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利数据库

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背景技术:1、现有技术中,引流管主要用于将患者体内的液体或分泌物导出来,以治疗其疾病或缓解其症状。然而,现有引流管并不能很好地调节引流速度,通常需要人工干预来调整。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可能造成引流管堵塞,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研发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且所述引流管体上靠近末端处固定连接有阀体,所述阀体的内腔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隔板,且所述隔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开槽,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电动调节机构,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手动调节机构,所述引流管体的外侧套设有框体,且所述框体与阀体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框体的内腔设有挤压机构,所述隔板的顶部圆心处固定连接有锥形引流板。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调节机构包括若干个三棱板,且若干个所述三棱板分别插接在若干个排液开槽的内腔,若干个所述三棱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若干个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阀体的内腔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动力端与环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动调节机构包括若干个叶片,且若干个所述叶片分别贴合设置于若干个排液开槽的底部,若干个所述叶片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l形杆,且若干个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与隔板的底部圆心处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传动锥形齿轮的右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阀体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凹槽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所述传动杆的右端贯穿通孔和第一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摇轮。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壁靠近右端处套接固定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盲孔,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设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与阀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穿孔内腔贯穿设有第一t形杆,所述第一t形杆的底端插接在其中一个盲孔内腔,所述第一t形杆的外侧壁靠近底端处套设有限位环,且所述第一t形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限位环固定连接。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且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贴合设置于框体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均与阀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固定块相邻一侧均开设有开口槽,且所述开口槽的内腔插接有插块,两个所述插块相邻一侧分别与框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二穿孔内腔与开口槽内腔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穿孔内腔均贯穿设有第二t形杆,且所述第二t形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t形杆和固定块固定连接。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t形杆的底部与相邻插块的顶部贴合,所述插块的底部与相邻的开口槽内腔底部贴合。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两个弧形块,且两个所述弧形块分别贴合设置于引流管体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弧形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且所述活动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框体的后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与连接杆相互匹配的限位开槽,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分别贯穿相邻限位开槽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孔的内腔共同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框体的后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位于右侧的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与相邻的连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螺纹杆的右端贯穿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摇轮。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有益效果是:10、1、通过电动伸缩杆、环形板、固定杆和三棱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环形板升降,从而可对三棱板与排液开槽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进而实现自动调节引流速度,而通过拉动第一t形杆向上移动,并从盲孔内腔脱离后,转动第一手摇轮可带动传动杆旋转,传动杆旋转通过传动锥形齿轮与从动锥形齿轮的啮合可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通过若干个l形杆带动若干个叶片转动,从而对排液开槽与叶片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手动调节引流速度,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操作,可实现自动或手动调节流速,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经济性好。11、2、通过拉动两个第二t形杆相远离,并将两个第二t形杆分别从相邻的插块顶部脱离,接着,通过转动第二手摇轮可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旋转带动两个螺纹块相对移动,并通过两个连接杆带动两个活动板相对移动,两个活动板相对移动带动两个弧形块相对移动,并对引流管体进行挤压,然后,推动框体在引流管体的外侧向上移动,并在两个弧形块的挤压下可对引流管体内腔发生堵塞位置处的分泌物进行挤压破碎,从而避免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情况。技术特征:1.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体,且所述引流管体上靠近末端处固定连接有阀体,所述阀体的内腔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隔板,且所述隔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开槽,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电动调节机构,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手动调节机构,所述引流管体的外侧套设有框体,且所述框体与阀体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框体的内腔设有挤压机构,所述隔板的顶部圆心处固定连接有锥形引流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节机构包括若干个三棱板,且若干个所述三棱板分别插接在若干个排液开槽的内腔,若干个所述三棱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若干个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阀体的内腔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动力端与环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调节机构包括若干个叶片,且若干个所述叶片分别贴合设置于若干个排液开槽的底部,若干个所述叶片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l形杆,且若干个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与隔板的底部圆心处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传动锥形齿轮的右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阀体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凹槽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所述传动杆的右端贯穿通孔和第一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摇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壁靠近右端处套接固定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盲孔,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设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与阀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穿孔内腔贯穿设有第一t形杆,所述第一t形杆的底端插接在其中一个盲孔内腔,所述第一t形杆的外侧壁靠近底端处套设有限位环,且所述第一t形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限位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且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贴合设置于框体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均与阀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固定块相邻一侧均开设有开口槽,且所述开口槽的内腔插接有插块,两个所述插块相邻一侧分别与框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二穿孔内腔与开口槽内腔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穿孔内腔均贯穿设有第二t形杆,且所述第二t形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t形杆和固定块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t形杆的底部与相邻插块的顶部贴合,所述插块的底部与相邻的开口槽内腔底部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两个弧形块,且两个所述弧形块分别贴合设置于引流管体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弧形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且所述活动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框体的后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与连接杆相互匹配的限位开槽,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分别贯穿相邻限位开槽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孔的内腔共同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框体的后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位于右侧的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与相邻的连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螺纹杆的右端贯穿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摇轮。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通过电动伸缩杆、环形板、固定杆和三棱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环形板升降,进而实现自动调节引流速度,而通过拉动第一T形杆向上移动,并从盲孔内腔脱离后,转动第一手摇轮可带动传动杆旋转,传动杆旋转通过传动锥形齿轮与从动锥形齿轮的啮合可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通过若干个L形杆带动若干个叶片转动,进而实现手动调节引流速度,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操作,可实现自动或手动调节流速,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经济性好。技术研发人员:万金豆,刘南杉,郑尔古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0724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