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次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具体涉及一种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背景技术:1、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末端回肠炎(ti)、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高度流行的肠道炎症,致病原因不明。据报道,饮食引起的代谢紊乱会诱发肠道炎症,并影响胃肠道疾病的发展和病程。长期暴露于大量营养素会引发代谢性炎症,从而改变代谢活性组织中的先天和/或适应性免疫反应,最终导致局部和全身低度炎症,如ibd。在代谢相关ibd中,脂肪、碳水化合物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量摄入会被模式识别受体所识别,并激活先天免疫细胞,引起粘膜免疫反应。此外,饮食来源抗原能破坏肠道中的紧密连接,这使细菌、细菌代谢产物和饮食抗原能够穿过肠道屏障并激活抗原呈递细胞(apc)。apc进一步提高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脱颗粒,并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特别是激活th1、th2、th17和th9淋巴细胞。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激活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即tnf-α、ifn-γ和il-13)的分泌,并增强肠道屏障通透性,促进肠粘膜炎症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肠道的病理变化也会影响其他各种器官,包括脑、肝、骨、脾、肾、肺等。2、目前,一些动物模型已经被证明可以诱导体内炎症性肠病。这些模型包括:i)化学诱导模型;ii)过继性t细胞转移模型;iii)基因敲除模型;iv)自发突变模型;以及v)微生物组诱导的模型9。然而,这些模型有局限性。例如,在化学诱导的模型中,疾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是不一致的。另外,使用化学物质诱导ibd可能会对其他器官系统产生脱靶效应,导致无法预测的后果。类似地,通过将活化的t细胞转移到免疫缺陷小鼠中或进行基因修饰以诱导ibd,可能无法再现正常发生在人类ibd中的不同免疫细胞类型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因为人类肠道由各种免疫细胞组成,而人类等位基因的功能很少完全丧失。此外,这些模型与人类研究中固有的因变量(如药物、环境毒素和食物)无关,并显著影响肠道通透性和肠道微环境。3、因此,本发明旨在开发和表征一种稳定且临床相关的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病模型,以助于研究人员确定炎症性肠病中免疫细胞激活所涉及的食物线索,并了解肠道粘膜环境的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在炎症性肠病和肠道器官中的作用。本发明使用高脂肪饮食(hfd)和化学物质四氯化碳的组合诱导与人类ibd密切相关的实验型ibd,在不同时间段使用组织学进行分析。此外,本发明还将表征肠道微环境,以了解与人类ibd相关的体内模型的免疫学和转录组学特征。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构建的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与人类炎症性肠病相关性低的不足。2、一种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s1、将小鼠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高脂肪饮食组、高脂肪饮食/四氯化碳注射组;4、s2、建模:对对照组小鼠进行常规饲养,对所述高脂肪饮食组小鼠采用高脂肪饮食喂食进行饲养,对高脂肪饮食/四氯化碳注射组小鼠采用高脂肪饮食喂食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注射四氯化碳;5、s3、组织学分析:不同饲养阶段收集各组小鼠肠道样品,进行组织学分析。6、本发明中,所述小鼠选取8周龄c57/bl6小鼠。7、本发明中,对照组小鼠具体饲养过程如下:对对照组小鼠进行常规饲养24周。8、本发明中,所述高脂肪饮食组小鼠具体饲养过程如下:对小鼠喂食含有60%卡氏脂肪的高脂饮食,进行饲养。9、进一步地,所述饲养时间为24周。10、本发明中,所述高脂肪饮食/四氯化碳注射组小鼠具体饲养过程如下:对小鼠喂食含有60%卡氏脂肪的高脂饮食,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每周在小鼠腹膜腔内注射混合玉米油的四氯化碳。11、进一步地,所述四氯化碳的剂量为0.1-0.25μl/g体重。12、进一步地,所述饲养时间为24周。13、本发明中,所述肠道样品包括小肠和大肠。14、本发明中,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肠道样品的时间分别是饲养过程中的2周、4周、6周、12周、18周和24周。15、本发明中,所述组织学分析是对样品进行he染色,并观察样品组织学变化。16、本发明中,样品组织学变化情况用组织学总评分来评价,所述组织学总评分根据上皮损伤评分和免疫细胞浸润评分的总和计算。17、进一步地,所述损伤评分包括以下不同分值:正常形态=0,杯状细胞损失=1,大面积杯状细胞损失=2,隐窝损失=3,大面积隐窝损失=4。18、进一步地,所述免疫细胞浸润评分包括以下不同分值:无浸润=0,隐窝基部周围浸润=1,浸润至粘膜乳杆菌层=2,广泛浸润至粘膜肌层,粘膜增厚伴大量水肿=3,粘膜下层浸润=4。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20、(1)本发明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结合高脂肪饮食(hfd)和化学物质四氯化碳来组合诱导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病模型,构建的模型与人类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且模型构建时间短,稳定性高。21、(2)本发明将高脂肪饮食+化学诱导炎症性肠病模型的组织学和转录组学数据与人类组织学和逆转录组学炎症性肠病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表征肠道不同部位的免疫细胞图谱,并确定免疫细胞与组织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的相关性,这将有助于我们确定新的免疫细胞特异性治疗靶点。技术特征:1.一种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脂肪饮食组小鼠具体饲养过程如下:对小鼠喂食含有60%卡氏脂肪的高脂饮食,进行饲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脂肪饮食/四氯化碳注射组小鼠具体饲养过程如下:对小鼠喂食含有60%卡氏脂肪的高脂饮食,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每周在小鼠腹膜腔内注射混合玉米油的四氯化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氯化碳的剂量为0.1-0.25μl/g体重。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时间为24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肠道样品的时间分别是饲养过程中的2周、4周、6周、12周、18周和24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样品包括小肠和大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学分析是对样品进行he染色,并观察样品组织学变化。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样品组织学变化情况用组织学总评分来评价,所述组织学总评分根据上皮损伤评分和免疫细胞浸润评分的总和计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伤评分包括以下不同分值:正常形态=0,杯状细胞损失=1,大面积杯状细胞损失=2,隐窝损失=3,大面积隐窝损失=4;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小鼠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高脂肪饮食组、高脂肪饮食/四氯化碳注射组;S2、建模:对对照组小鼠进行常规饲养,对所述高脂肪饮食组小鼠采用高脂肪饮食喂食进行饲养,对高脂肪饮食/四氯化碳注射组小鼠采用高脂肪饮食喂食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注射四氯化碳;S3、组织学分析:不同饲养阶段收集各组小鼠肠道样品,进行组织学分析。本发明方法,结合高脂肪饮食(HFD)和化学物质四氯化碳来组合诱导代谢相关炎症性肠病模型,构建的模型与人类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且模型构建时间短,稳定性高。技术研发人员:潘璠,法鲁克 里亚兹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