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专利数据库

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的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背景技术:1、大跨度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如今广泛应用于仓库及厂房等工程中,每榀屋架形式及尺寸相同,且通常数量较大,在我国现行条件下,加工厂加工制作构件运输困难,成本高;受加工运输限制,现场施工效率的极大降低。一般而言,传统的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预制法施工,必须依靠机械进行模板提升操作,施工步骤复杂,施工不便,胎架架设效率低。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2、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3、一种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包括胎架底座以及提升架;所述的胎架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水平槽钢以及连接两根水平槽钢的多根钢丝套管;所述的提升架包括与所述的水平槽钢垂直连接的多组竖向槽钢单元;每组竖向槽钢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分别与两根水平槽钢连接的两根竖向槽钢;所述的竖向槽钢设置有多个圆孔用以连接屋面板侧模。4、每组的竖向槽钢单元的两根竖向槽钢之间使用穿丝钢管及紧线器进行锁紧。5、所述的竖向槽钢的顶端设置有手动葫芦用以提升屋面板侧模。6、其外侧设置有两个对称的三脚支撑架;每个所述的三脚支撑架平行水平槽钢设置的两根横杆、连接两根横杆的多根连接杆、垂直连接在横杆一端的多根竖杆、以及连接所述的竖杆与横杆另一端的斜杆。7、所述的水平槽钢上设置有多个与竖向槽钢对应的角钢组,每个角钢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角钢,每根竖向槽钢与对称设置的角钢之间通过连接角钢与竖向槽钢的螺栓铰接。8、所述的屋面板侧模底部设置有连接孔;使用钢筋锚栓连接所述的连接孔以及竖向槽钢上的圆孔。9、所述的竖向槽钢与所述的屋面板侧模顶部使用u型弯钩连接;所述的u型弯钩包括套设在所述的竖向槽钢上的u型钢筋以及设置在u型钢筋开口部的弯钩;所述的弯钩与屋面板侧模连接。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1、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胎架制作简单,占地面积小,刚度强,不宜变形,可以有效控制屋面板尺寸,其制备材料均为建筑现场常用材料,可以利用现场废弃钢筋、槽钢及脚手架等进行制作,减少材料浪费。同时,该施工胎架采用装配式,安装及拆卸便捷,可重复利用。屋面板侧模的提升无需机械,只需人工利用手动葫芦方可实现,保证效率同时降低成本。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胎架底座以及提升架;所述的胎架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水平槽钢以及连接两根水平槽钢的多根钢丝套管;所述的提升架包括与所述的水平槽钢垂直连接的多组竖向槽钢单元;每组竖向槽钢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分别与两根水平槽钢连接的两根竖向槽钢;所述的竖向槽钢设置有多个圆孔用以连接屋面板侧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其特征在于,每组的竖向槽钢单元的两根竖向槽钢之间使用穿丝钢管及紧线器进行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槽钢的顶端设置有手动葫芦用以提升屋面板侧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其特征在于,其外侧设置有两个对称的三脚支撑架;每个所述的三脚支撑架平行水平槽钢设置的两根横杆、连接两根横杆的多根连接杆、垂直连接在横杆一端的多根竖杆、以及连接所述的竖杆与横杆另一端的斜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槽钢上设置有多个与竖向槽钢对应的角钢组,每个角钢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角钢,每根竖向槽钢与对称设置的角钢之间通过连接角钢与竖向槽钢的螺栓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板侧模底部设置有连接孔;使用钢筋锚栓连接所述的连接孔以及竖向槽钢上的圆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槽钢与所述的屋面板侧模顶部使用u型弯钩连接;所述的u型弯钩包括套设在所述的竖向槽钢上的u型钢筋以及设置在u型钢筋开口部的弯钩;所述的弯钩与屋面板侧模连接。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跨拱形预应力屋面板现场叠层施工胎架,包括胎架底座以及提升架;胎架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水平槽钢以及连接两根水平槽钢的多根钢丝套管;提升架包括与水平槽钢垂直连接的多组竖向槽钢单元;每组竖向槽钢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分别与两根水平槽钢连接的两根竖向槽钢;竖向槽钢设置有多个圆孔用以连接屋面板侧模。本技术的施工胎架制作简单,占地面积小,刚度强,不宜变形,可以有效控制屋面板尺寸,其制备材料均为建筑现场常用材料,可以利用现场废弃钢筋、槽钢及脚手架等进行制作,减少材料浪费。技术研发人员:汪铁强,刘泓瑶,郑久硕,张彦栋,任富芝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29技术公布日:2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