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涉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制品。背景技术:1、加热而不燃烧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在新型烟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中,需要在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雾化介质段埋设电磁感应发热体。现有技术中,电磁感应发热体仅通过与雾化介质段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雾化介质段的填充介质为丝状、颗粒状、片状等,为了使填充介质中的有效物质能够更好地释放,介质在填装过程中不能太过紧实,因此,电磁感应发热体在松散的填充介质中难以被牢固定位,位置稳定性不佳,气溶胶生成制品在运输期间难免会发生晃动,进而导致电磁感应发热体移动或移位,最终影响消费者体验。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电磁感应发热体埋设在雾化介质段之中时的位置稳定性。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发热体,用于气溶胶生成制品之中,其包括主体和至少两个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壳体内壁面相抵接的抵接部;所述至少两个抵接部连接在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3、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侧边缘;所述至少两个抵接部连接所述主体的侧边缘。4、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相平齐。5、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抵接部在所述主体上对称设置。6、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侧边缘之间形成有夹角。7、优选地,所述夹角为10°~170°。8、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厚度为0.05~0.4mm;9、和/或,所述主体的长度为5~40mm;10、和/或,所述主体的宽度为1~9mm。11、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为所述主体宽度的0.2倍~0.5倍;12、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的高度为所述主体长度的0.1倍~0.3倍。13、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呈片状、弧形、圆环状、矩形、三角形或梯形。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包括筒状的壳体、雾化介质段、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所述电磁感应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埋设在所述雾化介质段之中。15、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磁感应发热体的抵接部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产生摩擦力,电磁感应发热体通过抵接部支撑在壳体的内部,可有效提高电磁感应发热体的位置稳定性。技术特征:1.一种电磁感应发热体,用于气溶胶生成制品之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51)和至少两个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壳体(6)内壁面相抵接的抵接部(52);所述至少两个抵接部(52)连接在所述主体(51)的相对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5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511)和第二端面(512)、以及连接在所述主体(51)的第一端面(511)和第二端面(512)之间的侧边缘(513);所述至少两个抵接部(52)连接所述主体(51)的侧边缘(5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52)与所述主体(51)的第一端面(511)或第二端面(512)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抵接部(52)在所述主体(51)上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52)与所述侧边缘(513)之间形成有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0°~170°。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51)的厚度为0.05~0.4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52)的宽度为所述主体(51)宽度的0.2倍~0.5倍;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部(52)呈片状、弧形、圆环状、矩形、三角形或梯形。10.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壳体(6)、雾化介质段(4)、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感应发热体(5);所述电磁感应发热体(5)设置在所述壳体(6)内部,且埋设在所述雾化介质段(4)之中。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制品,该电磁感应发热体用于气溶胶生成制品之中,电磁感应发热体包括主体和至少两个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壳体内壁面相抵接的抵接部;至少两个抵接部连接在主体的相对两侧。电磁感应发热体的抵接部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产生摩擦力,电磁感应发热体通过抵接部支撑在壳体的内部,可有效提高电磁感应发热体的位置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廖桂民,刘咏名,徐伟,邹汶廷,倪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4技术公布日:202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