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利数据库

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本技术涉及机械假肢,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背景技术:1、仿生触觉传感设备是模仿生物体皮肤感知机制设计和制造的触发器,这类触发器能够模拟人类或其他生物对物体接触、压力、纹理、温度等多种触觉信息的感知能力。在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医疗康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中国专利cn219126896u公开了一种机械索控假肢,该专利包括木质手型,所述木质手型包括木质手腕、木质手掌和设置在木质手掌上的五根木质手指,所述木质手型的背部设有五根背部钢丝,所述木质手指的背部关节处均设有背部钢丝连接座,每根背部钢丝依次与对应的手指上的每个关节处的背部钢丝连接座连接,所述背部钢丝的端部固定在木质手指的端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专利并未设置辅助佩戴装置,而使用者原本就操作不便,在使用该设备时,佩戴与拆卸均需花费大量时间,这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操作便捷,能够便于使用者佩戴。2、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包括:掌体;活动指,设置有五根,且按照人体手掌布局安装于所述掌体上,且五根所述活动指均与所述掌体电性连接;连接头,通过螺纹与所述掌体转动相连;臂套,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头上;触发器,安装于所述活动指端部,能够对所述活动指接触的物品进行感应触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臂套内部,能够将所述触发器感应到的触感传递给使用者;套筒,安装于所述臂套顶部,且所述套筒内部为中空设计;束紧带,环绕所述臂套设置,且贯穿所述套筒;转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套筒内部;齿圈,环绕所述转杆侧壁设置,且所述齿圈与所述束紧带相互啮合。3、进一步说明,所述传感器数量与所述触发器一致,且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触发器一一配套,能够让使用者获得更为清晰的触感体验。4、进一步说明,所述束紧带至少设置有三条,所述齿圈至少设置有三圈,且所述束紧带与所述齿圈一一对应。5、进一步说明,所述转杆端部设置有条纹套,能够便于使用者转动所述转杆。6、进一步说明,所述转杆靠近所述传感器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卡孔。7、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卡帽,设置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传感器的一端;插销,滑动贯穿所述卡帽,且所述插销能够卡入所述转杆上的卡孔内;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卡帽与所述插销之间。8、进一步说明,所述插销插入所述卡孔内部分设置为斜面,所述转杆正向旋转时,所述插销能够沿斜面更换插入至不同的卡孔内,且所述插销能够阻止所述转杆逆向旋转。9、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束紧带、转杆和齿圈的配合,使用者将手臂插入至臂套内后,只需顺时针转动转杆,在齿圈的作用下能够使束紧带收紧,并完成佩戴,操作简单便捷,且在卡帽、插销和弹性件的配合作用下,在转杆顺时针旋转时,由于插销下部设置为斜面,转杆能够顺利对束紧带进行收紧,但插销能够在转杆逆时针旋转对其进行限位,阻止其转动,能够起到锁死保险的作用。技术特征:1.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其特征是,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6)数量与所述触发器(5)一致,且所述传感器(6)与所述触发器(5)一一配套,能够让使用者获得更为清晰的触感体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束紧带(8)至少设置有三条,所述齿圈(12)至少设置有三圈,且所述束紧带(8)与所述齿圈(12)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转杆(9)端部设置有条纹套,能够便于使用者转动所述转杆(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转杆(9)靠近所述传感器(6)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卡孔(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插销(11)插入所述卡孔(14)内部分设置为斜面,所述转杆(9)正向旋转时,所述插销(11)能够沿斜面更换插入至不同的卡孔(14)内,且所述插销(11)能够阻止所述转杆(9)逆向旋转。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机械假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提供一种穿戴式仿生触觉传感设备,包括:掌体;活动指,设置有五根,且按照人体手掌布局安装于所述掌体上,且五根所述活动指均与所述掌体电性连接;连接头,通过螺纹与所述掌体转动相连;臂套,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头上。本技术通过套筒、束紧带、转杆和齿圈的配合,使用者将手臂插入至臂套内后,只需顺时针转动转杆,在齿圈的作用下能够使束紧带收紧,并完成佩戴,且在卡帽、插销和弹性件的配合作用下,在转杆顺时针旋转时,由于插销下部设置为斜面,转杆能够顺利对束紧带进行收紧,但插销能够在转杆逆时针旋转对其进行限位,阻止其转动,能够起到锁死保险的作用。技术研发人员:夏研,陶克,马坦坦,张楠,张璐平,徐红,任露泉,梁云虹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技术研发日:20240130技术公布日:2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