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利数据库

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用于提高家禽的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本发明涉及农业养殖,具体涉及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用于提高家禽的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应用。背景技术:1、饲用酶制剂已被证明在提升动物生产性能以及改善动物体健康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植酸酶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并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木聚糖酶的添加可以提高饲料中植物细胞壁木聚糖的降解和营养释放效率,并产生木寡糖益生物质;蛋白酶、纤维素酶等针对营养物质的酶的添加也被证明有益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在全面“禁抗”的今天,酶制剂已逐渐成为抗生素替代中的重要一员。2、碱性磷酸酶( akp)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单脂磷酸水解酶,属于同源二聚体酶,包含四种同工酶,即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tnap,主要表达于肝、骨骼和肾) 、胎盘碱性磷酸酶 ( plap) 、生殖细胞碱性磷酸酶 (gcap) 和肠道碱性磷酸酶(iap),iap 是一种经糖基磷脂酰肌醇键锚定于肠上皮细胞顶膜上的糖蛋白。在生理情况下,动物进食后后分泌的胰磷脂酶 a2 水解胆汁中卵磷脂所生成的溶血卵磷脂能特异性加速 iap 经肠上皮细胞顶膜释放入肠腔。3、iap已被证明在维持动物肠道屏障健康、改善肠道菌群以及延缓肠道衰老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给予低剂量的外源碱性磷酸酶可以显著改善结肠炎小鼠的肠道屏障损伤,降低肠道通透性。此外,iap 在十二指肠表面 ph 值调节中发挥着碱性化学传感器的作用,可以通过碳酸氢根分泌途径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免受胃酸对其造成的损伤,维护肠黏膜化学屏障的完整性。当肠腔中的iap 催化脂多糖(lps) 的去磷酸化反应,导致具有毒性的lps 浓度降低,lps对肠上皮细胞受体的刺激作用减弱,炎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iap可以通过降低肠道atp水平降低肠道大肠杆菌的丰度,同时通过其他降低肠道内三磷酸核苷酸的浓度来促进肠道细菌生长,iap 基因敲除小鼠粪便中需氧 菌和厌氧菌的种类和数量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显著减少,口服 iap 可促进肠道共生菌的生长,恢复因抗生素的使用所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并能抑制肠道致病菌——鼠伤寒沙门菌的生长,从而优化肠道菌群组成。同时,外源iap的添加,可以缓解大肠杆菌if4 (k88)攻毒仔猪的感染症状。4、虽然iap对维系动物的肠道健康具有一定的有益作用,但是,总所周知,影响动物生长的因素更为复杂,遗传、营养、内分泌、疾病、环境等不同因素都可对动物的生长性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iap是否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尚不得而知,而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iap饲喂家禽后可否发挥和如小鼠的哺乳动物中相似的作用更不明确。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用于提高家禽的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应用。2、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用于提高家禽的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应用。3、其中,所述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为牛重组碱性磷酸酶。4、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将牛来源的碱性磷酸酶biap添加于小麦豆粕日粮之中。5、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将牛来源的碱性磷酸酶biap添加于小麦豆粕日粮之中,用于饲喂肉鸡。6、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肉鸡小麦日粮中添加5000u/kg~10000u/kg biap。7、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步骤(1)中,因本实验所使用的biap为粗酶冻干粉,含有纤维素酶活性,因此分别设置阴性对照(nc)为常规日粮,阳性对照(pc)为纤维素酶组,pc组纤维素酶量与最高剂量biap组一致。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小麦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biap,显著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高剂量组的提升能力与抗生素相当。此外,其biap的添加提升了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g等水平。技术特征:1.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用于提高家禽的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为牛重组碱性磷酸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禽为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在家禽饲料中的添加量为5000u/kg~10000u/kg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哺乳动物来源的重组碱性磷酸酶用于提高家禽的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小麦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bIAP,显著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高剂量组的提升能力与抗生素相当。此外,其bIAP的添加提升了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G等水平。技术研发人员:苏小运,杨道鑫,纪王莉,姚斌,张文静,王苑,罗会颖,王晓璐,黄火清,张杰,涂涛,于会民,秦星,杨浩萌,张伟,关菲菲,刘晓青,刘波,田健,徐欣欣,张红莲,赵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