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属于运动器材领域,涉及一种弹跳用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蹦床及弹力系统。背景技术:1、蹦床作为一种运动及娱乐器材,受到人们特别是儿童和年轻人的喜爱,但太过柔软,不易站稳,不适于中老年人,跳水用悬臂跳板虽然易站稳,但对于室内跳跃又过于庞大和复杂。公开号为cn102553128a的中国专利,采用弹簧支撑刚性平板作为蹦跳练习器,受限于压缩弹簧的线性特性,会影响运动体感。公开号为us4199136a的美国专利,采用可弹性弯曲的半刚性薄板作为弹力元件,但因未能完全解决薄板弯曲产生的板端转角和板端距离拉近的支撑问题,会限制薄板起落幅度,并易产生摩擦噪音。类似于蹦床结构,公开号为us4037834a的美国专利公开一种具有弹簧结构的慢跑平台,其采用四边拉伸弹簧悬挂三合板,四边吊挂的三合板仅作为踏板平台,不能有效弯曲而主要依靠拉伸弹簧蓄能,不能达到踏板深度弯曲有效蓄能的弹力效果。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蹦床及弹力系统,其通过双边弹性支撑弹力件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弹力件的弹力性能,还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因弹力件弯曲使弹力件受支撑两端发生转角且弹力件受支撑板端之间水平距离发生变化,从而限制弹力件起落幅度并易产生摩擦噪音的问题。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蹦床,包括:4、弹力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力件的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为弯曲蓄能主体;5、弹力支架,包括立向支撑单元和水平支撑单元,所述水平支撑单元上间隔设置有两组所述立向支撑单元,两组所述立向支撑单元分别通过连接单元与所述弹力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连,以对所述弹力件进行双边支撑和预拉紧,且所述弹力件在发生弯曲变形时,能够带动所述立向支撑单元和所述水平支撑单元中的至少一者发生弹性弯曲变形,以对所述弹力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施加对称的弹性复位力,限制所述弹力件在弯曲变形过程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水平距离的变化。6、可选的,所述水平支撑单元为水平弹性支撑板或由杆架组合构成的水平弹性支撑架;所述立向支撑单元为立向弹性支撑板或由杆架组合构成的立向弹性支撑架,所述立向支撑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撑单元的两端,形成u型弹力支架。7、可选的,所述立向支撑单元与所述水平支撑单元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立向支撑单元和所述水平支撑单元通过扭簧或折弯板簧相连。8、可选的,还包括弹性支脚,所述弹性支脚设置于所述弹力支架的底部,以支承所述弹力支架,并能够在所述弹力件发生弯曲变形时,发生弹性弯转变形或立向弹性变形。9、可选的,所述弹力件为矩形弹力平板,所述矩形弹力平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矩形弹力平板厚度均匀,或厚度由中间向长度方向两端渐薄;10、或者,所述弹力件为拱形弹力板,所述拱形弹力板的垂直投影为矩形,所述拱形弹力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拱形弹力板厚度均匀,或厚度由中间向长度方向两端渐薄;11、或者,所述弹力件包括矩形弹力框架,所述矩形弹力框架的内部嵌置多根沿所述矩形弹力框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横杆,所述矩形弹力框架内覆盖有弹性薄板或弹性织物,所述矩形弹力框架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12、可选的,还包括底部加强结构、顶部加强结构和顶面缓冲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底部加强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弹力件底面的加强筋、加强板和/或织物牵拉加强网、带;所述顶部加强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弹力件顶面的加强筋和/或加强板;所述顶面缓冲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弹力件顶面的高分子材料缓冲层或织物缓冲层。13、可选的,所述弹力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通过两组所述连接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立向支撑单元相连;任意一所述连接单元均为铰接连接件、弹性转角连接件和柔性转角连接件中的一者,其中:14、所述铰接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弹力件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相连,所述铰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立向支撑单元相连,所述弹力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铰接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立向支撑单元铰接;15、所述弹性转角连接件为高分子弹性构件或金属弹性构件,所述弹性转角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弹力件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相连,所述弹性转角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立向支撑单元相连,所述弹性转角连接件的两端之间能够受外力发生弹性形变;16、所述柔性转角连接件为连接链、连接绳或连接带,所述柔性转角连接件的固定端直接与所述立向支撑单元相连或通过弹簧与所述立向支撑单元相连,所述柔性转角连接件的调节端贯穿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连接孔后翻折至所述固定端,并通过卡扣与所述固定端相连,以调节所述柔性转角连接件的长短和松紧。