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9-02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属于健身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背景技术:1、健身环是一种兼具娱乐和运动健身功能的器材,环通过游戏化的玩法和奖励机制,给予玩家运动正反馈,增加运动的积极性和乐趣感。同时,健身环提供运动引导,通过镜像动作展示、提示和奖励机制,引导玩家正确地进行运动,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和姿势。2、在与健身环结合的游戏任务中,玩家需要进行不同的动作来完成任务,如跑步、深蹲、举高举推等。玩家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游戏内的奖励,增加动力和积极性。这种玩法可以增加锻炼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锻炼过程更加有意义。3、健身环通过运动正反馈以及游戏化的玩法,帮助玩家增加锻炼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匹配适应的运动强度和难度,获得愉悦的运动体验和良好的健身效果。然而,就运动方式而言,健身环主要是基于自身的位置移动以及拉伸、挤压,要求玩家完成相应的训练动作,对进一步丰富训练动作以及增加训练部位造成了较大的限制。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包括环本体和套设在环本体两侧的握把;环本体具有预设的形状且具有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预设形状的特性;握把具有3d打印形成的弹性的三维网络结构,三维网络结构中具有多个构造节点和多个构造杆件,从构造节点引出若干构造杆件,构造杆件的两端引向不同的构造节点。3、进一步地,上述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中,每一握把沿着厚度方向形成分层结构,包括内层的内应变层和外层的外应变层,内应变层和外应变层均为3d打印形成的弹性的三维网络结构;在内应变层和外应变层之间设置有形变感应层,形变感应层将根据自身形变量的大小产生对应的电信号。4、进一步地,上述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中,沿着握把的长度方向,外应变层形成多个握力段,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握力段和第三握力段,还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二握力段;第一握力段、第二握力段和第三握力段的弹性模量不全部相同。5、进一步地,上述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中,第二握力段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握力段的弹性模量,且第二握力段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三握力段的弹性模量。6、进一步地,上述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中,第一握力段、第二握力段和第三握力段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7、进一步地,上述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中,通过调整第一握力段、第二握力段和第三握力段所在区域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结构参数,使第一握力段、第二握力段和第三握力段的弹性模量不全部相同。8、进一步地,上述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中,三维网络结构的结构参数包括:平均每一构造节点直接相连的构造杆件的数量、平均每一构造杆件的杆径、平均每一构造杆件的长度。9、有益效果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稳定和个性化的健身训练体验,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锻炼效果和握持感受,具体如下。11、握把的三维网络结构在表面形成大量气孔以及在内部形成气流通道,当玩家运动手部出汗时,这些气孔能够促进空气的循环,促进手部热量的散发,促使汗水更快地蒸发,保持手部干燥。这不仅减少了手部滑动的可能性,还提供了更好的握持感和稳定性。12、握把中,在两层三维网络结构之间设置有形变感应层,感知玩家的握持力量,并将握持力量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这样健身环可以实时了解玩家的握持力量大小,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反馈和调整,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健身训练体验。13、握把的外应变层具有多个握力段,每个握力段在弹性模量上的设定不相同。这样可以提供不同的握持感受和锻炼效果,适应不同的训练需求和运动要求。技术特征:1.一种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本体(1)和套设在所述环本体(1)两侧的握把(2);所述环本体(1)具有预设的形状且具有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预设形状的特性;所述握把(2)具有3d打印形成的弹性的三维网络结构,所述三维网络结构中具有多个构造节点(21)和多个构造杆件(22),从构造节点(21)引出若干构造杆件(22),构造杆件(22)的两端引向不同的构造节点(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其特征在于:每一握把(2)沿着厚度方向形成分层结构,包括内层的内应变层(27)和外层的外应变层(29),所述内应变层(27)和所述外应变层(29)均为3d打印形成的弹性的三维网络结构;在所述内应变层(27)和外应变层(29)之间设置有形变感应层(28),所述形变感应层(28)将根据自身形变量的大小产生对应的电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握把(2)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应变层(29)形成多个握力段,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握力段(291)和第三握力段(293),还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二握力段(292);所述第一握力段(291)、第二握力段(292)和第三握力段(293)的弹性模量不全部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力段(292)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握力段(291)的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二握力段(292)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三握力段(293)的弹性模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力段(291)、第二握力段(292)和第三握力段(293)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握力段(291)、第二握力段(292)和第三握力段(293)所在区域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结构参数,使所述第一握力段(291)、第二握力段(292)和第三握力段(293)的弹性模量不全部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网络结构的结构参数包括:平均每一构造节点(21)直接相连的构造杆件(22)的数量、平均每一构造杆件(22)的杆径、平均每一构造杆件(22)的长度。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本技术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包括环本体和套设在环本体两侧的握把;环本体具有预设的形状且具有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预设形状的特性;握把具有3D打印形成的弹性的三维网络结构,三维网络结构中具有多个构造节点和多个构造杆件,从构造节点引出若干构造杆件,构造杆件的两端引向不同的构造节点。本技术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健身环,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稳定和个性化的健身训练体验,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锻炼效果和握持感受。技术研发人员:吴茂寒,吴玲,陈冠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5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