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次
本发明属于红雀嘴茶制备,特别是一种红雀嘴茶的制作工艺。背景技术:1、雀嘴茶是云南彝族民间使用的茶代用品,为杜鹃花科(er 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植物樟叶越桔(v.dunal ianum)的幼嫩顶芽加工而成,因其形似雀嘴呈锥状而得名。雀嘴茶有两种,一种是白雀嘴,一种是红雀嘴,仅产于云南,为云南特有的绿色资源,其它地方市面少见。2、雀嘴茶生长于滇西北高海拔、土壤ph值大约为5.38、常年云雾漫布、湿润多露的高山地区,属杜鹃花科樟叶越秸植物,雀嘴茶能缓解便秘、降血压、降尿酸、延缓衰老,营养和保健价值较高。雀嘴茶资源十分宝贵,产量极为有限,因此,如何通过改善制作工艺,提高其功能化效果,降低营养功效损失,是当前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3、现有技术,申请号201510743111.6,一种红雀嘴茶的工业化加工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雀嘴茶的工业化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该工业化加工方法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1)采茶:选择生长在海拔2 000-2500米冷凉地区的红雀嘴茶树,于每年3-5月采摘没有张开的顶芽;(2)杀青:将采摘的红雀嘴茶在80-90℃的热水槽中浸泡3-5min;(3)摊晾:摊晾后红雀嘴茶的水分含量为60-65%;(4)烘干:将摊晾后的红雀嘴茶放入烘干机中烘干,烘干机从上到下分为六层,将红雀嘴茶从第一层烘干后翻料至下一层继续烘干,直至烘干到水分含量低于5%;(5)静态提香:将红雀嘴茶在烘干机中保存10-12h。本发明能有效去除红雀嘴茶的苦涩味、能提高红雀嘴茶的加工品质和饮用安全性。相较于现有技术,总体区别:现有技术是工业化加工方法,采用现代化机器制作而成。而本发明是用火借助土灶、木甄子、木筷、扇子等传统工具,采用蒸汽蒸青、阳光晒青、夜露浸润提香的一种传统技艺的规范和创新。采茶区别:现有技术海拔2000-2500米冷凉地区,每年3-5月。本发明要求海拔2400米以上背阴一面的深山密林,每年3月至6月的晴天上午10点前,原材料要求为未长大成叶片的茶胚即顶芽,且最高品质的茶芽来自于元旦节前后的冬顶芽。杀青区别:现有技术在80-90℃的热水槽中浸泡3-5min,是热水浸泡杀青。本发明通过蒸汽杀青、晾晒杀青、夜露浸润,用时四天重复三次工艺,每次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前者比后者在杀青之前多一步筛拣的工艺,拣出枝梗、老叶、茶花、茶籽、幼芽及其他非茶类夹杂物对于提高原材料品质具有关键作用。干燥区别:现有技术自然摊晾后,放入烘干机机器中烘干,要求水分低于5%。本发明第一天在阳光下暴晒,后三天根据阳光强度以及春冬季区别适当增减晾晒时间,水分低于7%即可。提香区别:现有技术在烘干机机器中静态提香。本发明按高温、瞬时、急冷原则进行微蒸杀青,增强对流空气,较好保留草木气息、凝聚香气;同时通过暴晒、夜露浸润“三蒸三露”后,有效去除苦涩味,反复增加清新香气,口感明显回甘,提高雀嘴茶品质和饮用安全。封存区别:现有技术未提到封存。本发明严格按“三蒸三露”工艺技术制作出来的雀嘴茶,均可达到绿茶一级及以上标准,然后封存。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雀嘴茶的制作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3、一种红雀嘴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4、(1)采摘:每年3月至6月的晴天,在海拔2400米以上背阴一面的深山密林中,上午10点前甄选、采摘红雀嘴茶树未长大成叶片的茶胚,即顶芽;5、(2)筛拣:拣出枝梗、老叶、茶花、茶籽、幼芽及其他非茶类夹杂物;6、(3)蒸青:第一天清晨或上午11点以前放木甄子里,采用土灶锅盛山泉水至木甄子底部,然后进行熏蒸处理;7、(4)晒青:第一天,在经过蒸青后用木筷将雀嘴茶摊开,在阳光下暴晒6-8h至红润;8、(5)夜露:第一天,在晒青后,当夕阳落山月亮初升,把晾晒过的雀嘴茶放到房顶上,放置一夜;9、(6)三蒸三露:再重复以上“蒸青、晒青、夜露”工艺两次;10、(7)封存:第四天继续晒干,然后称量、封存、包装。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根据采摘的顶芽成熟度和大小筛分为三级,3-5cm的顶芽最佳,其次为3cm以下的,5cm以上的次之。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蒸青处理为用文火和大火各蒸10-15min:13、具体为:先采用文火进行蒸青处理,然后文火转大火,继续蒸青处理。