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涉及农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背景技术:1、插秧机是一种将水稻幼苗植入稻田的农业机械。在插秧过程中,人们需要将幼苗一盘接一盘地抬到插秧机上,然后弯下腰近135度,将幼苗放置在插秧机后部的苗箱上。这种情况反复发生,移植机移植的速度越快,移苗的频率就越高。几乎没有停顿的时间,经过一天的艰苦工作,人们已经筋疲力尽。受人工处理苗木速度的限制,插秧机的插秧速度普遍不能超过5亩/小时。2、授权公告号为cn21800698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插秧机,包括车架;横移下苗机构,横移下苗机构连接于车架上端;插秧驱动机构,插秧驱动机构连接于车架上并位于横移下苗机构一侧;清洗机构,清洗机构连接于车架上,清洗机构用于对插秧驱动机构进行清洗。3、但是上述插秧机存在以下缺点:在插秧的过程中无法做到自动上秧,仍需人工搬运秧苗,增加了人员了劳动强度,并且也限制了插秧机的插秧速度。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增加秧苗自动传输系统,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完成上秧的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上秧速度,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包括车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顶部的控制杆、固定于所述车架顶部远离所述控制杆一端的上秧机构、固定于所述控制杆两端的两个送秧机构,所述上秧机构与所述送秧机构间还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送秧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顶部的送秧架、固定于所述送秧架内的多个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送秧架架体间的三个连接柱一与一个驱动柱、套设于所述三个连接柱一与一个驱动柱的传送带一、固定于所述驱动柱一端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柱设置于靠近所述输送机构一端,所述三个连接柱一设置于远离所述输送机构一端。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将秧苗均匀摆放至送秧架的每一层,在需要传输秧苗的时候,通过控制杆控制某一层的传送机构中的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启动带动驱动柱转动,带动套设于其上的传送带一转动,传送带一转动带动其上的秧苗向输送机构移动,同时输送机构中的升降电机也启动,带动连接于其的升降柱转动,升降柱转动拨动输送架侧壁的升降齿,带动传送架沿输送架整体上升,传送架上升至送秧架对应层后停止,此时传送带一带动秧苗移动至传送架顶部,随后升降电机再次启动,带动传送架下降至初始位置,随后升降电机带动传送带二转动,传送带二转动带动其上的秧苗向上秧机构移动,同时上秧机构中的转动电机启动,带动连接于其的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输送盘沿螺杆横移至对应传送架位置后停止,随后传送带二转动带动其上的秧苗移动至输送盘上,随后转动电机带动连接柱三转动,带动秧苗沿输送板上的槽移动,移动至后续缺苗的秧箱,完成一次全自动上秧,随后再缺苗时重复上述流程,直至送秧架每一层的秧苗都送完后,再次进行补苗。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顶部的输送架、滑动连接于所述输送架的传送架、固定于所述传送架侧壁的连接架、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侧壁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靠近所述传送架一端固定有升降柱,所述输送架侧壁设置有供所述升降柱拨动的升降齿,所述传送架内还固定有多个传送机构二,所述传送机构二包括固定于所述传送架底部的两个连接柱二、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二的传送带二。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动连接于输送架的传送架、供升降柱拨动的升降齿,使得传送架可沿输送架上下移动,便于对送秧架上多层的秧苗进行传输,空间利用率较高,同时送秧架上每层可以分为不同种类秧苗,效率较高。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秧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顶部的输送板、固定于所述输送板顶部的螺杆、固定于所述螺杆端部的转动电机、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杆的输送盘,所述输送盘可沿所述螺杆横移。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杆、输送盘,在秧苗传输至输送盘后,可通过转动电机控制螺杆转动带动输送盘左右横移至缺苗的秧箱的制定输送槽内,精确度较高。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架远离所述升降柱一端固定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滑动连接于所述输送架。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架远离升降柱一端固定有滑动轮,滑动轮滑动连接于输送架,使得传送架沿输送架上移的时候更为流程,避免卡壳。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架底部固定有多个移动轮。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架底部固定有多个移动轮,便于对车架位置进行调节,避免车架与秧箱出现位置偏移,提高稳定性。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盘底部固定有连接柱三。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盘底部设置有连接柱三,便于对输送盘顶部的秧苗进行输送。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送秧机构、输送机构、上秧机构的配合设置,通过控制杆控制流程,自动程度较高,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完成上秧的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上秧速度,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送秧架的多层设置使得空间利用率较高,同时送秧架上每层可以分为不同种类秧苗,提高效率,通过设置螺杆、输送盘,在秧苗传输至输送盘后,可通过转动电机控制螺杆转动带动输送盘左右横移至缺苗的秧箱的制定输送槽内,精确度较高。技术特征:1.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1)顶部的控制杆(10)、固定于所述车架(1)顶部远离所述控制杆(10)一端的上秧机构(3)、固定于所述控制杆(10)两端的两个送秧机构(2),所述上秧机构(3)与所述送秧机构(2)间还设置有输送机构(4),所述送秧机构(2)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1)顶部的送秧架(5)、固定于所述送秧架(5)内的多个传送机构(6),所述传送机构(6)包括固定于所述送秧架(5)架体间的三个连接柱一(12)与一个驱动柱(11)、套设于所述三个连接柱一(12)与一个驱动柱(11)的传送带一(13)、固定于所述驱动柱(11)一端部的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柱(11)设置于靠近所述输送机构(4)一端,所述三个连接柱一(12)设置于远离所述输送机构(4)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4)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1)顶部的输送架(15)、滑动连接于所述输送架(15)的传送架(16)、固定于所述传送架(16)侧壁的连接架(18)、固定于所述连接架(18)侧壁的升降电机(17),所述升降电机(17)靠近所述传送架(16)一端固定有升降柱(22),所述输送架(15)侧壁设置有供所述升降柱(22)拨动的升降齿(20),所述传送架(16)内还固定有多个传送机构二,所述传送机构二包括固定于所述传送架(16)底部的两个连接柱二、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二的传送带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秧机构(3)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1)顶部的输送板(8)、固定于所述输送板(8)顶部的螺杆(24)、固定于所述螺杆(24)端部的转动电机(21)、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杆(24)的输送盘(23),所述输送盘(23)可沿所述螺杆(24)横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16)远离所述升降柱(22)一端固定有滑动轮(19),所述滑动轮(19)滑动连接于所述输送架(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底部固定有多个移动轮(7)。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盘(23)底部固定有连接柱三(25)。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农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插秧机全自动上秧系统,包括车架,还包括固定于车架顶部的控制杆、固定于车架顶部远离控制杆一端的上秧机构、固定于控制杆两端的两个送秧机构,上秧机构与送秧机构间还设置有输送机构,送秧机构包括固定于车架顶部的送秧架、固定于送秧架内的多个传送机构。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送秧机构、输送机构、上秧机构的配合设置,通过控制杆控制流程,自动程度较高,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完成上秧的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上秧速度,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技术研发人员:张宁,刘威,石正龙,刘书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8技术公布日:20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