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利资料库

一种黄淮流域一年两熟区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具体涉及一种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背景技术:1、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之一,营养价值高,种植历史悠久。芝麻含油量在油料作物中位居首位,且含有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芝麻除日常烹调食用外,在食品工业、日用品工业,甚至在冶金、机械、化工、医药等方面也有重要用途。2、河南芝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在国内及国际芝麻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芝麻种植由于人工操作,种植粗放,不合理的氮肥应用造成氮肥利用率低,土壤酸化,植株贪青晚熟或后期脱肥早衰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芝麻高产稳产。同时种植密度也是影响芝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产区长期的种植习惯为稀植大棵,注重单株发育,忽略了群体效应对产量的贡献。近年来,不同学者对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大宗作物的研究认为,高效密植及合理的氮肥供能提高作物产量。3、随着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的发展,要实现芝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化肥的减量增效,改变单一的施肥方法并科学把控至关重要。关于芝麻种植密度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稀植大棵为主,注重个体发育,密度在8000株/亩左右,20世纪90年代-2010年间,随着种植水平的逐步提升,种植密度也在增加,此期密度为10000株/亩,2011-2021年,种植密度进一步加大,为12000-15000株/亩,2022年以来,随着宜机收品种和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高密种植逐步在生产中应用。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淮流域一年两熟区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针对氮肥、密度对芝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得出了黄淮流域夏芝麻最佳施氮量和最适宜种植密度,并为芝麻高产栽培和氮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2、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3、一种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1)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宜机收优良品种;5、(2)选地:选择土质优良、地势高燥、质地轻松、通气透水性好、不重茬或3年以上没有种过芝麻的沙壤土、壤土或砂姜黑土地;6、(3)整地:精耕细耙,耕层深厚,土壤细碎,上虚下实,地面平整,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对于铁茬播种芝麻要求上茬作物留茬高度小于10cm,根据地势、地形开挖排水沟,使厢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7、(4)播种:选用纯度高、籽粒饱满、高抗逆芝麻优良品种,在足墒条件下,利用芝麻多功能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肥-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喷药作业,播深2-3cm,亩播量110-140g;8、(5)间苗与定苗:根据设定密度,对不同处理在1-2对真叶期间苗1次,在3-4对真叶期定苗;9、(6)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控:包括芝麻补水、病虫害化学综合防控;10、(7)联合机收与贮藏:当芝麻达到机收标准后,采用联合收获机,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集粒作业。11、所述的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步骤(4)中的播种方式为:种植密度18000株/亩,种植模式为带状种植。12、所述的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施肥时,氮肥全生育期施纯氮为7.0kg/亩,2/3的氮肥做底肥在整地时施入田间,1/3在芝麻初花期追施;磷肥5.0kg/亩,磷肥为有效成分16%的p2o5,钾肥3.0kg/亩,钾肥为有效成分51%的k2o,磷肥和钾肥均做底肥一次性施入。13、所述的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步骤(6)中的芝麻补水方法为:在芝麻苗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50%时,不灌水;在芝麻盛花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及时适量补水;在芝麻生育后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50%时,不灌水,以促进后期灌浆和防贪青晚熟。14、所述的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步骤(6)中病虫害化学综合防控方法为:整地时用辛硫磷拌毒土,均匀撒于田间,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用质量浓度为25%的噻虫·咯·霜灵1000ml与100kg种子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芝麻出苗后7-10天、初花期、盛花中期和封顶期每亩用10%的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30g、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ml和1%的甲维盐乳油20ml混合,兑水40-50kg均匀喷雾一次,盛花中期和封顶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和尿素的混合液一次,混合液中三者的浓度分别为0.3-0.4%、0.01mg/l、1.0%。15、本发明有益效果:16、通过多年的芝麻种植田间试验,针对氮肥、密度对芝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本发明得出了黄淮流域夏芝麻的最佳施氮量和最适宜种植密度,为芝麻高产栽培和氮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7、本发明采用带状种植便于中耕和除草,更利于芝麻边行优势的发挥,同时带状种植在联合收获时避免田间收割损失。18、种植模式试验表明,2行一带种植模式产量为114.66kg/亩,分别较4行一带、8行一带和等行距种植产量增加了7.51%、15.62%和16.61%。19、种植密度试验表明,本发明种植密度18000株/亩产量为98.3kg/亩,12000株/亩、15000株/亩和21000株/亩的产量分别较18000株/亩下降了15.97%、6.00%和3.46%。20、施肥试验表明,芝麻的全生育期施纯氮(尿素)7.0kg/亩,在习惯施氮9.0kg/亩的基础上减少纯氮22.22%,芝麻产量为135.73kg/亩,分别较不施氮和习惯施氮增产30.74%和4.92%,增产增效显著,较习惯施氮氮肥偏生产力、氮肥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57.42%、10.26%和61.41%。21、本发明的高密度节氮带状种植方式和常规种植相比,芝麻亩产量提高8.33%,同时增效种植的茎秆直径、茎秆压碎强度和倒伏率分别较常规种植降低了3.75%、13.97%和19.79%,更利于机收。22、本发明具有投入低、效益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栽培新技术,解决了减氮后芝麻高效稳产的根本问题,在芝麻生产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价值,为农民增收增效、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特征:1.一种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播种方式为:种植密度18000株/亩,种植模式为带状种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时,氮肥全生育期施纯氮为7.0kg/亩,2/3的氮肥做底肥在整地时施入田间,1/3在芝麻初花期追施;磷肥5.0kg/亩,磷肥为有效成分16%的p2o5,钾肥3.0kg/亩,钾肥为有效成分51%的k2o,磷肥和钾肥均做底肥一次性施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芝麻补水方法为:在芝麻苗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50%时,不灌水;在芝麻盛花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及时适量补水;在芝麻生育后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50%时,不灌水,以促进后期灌浆和防贪青晚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病虫害化学综合防控方法为:整地时用辛硫磷拌毒土,均匀撒于田间,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用质量浓度为25%的噻虫·咯·霜灵1000ml与100kg种子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芝麻出苗后7-10天、初花期、盛花中期和封顶期每亩用10%的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30g、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ml和1%的甲维盐乳油20ml混合,兑水40-50kg均匀喷雾一次,盛花中期和封顶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和尿素的混合液一次,混合液中三者的浓度分别为0.3-0.4%、0.01mg/l、1.0%。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淮流域夏芝麻高密节氮带状增效种植方法,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间苗与定苗;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控;联合机收与贮藏。本发明播种采用带状种植方式,便于中耕和除草,和常规种植相比在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减少纯氮的施入量;本发明的高密度节氮增效种植方式相比常规种植芝麻亩产量提高8.33%,同时增效种植的茎秆直径、茎秆压碎强度和倒伏率分别较常规种植降低3.75%、13.97%和19.79%,增效种植更利于机收。技术研发人员:高桐梅,王东勇,张仙美,李丰,张鹏钰,田媛,吴寅,戴晋,付锦州,戎亚思,芦海灵,卫双玲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