17、可选的,所述弹力件上设置有电子计数器或振动传感器,以对所述弹力件的弯曲形变次数进行计数。18、可选的,所述弹力件上还设置有凳、椅和鞍形座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弹力支架上还设置有随动扶手。1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弹力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蹦床,多个所述蹦床共同支承于床架或平板的底部。20、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2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蹦床,结构新颖合理,弹力件的两端通过立向支撑单元进行支撑,且弹力件和弹力支架均具备弹力蓄能特性,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弹力件的弯曲弹力蓄能特性和弹力支架的优良的弹力蓄能特性,不仅明显提高了蹦床整体的弹力性能,增大了弹力件起落幅度并消除了弹力件起落时产生的摩擦噪音,同时又消解了因弹力板弯曲弹力板受支撑两端发生转角(两端相互聚拢)及弹力板受支撑两端之间水平距离发生变化对于支撑产生的不利影响;人体或其他载物可在弹力件中部利用弹力件和弹力支架的弹性变形作垂直上下运动,有利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体育训练、健身、娱乐和康复运动。2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弹力系统,具备上述的蹦床,具有上述蹦床的全部特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技术特征:1.一种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单元为水平弹性支撑板或由杆架组合构成的水平弹性支撑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向支撑单元与所述水平支撑单元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立向支撑单元和所述水平支撑单元通过扭簧或折弯板簧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支脚,所述弹性支脚设置于所述弹力支架的底部,以支承所述弹力支架,并能够在所述弹力件发生弯曲变形时,发生弹性弯转变形或立向弹性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为矩形弹力平板,所述矩形弹力平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矩形弹力平板厚度均匀,或厚度由中间向长度方向两端渐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加强结构、顶部加强结构和顶面缓冲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底部加强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弹力件底面的加强筋、加强板和/或织物牵拉加强网、带;所述顶部加强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弹力件顶面的加强筋和/或加强板;所述顶面缓冲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弹力件顶面的高分子材料缓冲层或织物缓冲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通过两组所述连接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立向支撑单元相连;任意一所述连接单元均为铰接连接件、弹性转角连接件和柔性转角连接件中的一者,其中: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上设置有电子计数器或振动传感器,以对所述弹力件的弯曲形变次数进行计数。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上还设置有凳、椅和鞍形座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弹力支架上还设置有随动扶手。10.一种弹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蹦床,多个所述蹦床共同支承于床架或平板的底部。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一种蹦床及弹力系统。蹦床结构新颖合理,其弹力件的两端通过立向支撑单元进行支撑,且弹力件和弹力支架均具备弹力蓄能特性,本技术充分利用弹力件的弯曲弹力蓄能特性和弹性支架的优良的弹力蓄能特性,不仅明显提高了蹦床整体的弹力性能,增大了弹力件起落幅度并消除了弹力件起落时产生的摩擦噪音,同时又消解了因弹力板弯曲弹力板受支撑两端发生转角及弹力板受支撑两端之间水平距离发生变化对于支撑产生的不利影响;人体或其他载物可在弹力件中部利用弹力件和弹力支架的弹性变形作垂直上下运动,有利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体育训练、健身、娱乐和康复运动。弹力系统具备上述的蹦床,具有上述蹦床的全部特点,在此不再赘述。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中,刘自扬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大中技术研发日:20231012技术公布日:202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