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利数据库

一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产品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更具体地,涉及一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产品中的应用。背景技术:1、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胶原沉积障碍,属于口腔癌前态。osf由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异常引起,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严重影响口腔功能,造成张口受限,灼烧、疼痛感,吞咽困难等征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重度晚期osf患者必须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且及易复发。一般在初步诊断后3-16年发展为口腔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500万osf患者,是社会公共健康的沉重负担。2、在我国osf患者中,62.3%有嚼槟榔的习惯。咀嚼槟榔时槟榔的粗纤维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损伤,从而形成炎性细胞浸润的状态。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带来的刺激会使口腔黏膜萎缩、溃疡,诱导组织纤维化和口腔癌的发生。槟榔树属热带常绿乔木棕榈科植物,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印度、马来西亚、中国和孟加拉国都是槟榔出口和消费大国。海南省是我国槟榔的最大原产地;湖南省由于潮湿多瘴的环境因素影响成为我国槟榔最大的加工和消费地区。当地干槟榔盛行,其是走亲访友、日常消遣的佳品。有报道称,世界范围内约有8亿人咀嚼槟榔及相关加工品,其中约有2500万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3、槟榔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碱、单宁、类黄酮、三萜、类固醇和脂肪酸,含量以生物碱为主。槟榔碱具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可以激活m受体,从而刺激副交感神经,能带来愉悦和兴奋。同时,槟榔碱也是槟榔中一种潜在的成瘾成分,神经和药理学机制可能与大脑的奖赏、认知和冲动系统互连有关。槟榔碱可诱导细胞dna链断裂、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影响dna修复,并引起氧化应激,其代谢物槟榔碱-n-氧化物也具有遗传毒性。并且,槟榔碱的细胞毒性可以引起细胞凋亡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促进上皮角质细胞活化、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胶原失衡和氧化损伤,其在口腔黏膜纤维化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必要的因素,口腔黏膜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4、现有技术中针对osf的主流治疗方案主要为激素治疗,其是将激素注射到患处,治病机理为促进炎症细胞凋亡,然而此方法容易存在停药复发、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等不足。当osf长期恶化成口腔癌,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单独或联合化疗等外科手段进行治疗;但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其五年生存率仅约为50%。综上,以上方式都不能安全的解决口腔癌的早期隐患—osf。5、综上所述,现有治疗方法尚不能完全缓解osf进程,亟待开发更为理想的治疗osf的有效药物。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的产品中的应用。2、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3、本发明保护一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具有以下结构的任一化合物:4、5、目前国内治疗osf的主流临床治疗方案为采用丹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成纤维细胞增殖,丹参能抑制胶原形成,促进病理性胶原降解及局部病变部位血管新生。然而糖皮质激素无法逆转纤维组织异常沉积和恢复口腔黏膜弹性,过度或不适当地应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及糖皮质激素抵抗(王方方,蔡扬.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35(12):760-762.)。针对现有技术中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疾病的手段,发明人团队经过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创造性发现包括和厚朴酚等在内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的作用。6、进一步地,经过实验数据证明,所述化合物对人正常口腔成纤维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以降低槟榔碱诱导的人正常口腔成纤维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量,改善槟榔碱处理后的大鼠口腔黏膜下的组织病变形态,减少槟榔碱处理后的口腔黏膜下的胶原累积,改善槟榔碱处理后的口腔黏膜下的血管增生,具有显著的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的作用。7、更进一步地,所述组织病变形态包括上皮角化层萎缩、钉突减少、底基层细胞排列紊乱、粘膜肿胀、存在玻璃样性变、固有层有粉红色致密沉积物累积。8、优选地,所述化合物的细胞给药剂量为3~15μm。所述化合物的给药剂量一般在此范围内。根据具体化合物的不同,具体较优的用药浓度有所不同。9、优选地,所述化合物的细胞给药剂量为5~10μm。10、优选地,所述化合物的动物给药剂量为10~150mg/kg。11、更优选地,所述化合物的动物给药剂量为18~100mg/kg。12、进一步地,所述产品为口腔贴片、口腔含片、漱口水、喷剂、涂抹剂、口服剂或注射剂。13、进一步地,所述产品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5、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在槟榔碱诱导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使用和厚朴酚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纤维化指标蛋白α-sma的过表达,改善口腔粘膜下组织病理形态,减少胶原的过度累积,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此外,本发明中和厚朴酚等药物可以来源于天然产物,具有安全性高、来源广泛、副作用小等优点,在口腔粘膜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技术特征:1.一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具有以下结构的任一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为降低了槟榔碱诱导的人正常口腔成纤维细胞的α-sma的表达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为改善槟榔碱处理后的口腔黏膜下的组织病变形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病变形态包括上皮角化层萎缩、钉突减少、底基层细胞排列紊乱、粘膜肿胀、存在玻璃样性变、固有层有粉红色致密沉积物累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为改善口腔黏膜下的胶原堆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化为改善口腔黏膜下的血管增生。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细胞给药剂量为3~15μm。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动物给药剂量为10~150mg/kg。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口腔贴片、口腔含片、漱口水、喷剂、涂抹剂、口服剂或注射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产品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在槟榔碱诱导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使用和厚朴酚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纤维化指标蛋白α‑SMA的过表达,改善口腔粘膜下组织病理形态,减少胶原的过度累积,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此外,本发明中和厚朴酚等药物可以来源于天然产物,具有安全性高、来源广泛、副作用小等优点,在口腔粘膜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技术研发人员:罗海彬,石宇晴,谢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