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涉及血管夹,具体涉及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背景技术:1、目前,在医学实验中,大鼠、豚鼠等小动物常被用于制作心脏移植等多种疾病模型。在上述制作过程中,常需要阻断某一段血管;与大动物相比,小动物血管薄、脆、细、短,容易损伤导致出血,而能否达到满意的阻断效果,成为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2、由于目前医学实验中尚无小动物专用血管夹,因此,操作者常用丝线结扎或者人体手术用血管夹阻断血管。所述丝线结扎增加操作难度且不灵活,常在结扎与开放过程中损伤血管或者因血管分支阻断不彻底导致出血。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776450u所公开的一种实验小动物用梯形血管夹,可同时阻断一长段血管的两端及其分支,比现有技术的直线型及浅弧形血管夹更加灵活、方便;此外,本血管夹设有弹簧和调节柱,可调整牙钳夹力,既能有效阻断又避免血管损伤。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5、而上述装置在术中需要对血流调控时,只能重新取下血管夹,并配合弹簧和调节柱重新调节夹持,对手术进程造成较大阻碍的同时,其调节方式也较为繁琐。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3、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包括血管夹主体,所述血管夹主体由上夹部和下夹部组成,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之间通过一锁定机构连接,且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通过锁定机构连接于一体后初始整体为梯形;4、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设于上夹部和下夹部一端的穿孔,且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另一端设置活动孔,两组所述穿孔和两组活动孔均沿中轴对称,且所述穿孔和活动孔内设有一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为内径处处相等,且所述调节环内径与穿孔内径相同。5、其中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传统的血管夹在对于血流调控上,传统血管夹如背景技术所提及的,均是通过血管夹前部的夹管所夹紧程度以及夹紧位置,而本实施例旨在无创手术以及介入治疗时在不取消血管夹本体固定时,依旧能够完成对血管血流的调控,通过调节环内金与穿孔内径相同,继而调节环前端与穿孔限位,调节环后端与活动孔内活动,拉动调节环后端使其调节环型体靠近椭圆形后,调节环后端到达活动孔一侧内壁并施加压力,继而上夹部和下夹部的夹紧程度以及夹紧角度改变,从而在术中快速完成血流调控。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环与穿孔限位连接,且所述调节环通过活动孔分别与上夹部和下夹部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环材质为塑胶,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均为不锈钢或者钴铬钼合金材料制成。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环靠近活动孔一侧上设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连接有一限位卡杆,所述限位卡杆中部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杆上设有一活动套。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环与锁紧件环扣,为所述锁紧件与调节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卡杆与锁紧件焊接,所述活动套与限位卡杆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环通过限位卡槽与限位卡杆卡接。9、通过调节环形变后限位卡接于限位卡槽内,并配合调节活动套形成阻力将锁紧环再次限位,防止血管夹本体在手术时移动和滑动。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中部处具设有一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处设有一铰接轴,所述上夹部通过铰接轴与下夹部活动连接,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靠近穿孔的一端尾部为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底端设有分流口。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远离夹持部的一端设有摩擦手柄,且所述摩擦手柄设有保护涂层。12、其中手柄作为血管夹的重要部分,设计人体工学原理,可以使操作人员更方便地控制和操作血管夹,保护涂层可以保证操作舒适,同时还可以起到控制地型和加强颜色对比度的作用。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1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通过锁紧机构内调节环内金与穿孔内径相同,继而调节环前端与穿孔限位,调节环后端与活动孔内活动,拉动调节环后端使其调节环型体靠近椭圆形后,调节环后端到达活动孔一侧内壁并施加压力,继而上夹部和下夹部的夹紧程度以及夹紧角度改变,从而在术中快速完成血流调控。15、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通过设置摩擦手柄增大夹持前以及术前医护人员的拿持摩擦力,从而使操作人员更方便地控制和操作血管夹,并通过保护涂层保证操作舒适,同时加强控制和加强颜色对比度的作用。技术特征:1.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包括血管夹主体,所述血管夹主体由上夹部(101)和下夹部(10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部(101)和下夹部(102)之间通过一锁定机构连接,且所述上夹部(101)和下夹部(102)通过锁定机构连接于一体后初始整体为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203)与穿孔(201)限位连接,且所述调节环(203)通过活动孔(202)分别与上夹部(101)和下夹部(102)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环(203)材质为塑胶,所述上夹部(101)和下夹部(102)均为不锈钢或者钴铬钼合金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203)靠近活动孔(202)一侧上设有锁紧件(204),所述锁紧件(204)连接有一限位卡杆(205),所述限位卡杆(205)中部开设有限位卡槽(206),所述限位卡杆(205)上设有一活动套(2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203)与锁紧件(204)环扣,为所述锁紧件(204)与调节环(203)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卡杆(205)与锁紧件(204)焊接,所述活动套(207)与限位卡杆(205)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环(203)通过限位卡槽(206)与限位卡杆(205)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部(101)和下夹部(102)中部处具设有一连接凸部(103),所述连接凸部(103)处设有一铰接轴(104),所述上夹部(101)通过铰接轴(104)与下夹部(102)活动连接,所述上夹部(101)和下夹部(102)靠近穿孔(201)的一端尾部为夹持部(105),所述夹持部(105)底端设有分流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部(101)和下夹部(102)远离夹持部(105)的一端设有摩擦手柄(106),且所述摩擦手柄(106)设有保护涂层。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鼠实验用血流调控式梯形血管夹,涉及血管夹技术领域,包括血管夹主体,血管夹主体由上夹部和下夹部组成,上夹部和下夹部之间通过锁定机构连接,锁定机构包括开设于上夹部和下夹部一端的穿孔,且上夹部和下夹部另一端设置活动孔,且穿孔和活动孔内设有一调节环,调节环为内径处处相等。本技术通过锁紧机构内调节环内金与穿孔内径相同,继而调节环前端与穿孔限位,调节环后端与活动孔内活动,拉动调节环后端使其调节环型体靠近椭圆形后,调节环后端到达活动孔一侧内壁并施加压力,继而上夹部和下夹部的夹紧程度以及夹紧角度改变,从而在术中快速完成血流调控。技术研发人员:黎凯,胡勇,郭伟韬,常雪敬,薛瑞阳,陈赞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0901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