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具体为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背景技术:1、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2、但是现有培养皿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不能判断培养皿内的温度情况。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判断培养皿内的温度情况的问题。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包括皿底和皿盖,所述皿底包括连成一体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外壳外侧壁设置有温度变色层,所述外壳底部、侧壁分别开设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3、优选的,所述气流通道呈螺旋结构。4、优选的,所述内壳内侧壁设置有隔栏。5、优选的,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顶部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皿底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气接头,所述平台内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输出端通过风通道与若干气接头连接。6、优选的,所述气接头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风通道连接的主气流道,所述活动部上开设有分流气孔,所述活动部在固定部上直线滑动使得分流气孔与主气流道连通或错开。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皿底内的气流通道用于热风流动,在皿底外侧壁设置一层温度变色层,通过温度变色层实时判断皿底的大致温度。技术特征:1.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包括皿底(1)和皿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皿底(1)包括连成一体的内壳(11)和外壳(12),所述内壳(11)和外壳(12)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外壳(12)外侧壁设置有温度变色层,所述外壳(12)底部、侧壁分别开设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孔(14)和出气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呈螺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1)内侧壁设置有隔栏(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平台(3),所述平台(3)顶部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皿底(1)的容纳槽(31),所述容纳槽(31)内设置有气接头(5),所述平台(3)内设置有热风机(4),所述热风机(4)输出端通过风通道(32)与若干气接头(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接头(5)包括固定部(52)和活动部(51),所述活动部(51)和固定部(5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53),所述固定部(52)上设置有与风通道(32)连接的主气流道(521),所述活动部(51)上开设有分流气孔(511),所述活动部(51)在固定部(52)上直线滑动使得分流气孔(511)与主气流道(521)连通或错开。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一种食用菌种培养用温度可控培养皿,包括皿底和皿盖,所述皿底包括连成一体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外壳外侧壁设置有温度变色层,所述外壳底部、侧壁分别开设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本技术结构简单,皿底内的气流通道用于热风流动,在皿底外侧壁设置一层温度变色层,通过温度变色层实时判断皿底的大致温度。技术研发人员:黄洁,黄秋英,陈文靖,陈静妍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5技术公布日:20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