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次
本发明涉及糕点生产,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糕点压块设备。背景技术:1、糕点制作成型是较为重要的一步,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糕点制作成型装置对糕点进行成型。2、公开号cn115669693a公开了一种糕点加工压合成型装置,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压制件、压制筒以及矩形上料托板;上壳体内顶部中心嵌设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活动端固定连接压板,压板底部均匀设置多个按压柱,按压柱底端连接压制件;中壳体内侧壁上设置平行板,平行板底部开设限位槽;多个压制筒固定嵌设于平行板内,下壳体设置于中壳体底部,下壳体侧面开设取放料口,下壳体内底部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固定连接输送板;矩形上料托板设置于输送板顶部,矩形上料托板顶部设置多个放料台;上述装置能电动、均力对糕点进行压合成型,每次可压合成型多个多种图案样式的糕点,且易将糕点从装置中取出。3、但是上述专利中的糕点在压制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原料依次放入模具内,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糕点压块设备,具有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机体、上料机构、压料机构以及出料机构,所述机体上水平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压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模具以及均匀开设于所述模具上的成型孔,所述机体上竖直设置有压料气缸,所述压料气缸的输出端水平设置有压料块,所述压料块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成型孔一一对应的成型块,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斗和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上料斗的底部的第一上料辊,所述上料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上料辊可活动贴合于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上料辊上沿圆心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一出料槽,所述第一上料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位于所述上料斗的外侧,所述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长条形的可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转动齿条,所述模具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齿条之间,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模具的推料机构,当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转动齿条相啮合时,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所述模具的正上方。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压制糕点时,工人只需要将混合好的粉末状原料倒入上料斗内,然后打开推料机构,推料机构驱动上料斗靠近模具,当上料斗两端的第一转动齿轮与模具两侧的第一转动齿条相啮合时,第一出料口位于模具上方(且正好位于模具的端部),之后上料斗继续移动,通过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一转动齿条相互配合带动第一上料辊转动,第一上料辊转动过程中,上料斗内的原料从第一出料槽进入模具的成型孔内,之后第一出料口移动至模具远离推料机构的一端,上料斗停止移动(此时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转动齿条处于啮合状态),之后推料机构驱动上料斗沿远离模具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一转动齿条仍驱动第一上料辊转动,使得远离继续通过第一出料槽进入成型孔内,直至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转动齿条分离,从而完成原料的上料过程(可以通过第一出料槽的大小、上料斗的移动速度来调节原料的出料量。从而确保原料能够充分上料);通过设置上料斗、第一上料辊、第一转动齿轮等,工人只需将原料加入上料斗,就可以通过推料机构驱动上料斗完成整个上料过程,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往复丝杆以及配合设置于所述往复丝杆上的往复块,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往复丝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往复块与所述上料斗远离所述模具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工作台的两侧沿与所述往复丝杆平行的方向对称设置有长条形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底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块。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原料进行上料时,只需打开驱动电机,驱动往复丝杆转动,就可以驱动上料斗沿往复丝杆移动,从而进行上料过程;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和往复丝杆,可以通过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来调节上料斗的移动速度,从而确保上料斗能够完成整个上料过程,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既可以对上料斗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也可以使得上料斗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活动贴合于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的底板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接料框,所述接料框位于所述模具的正下方,所述模具的底部可活动贴合于所述底板,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导料斗,所述导料斗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接料框之间,所述导料斗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对称设置有l型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工作台的底部水平设置有l型的第二限位块,所述底板的两侧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上料斗的一侧卡合于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模具至所述模具正对于所述导料斗的驱动机构,所述成型块的厚度不小于所述成型孔的高度。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料斗上料完成后,打开压料气缸,驱动压料块和成型块向下运动进行压料,此时成型块对底板施加的作用力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作用于工作台,压料完成后,驱动驱动机构,使得底板远离模具,模具的底部能够正对于接料框,之后再次打开压料气缸,驱动成型块和压料块向下运动至压料块抵触于模具的顶部,由于成型块的厚度不小于成型孔的厚度,此时成型块可以将成型孔内压制成型的糕点推动至与模具分离,糕点掉落到下方的导料斗内,之后从导料斗进入接料框内,从而完成糕点的出料过程;通过设置活动的底板、第一限位块等,在糕点压制成型后,可以驱动底板远离模具,之后压料气缸推动糕点进行出料,不需要工人取出模具来进行糕点的分离,从而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一控制杆上套设有控制扭簧,所述第一控制杆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控制块,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压料气缸的控制器,所述上料斗靠近所述模具的一端竖直设置有第二控制块,所述第一控制块位于所述模具与所述控制器之间,所述第二控制块可推动所述第一控制块转动至抵触于所述控制器,当所述第一控制块抵触于所述控制器时,所述上料斗靠近所述模具的一侧与所述模具之间具有设定距离。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上料斗远离模具的过程中,当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转动齿条分离后,上料斗继续移动,上料斗上的第二控制块抵触于第一控制块并推动第一控制块绕第一控制杆转动,直至第一控制块抵触于控制器,从而驱动压料气缸向下运动进行压料(此时上料斗与模具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之后第二控制块与第一控制块分离,第一控制块在控制扭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通过设置第一控制块、第二控制块以及控制器等,实现上料斗在远离模具的过程中自动驱动压料气缸进行压料,不需要工人进行操作,实现自动放料以及压料过程,达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1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活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的第一升降块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块上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两侧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升降弹簧,所述升降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工作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底板的厚度,所述工作台上对称开设有长条形的