摔服相连接,所述防摔绳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绳孔与所述收紧装置相连接。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紧装置包括:20、外壳,设置于所述防摔架上;所述外壳具有收紧容纳空间;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相连通的第三通绳孔、按钮孔和转轴孔,且所述第三通绳孔与所述第二通绳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通绳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通绳孔以及与所述第二通绳孔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三通绳孔连通所述收紧容纳空间;21、旋转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且所述旋转把手通过所述转轴孔部分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内,所述防摔绳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绳孔和所述第三通绳孔连接于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内的部分;22、棘轮,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内,并设置于所述旋转把手上;23、固定杆,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内,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相连接;24、卡紧件,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内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卡紧件的一端与所述棘轮相接触;25、卡紧弹簧,所述卡紧弹簧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卡紧弹簧设置于所述卡紧件靠近所述棘轮的一侧,并且所述卡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卡紧件;26、按压杆,所述按压杆连接于所述卡紧件远离所述棘轮的一侧,且部分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按压杆与所述按钮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按压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按钮孔部分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外;以及27、保护盖,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按压杆位于所述收紧容纳空间外的部分位置相对应。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装置包括:29、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上且位于所述运动容纳空间内,用于调整所述运动装置的高度;以及30、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且部分位于所述运动容纳空间内,用于支撑并传动使用者,所述传送装置具有所述传动面。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32、保护外壳,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上且位于所述运动容纳空间内,所述保护外壳具有升降容纳空间;以及33、多个液压气缸,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壳上且位于所述升降容纳空间内,所述液压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送装置,用于调整所述传送装置的高度。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35、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液压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相连,且部分位于所述运动容纳空间内;以及36、传送部,可传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并位于所述固定部背向所述升降装置的一侧,所述传送部具有所述传动面。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38、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液压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相连;39、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位于所述升降容纳空间内,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传送部传动连接,用于为所述传送部提供动力;以及40、多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每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呈对称式的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侧,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多个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升降容纳空间的一侧。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送部包括:42、两个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和所述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相连接;43、多个辊轴,每个所述辊轴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侧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辊轴的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连;44、第一传送带,设置于多个所述辊轴上且与多个所述辊轴弹性摩擦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能够将至少两个所述辊轴包容;所述第一传送带具有所述传动面;45、第二传送带,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辊轴和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且与至少两个所述辊轴和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弹性摩擦连接,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以及46、减震板,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减震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连,且所述减震板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形成的包容空间内,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带。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包括:48、挡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辊轴数量一致的辊轴孔;以及49、多个旋转轴承,设置于所述挡板上且位于所述辊轴孔内,所述旋转轴承的数量与所述辊轴孔的数量相同;50、其中,所述辊轴的传动轴的位置与所述旋转轴承的轴承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辊轴设置于所述旋转轴承上,且所述辊轴的传动轴位于所述旋转轴承的轴承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