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利资料库

一种作物抗旱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本技术属于农业工具领域,涉及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中应用的农业工具。背景技术:1、目前,部分作物(例如烟草)在移栽阶段面临严重干旱,为提升移栽成活率,现有技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进行抗旱移栽。2、滴灌方式主要分为膜上滴灌和膜下滴灌两类,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农业技术,通过在作物生长区域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来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作物生长的效果。为有效实现减工降本,在生产中大量使用“覆膜铺管一体机”进行铺管和覆膜、采取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3、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中的一个问题:4、采取膜下滴灌方式,移栽作物幼苗时在膜上造洞,移栽后植株周围留有较大缝隙,当遇干旱条件下气温持续偏高的情况下,作物根际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不利于抗旱保苗,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技术实现思路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地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中作物根际土壤水分蒸发量的装置,以提高作物根际土壤含水量,最终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2、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作物抗旱装置,包括漏斗状集雨单元和能够将漏斗状集雨单元固定设置在移栽窝上方的筒状定位单元。3、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装置由多个瓣体拼装构成,每个瓣体均包括集雨单元瓣和定位单元瓣。4、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瓣体上设置有插销和销孔,所述插销和销孔拆卸式插接。5、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漏斗状的集雨单元上口径为15~25cm,下口径为5~10cm,高度为3~8cm。6、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漏斗状的集雨单元上口径为20cm,下口径为7cm,高度为5cm。7、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单元由环体和栅栏体构成,所述环体上缘与集雨单元连接。8、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体的高度为1~3cm,栅栏体高度为5~7cm,筒状定位单元内径与漏斗状集雨单元的下口径等大。9、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栅栏体包括多个扦插板,相邻两前插板间留有孔隙。10、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扦插板底部设置为扦插部。11、根据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集雨单元的表面设置为银灰色。12、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3、本实用新型作物抗旱装置通过设置集雨漏斗,既有利于收集更多的雨水,又有利于对移栽作物幼苗时在膜上的造洞进行压膜处理,提高造洞处土壤的雨水收集量,降低造洞处水分蒸发量,可显著提升造洞处根际土壤含水率,最终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技术特征:1.一种作物抗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状集雨单元和能够将漏斗状集雨单元固定设置在移栽窝上方的筒状定位单元;所述装置由多个瓣体拼装构成,每个瓣体均包括集雨单元瓣和定位单元瓣;所述瓣体上设置有插销和销孔,所述插销和销孔拆卸式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抗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状的集雨单元上口径为20cm,下口径为7cm,高度为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抗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栏体包括多个扦插板,相邻两前插板间留有孔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物抗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板底部设置为扦插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抗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单元的表面设置为银灰色。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一种作物抗旱装置,包括漏斗状集雨单元和能够将漏斗状集雨单元固定设置在移栽窝上方的筒状定位单元。本技术作物抗旱装置通过设置集雨漏斗,既有利于收集更多的雨水,又有利于对移栽作物幼苗时在膜上的造洞进行压膜处理,提高造洞处土壤的雨水收集量,降低造洞处水分蒸发量,可显著提升造洞处根际土壤含水率,最终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技术研发人员:甘勇,陈立波,熊维亮,杨章明,刘余,陈寿明,毛敏,杜晓,左永亮,张文洪,杜仕福,杨鹏,何成,罗升才,张修俊,张映杰,张宗锦,官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714技术公布日: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