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完成熏蒸后的冷却具体为:15、将熏蒸完成后的顶芽取出到簸箕里,铺展开,铺展厚度为1cm,并迅速采用风扇进行扇风冷却,保持芽根微红;16、扇风冷却的时间为8-10min,风速为3-4m/s。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茶叶均匀在晒青筐上进行摊开;18、其中,摊开厚度为2cm。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6)中重复“蒸青、晒青、夜露”工艺为:20、蒸青为:第二天用文火蒸8-12min,第三天用文火蒸5-6min,晒青为:第二天晒4-5h,第三天晒2-3h,夜露为:第二天整夜接受露水浸润,第三天只浸露前半夜至凌晨结束;21、蒸青、晒青、夜露依次在同一天进行,共循环处理三次。2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蒸青限定第一天有大火蒸青处理,第二天、第三天均只采用文火蒸青。2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天、第三天的蒸青后的冷却分别为:24、第二天冷却处理具体为:25、将熏蒸完成后的顶芽取出到簸箕里,铺展开,铺展厚度为1cm,并迅速采用风扇进行扇风冷却,保持芽根微红;26、扇风冷却的时间为8-10min,风速为1.5-2m/s;27、第三天冷却处理具体为:28、将熏蒸完成后的顶芽取出到簸箕里,铺展开,铺展厚度为2cm,并迅速采用风扇进行扇风冷却,保持芽根微红;29、扇风冷却的时间为6-8min,风速为1.5-2m/s。3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7)中将雀嘴茶晒干至水分低于7%。3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7)中按100g一份进行称量、封存、包装。32、有益效果:33、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红雀嘴茶的绿原酸含量较高在54g/kg以上,大于5.4%,接近以绿原酸为主要成分的优质金银花,从而能够达到通过饮红雀嘴茶达到提高免疫力、清热解毒、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等日常保健的目的。34、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红雀嘴茶中咖啡碱含量较低,因此,所制作的雀嘴茶能够作为一款低咖啡碱的饮品进行开发。35、本发明方法制作的雀嘴茶所含有的可溶性糖可达4.96%以上,比常规的茶叶可溶性糖含量2%-4%明显要高。36、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红雀嘴茶主要活性成分乌金苷和熊果苷,降低肾脏尿酸转运体的表达双重作用降低尿酸水平。37、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红雀嘴茶钾含量为钠的27倍,高钾低钠可调解人体内渗透压平衡,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病。38、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红雀嘴茶粗纤维的含量较高,纤维素对便秘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红雀嘴茶含有17种氨基酸,10种常量和微量元素,营养和保健价值较高。39、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红雀嘴茶雀嘴茶总黄酮含量达到20%以上,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40、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红雀嘴茶富含咖啡酰熊果苷类物质的特殊植物资源,而熊果苷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理想的皮肤美白祛斑活性剂。41、根据标准《绿色食品茶叶》ny/t 288-2018中理化指标要求水分低于7.0%,总灰分低于7.0%,水浸出物低于7.0%,而本发明方法制作的雀嘴茶中的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均低于ny/t 288-2018中对理化指标要求,部分检出的农药残留,铜,铅含量也低于标准对农残限量和污染物的限量,符合绿色食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