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利资料库

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本发明属于牧草种植,具体涉及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背景技术:1、牧草供给的短板突出,牧草产品质量较差,加上休牧期、恶劣天气等影响,导致部分地区的牲畜出现了冬季缺草、冬季掉膘、冬季死亡等情况,因此,亟待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以进行大批量规模化地生产牧草。2、然而,牧区的很多牧草处于自产自用阶段,难以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生产,加上之前散养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也造成了牧业生产能力的降低,需要通过现代牧业转型发展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地牧业发展的需要,又能进行退牧还草、生态治理。技术实现思路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2、s1、浸种:将牧草种子在水中浸泡10-14h,所述牧草种子为大麦、燕麦、黑麦草、箭筈豌豆的任一种,大麦、燕麦、黑麦草、箭筈豌豆应选用种子质量符合gb 6142 规定的二级以上(含二级)的种子;3、s2、种子消毒:将浸种后的种子用次氯酸溶液浸泡8-12min,捞出备用;4、s3、苗盘清洗:苗盘重复使用污染率大,必须彻底冲洗盘内残留物质,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消毒0.5-1.5min,再用清水清洗干净,阴干或晒干;5、s4、装盘:将步骤s2消毒后的种子播种于步骤s3所处理的苗盘上,使其平整且紧密相连;6、s5、暗催芽:将完成步骤s4装盘的种子放置于温度22-28℃、湿度70-90%的暗环境下进行催芽2-3天,直到种子露白,暗催芽完成,及时观测,如有干燥的苗盘,需及时补充水分;每天上下午各通风一次;7、s6、补光:将暗催芽结束的种子进行补光培养,所述补光时间为16-20h/d,所补光为红光和蓝光,所述红光和蓝光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比为红光:蓝光=3.5-4.5:1;8、s7、日常管理:每天上午、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1h,每天上午、下午各喷水一次,喷水量使苗盘底部无积水;9、s8、施肥:施加二氧化碳气肥;10、s9、收获:待苗子生长7-10天,高度达到15-20 cm,即可收获。11、牧草快繁的过程中,将苗盘分层放置,每层的上方均设置有led植物补光灯,立体种植,节省土地。12、而且,所述步骤s1中,浸泡牧草种子的水温为10-15℃,每3-6h换一次水,所述黑麦草为一年生黑麦草。13、而且,所述步骤s3中,消毒方法为:用浓度为0.5-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次氯酸溶液浸洗0.5-1.5min。14、而且,所述步骤s4中,所述苗盘的尺寸为590 mm×390 mm×55 mm,每个苗盘盛装浸泡好的种子0.4-0.6kg。15、而且,所述步骤s5中,通风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每天上午、下午各喷水一次,以喷施苗盘底部无积水为宜。16、而且,所述步骤s7中,通风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每天上午、下午各喷水一次,喷水量使苗盘底部无积水。17、而且,所述步骤s9中,苗子生长7-10天即可收获。18、而且,所述步骤s6中,采用led植物补光灯进行补光培养,所述led植物补光灯距离苗盘为25-35cm。19、而且,所述步骤s8中,施肥量为每5-10天施加二氧化碳气肥200g。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21、1、本发明本公开了牧草种子清选、浸种、装盘、暗催芽处理、快速生长环境调控、收获等技术要求,同条件下筛选出适宜生长的种子为大麦、燕麦、黑麦草、箭筈豌豆的任一种,并针对以上种子筛选出合理的温度、湿度、光照控制等培育条件;本发明在整个生产过程均未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营养液,牧草种子仍可达到快速生长,7到10天即可生长14.5-20cm,达到收获标准;将本发明培育的黑麦草、大麦委托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维生素定量检测及成分检测,结果证明其营养成分均已达标甚至远远超出标准要求,证明本发明生产的牧草虽然过程简单迅速,但并不影响其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22、2、本发明采用水培方式,不采用土壤和基质,立体种植,节省土地资源。23、3、本发明采用led植物补光灯进行补光,led植物补光灯重量轻、体积小、绿色环保、制造成本低,还可以贴近植物照射,辐射较少,光质纯,杂乱光波少,可以精确调节光强、光质、光周期等,操作方便。技术特征:1.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浸泡牧草种子的水温为10-15℃,每3-6h换一次水,所述黑麦草为一年生黑麦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消毒方法为:用浓度为0.5-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次氯酸溶液浸洗0.5-1.5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苗盘的尺寸为590 mm×390 mm×55 mm,每个苗盘盛装浸泡好的种子0.4-0.6kg。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通风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每天上午、下午各喷水一次,以喷施苗盘底部无积水为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通风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每天上午、下午各喷水一次,喷水量使苗盘底部无积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苗子生长7-10天即可收获。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采用led植物补光灯进行补光培养,所述led植物补光灯距离苗盘为25-35c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施肥量为每5-10天施加二氧化碳气肥200g。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牧草快繁生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浸种:将牧草种子在水中浸泡10‑14h,所述牧草种子为大麦、燕麦、黑麦草、箭筈豌豆的任一种;S2种子消毒;S3苗盘清洗;S4装盘;S5暗催芽:将完成步骤S4装盘的种子放置于温度22‑28℃、湿度70‑90%的暗环境下进行催芽2‑3天;S6补光:将种子进行补光16‑20h/d,所补光为红光:蓝光=3.5‑4.5:1;S7日常管理;S8施肥;本发明筛选出适合快繁的种子,并筛选出合理的温度、湿度及光照控制条件,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控制下,牧草种子快速生长,7到10天即可生长15cm‑20cm,可以收获。技术研发人员:田广,刘亚玲,杜磊,马怀林,赵慧敏,付娜娜,马彩娥,张逸敏,李月宏,李娜,李镇鸿,刘乐乐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