移动孔,所述上料斗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移动孔相配合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活动穿过所述移动孔,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块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下方,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底板之间水平设置有拉动弹簧,所述升降板远离所述第一升降块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升降块,所述第二升降块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平面状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移动块上设置有可活动贴合于所述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可推动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升降板向下移动,当所述第一控制块抵触于所述控制器时,所述底板的一侧贴合于所述第一升降块,且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当所述第一移动块抵触于所述移动孔远离所述模具的一端时,所述第一升降块与所述工作台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且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上料斗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升降块与所述工作台之间。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料斗远离模具过程中,带动第一移动块沿移动孔移动,第一移动块首先带动拉动弹簧,使拉动弹簧恢复原长,之后拉伸拉动弹簧,当上料斗上的第二控制块推动第一控制块抵触于控制器时,拉动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拉动弹簧作用于底板,使底板的一侧抵触于第一升降块,之后上料斗带动第一移动块继续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二移动块上的第二斜面抵触并推动第一斜面,使得第一斜面、第二升降块、升降板以及第一升降块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升降块的一侧与底板的侧边分离,底板在拉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向靠近上料斗的方向移动,底板移动至拉动弹簧恢复原长为止(此时底板靠近模具的一端仍位于第一升降块与工作台之间,但是与模具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之后就可以驱动压料气缸,将压制好的糕点推动至下方的导料斗;在上料斗靠近模具的过程中,第一移动块通过拉动弹簧推动底板靠近第二限位块,由于底板与模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出料口与模具之间的距离,因此当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转动齿条啮合时,底板已经有一部分位于模具下方,当底板抵触于第二限位块时,第一升降块在升降弹簧的作用下上升至抵触于工作台,使得底板卡合在第二限位块与第一升降块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升降块、升降板以及第一移动块等,在上料斗远离模具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驱动压料气缸进行压料,然后拉动底板远离模具,便于后续推动糕点进行出料,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动力装置,达到节省生产成本的目的。12、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l型的第三控制块,所述第一控制块的端部竖直向下设置有第二控制杆,所述第二控制杆活动穿过所述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控制杆相配合的圆弧形的控制槽,所述第三控制块可推动所述第二控制杆沿所述控制槽转动至所述第二控制块抵触于所述控制器,当所述第三控制块推动所述第二控制块抵触于所述控制器时,所述模具的底部正对于所述接料框。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与第一升降块的侧壁分离后,底板在拉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靠近上料斗的过程中,第三控制块会抵触并推动第二控制杆,直至第二控制杆带动第一控制块抵触于控制器,此时底板已经与模具分离,控制器驱动压料气缸向下运动,将模具内压制好的糕点推动至导料斗内,并通过导料斗进入接料框中,之后第三控制块与第二控制杆分离,第二控制杆和第一控制块在控制扭簧的作用下复位;通过设置第二控制杆和第三控制块实现底板移动过程中自动驱动压料气缸,实现整个出料过程的自动控制,不需要工人进行操作,大大节省了工人的劳动强度。1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活动穿过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拉动弹簧以及所述底板,两个所述定位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模具的宽度。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位杆,不仅对拉动弹簧和底板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使底板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同时增加底板与工作台之间的连接,使得压料气缸向下压制糕点的过程更加稳定。1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升降弹簧一一对应的升降筒,所述升降弹簧的外壁活动贴合于所述升降筒的内壁,所述升降筒的底端与所述升降板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升降板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升降弹簧一一对应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可活动穿过所述升降弹簧,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与所述工作台之间具有设定距离。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升降筒和升降杆,对升降弹簧、升降板、第一升降块以及第二升降块的可移动方向进行限定,使升降板和第一升降块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1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储料斗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二上料辊,所述第二上料辊可活动贴合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内壁,所述第二上料辊上沿圆心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出料槽,所述第二上料辊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位于所述储料斗的外侧,所述上料斗的顶部对称设置有长条形的可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转动齿条,当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齿条相啮合时,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所述上料斗的正上方。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料斗上的第二转动齿条与第二转动齿轮发生啮合后,上料斗的移动会带动第二上料辊转动,使得储料斗内的原料从第二出料槽进入下方的上料斗内,实现上料斗内的原料的自动补充;通过设置第二转动齿条、第二转动齿轮等,实现上料斗内原料的自动补充,然后通过大容量的储料斗增加一次可以加入的原料的量,从而减少工人上料的频率,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2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斗靠近所述模具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梳齿状的第一弹性扫料板,所述上料斗远离所述模具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梳齿状的第二弹性扫料板,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扫料板与所述第二弹性扫料板之间。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料斗靠近模具的过程中,原料从第一出料槽掉入下方的模具的成型孔中,然后第二弹性扫料板随上料斗的移动将掉落在模具顶部的原料扫入成型孔中,在上料斗远离模具的过程中,原料从第一出料槽掉入下方的模具的成型孔中,然后第一弹性扫料板随上料斗的移动将掉落在模具顶部的原料扫入成型孔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扫料板和第二弹性扫料板,可以将掉落在模具顶部的原料扫入成型孔内,减少原料的浪费。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23、1、通过设置上料斗、第一上料辊、第一转动齿轮等,工人只需将原料加入上料斗,就可以通过推料机构驱动上料斗完成整个上料过程,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24、2、通过设置第一控制块、第二控制块以及控制器等,实现上料斗在远离模具的过程中自动驱动压料气缸进行压料,不需要工人进行操作,实现自动放料以及压料过程,达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25、3、通过设置第一升降块、升降板以及第一移动块等,在上料斗远离模具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驱动压料气缸进行压料,然后拉动底板远离模具,便于后续推动糕点进行出料,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动力装置,达到节省生产成本的目的。26、4、通过设置第二控制杆和第三控制块实现底板移动过程中自动驱动压料气缸,实现整个出料过程的自动控制,不需要工人进行操作,大大节省了工人的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