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专利数据库

一种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本申请属于飞机起落架设计,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背景技术:1、飞机主起落架位于机体下部,主要用于在道面支撑飞机,包括静止状态和滑跑状态,担负防滑、转向、缓冲、刹车等功能,是飞机设计的重点。2、飞机主起落架在飞机机体上设置,配置有收放机构及其起落架舱,在飞机起飞、着陆过程中,起落架舱舱门打开,收放机构驱动主起落架放下,在飞机起飞完成后空中飞行时,收放机构驱动主起落架收起,起落架舱舱门关闭。3、飞机主起落架仅在飞机起飞、着陆过程中发挥作用,在飞机起飞完成后空中飞行时没有正向作用。飞机主起落架重量较大,占整机重量的6%~16%,极大增加了飞机空中飞行的重量,会增加飞机油耗,降低飞机航线越障能力,且起落架舱在飞机机体中部设置,会占据较大的飞机内部空间,增加飞机布局设计的难度,以及会增加飞机空中飞行的气动阻力,降低飞机的巡航马赫数,鉴于此,提出本申请。4、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技术实现思路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以克服或减轻飞机起飞完成后空中飞行时的负面作用。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3、一种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包括:4、车体,顶部具有能够与飞机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对接、分离的机体接口;5、主起落架,连接在车体底部;6、动力装置,设置在车体上,连接主起落架轮轴;7、转向装置,设置在车体上,连接主起落架轮轴;8、刹车片,设置在车体上,连接主起落架轮轴;9、车体控制器,设置在车体上,连接动力装置、转向装置、刹车片;10、车体顶部上机体接口与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分离时,车体控制器能够通过动力装置、转向装置、刹车片控制驱动主起落架、车体运动、转向及其刹车;11、车体顶部上机体接口与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对接时,飞机飞控系统连接车体控制器,从而能够通过车体控制器控制驱动主起落架、车体运动、转向及其刹车。12、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中,车体顶部为曲面,该曲面与飞机机体底部型面适配,车体顶部机体接口与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对接时,该曲面贴靠到飞机机体底部型面上。13、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中,车体顶部上机体接口包括多个凹槽,各个凹槽中设置有连接棒;14、飞机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上配置有多个电控夹持机构,各个电控夹持机构接入飞机飞控系统;15、车体顶部上机体接口与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对接时,各个电控夹持机构插入到各个凹槽中,飞机飞控系统操控各个电控夹持机构夹持住各个连接棒;16、车体顶部上机体接口与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分离时,飞机飞控系统操控各个电控夹持机构松开各个连接棒,各个电控夹持机构自各个凹槽中脱出。17、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中,车体底部具有连接槽;18、主起落架设置在连接槽中。19、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中,车体前端具有驾驶室;20、动力装置设置在驾驶室底部;21、转向装置包括方向盘,设置在驾驶室中;22、车体控制器设置在驾驶室中。23、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24、提供一种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能够通过车体顶部设置的机体接口,与飞机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对接或分离,具体可在飞机起飞、着陆过程中与飞机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对接,辅助飞机起飞、着陆,在飞机起飞离地时,与飞机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分离,飞机起飞后,在空中飞行时,不携带主起落架,以此可降低飞机空中飞行的重量,降低飞机油耗,提升飞机航线越障能力,且无需再在飞机中部布置体积较大的起落架舱,可降低对飞机内部空间的占用,降低飞机机体的设计约束,降低飞机布局设计的难度,以及能够降低飞机空中飞行的气动阻力,提高飞机的巡航马赫数。技术特征:1.一种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其特征在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其特征在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其特征在于,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技术总结本申请属于飞机起落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可分离式主起落架,能够通过车体顶部设置的机体接口,与飞机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对接或分离,具体可在飞机起飞、着陆过程中与飞机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对接,辅助飞机起飞、着陆,在飞机起飞离地时,与飞机机体底部主起落架接头分离,飞机起飞后,在空中飞行时,不携带主起落架,以此可降低飞机空中飞行的重量,降低飞机油耗,提升飞机航线越障能力,且无需再在飞机中部布置体积较大的起落架舱,可降低对飞机内部空间的占用,降低飞机机体的设计约束,降低飞机布局设计的难度,以及能够降低飞机空中飞行的气动阻力,提高飞机的巡航马赫数。技术研发人员:徐声明,马岩,张超,王润青,任江涛,张泰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研发日:20240208技术公布日:2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