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利资料库

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本技术涉及培养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背景技术:1、微重力,又称为零重力,不是由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而是由于太空残余大气等因素造成的,严格说来,应是“零重量”而不是零重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植物被运输至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培养,希望获取更为优质的品种。2、现有技术中在微重力环境下,采取常见的培养容器,为方便实验,我们需要对培养容器进行适配微重力环境的调整,从而适用于实验研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包括培养底座和培养盖,所述培养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培养底座上设置有第一硅胶圈,所述培养底座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培养底座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磁吸金属片;3、所述培养盖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培养盖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培养盖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硅胶圈,所述培养盖上表面设置有磁吸金属环;培养的物种通过培养底座和培养盖进行保护,在培养底座放置培养液和待培养的物种,随后培养盖沿着培养底座压合,第二硅胶圈与第一硅胶圈紧密接触,随后第一硅胶圈来到密封垫圈和第二硅胶圈之间,随后继续压合,使得第一硅胶圈与密封垫圈紧密接触,最终第一硅胶圈来到密封垫圈和固定块之间,完成培养底座和培养盖的安装工作。4、优选的,所述开口内开设有用于培养定位的定位凹槽。5、优选的,所述培养底座内设置有多个限高刻度。6、优选的,所述磁吸金属环与培养盖呈内嵌设置。7、优选的,所述培养底座与培养盖闭合时所述第一硅胶圈与所述第二硅胶圈接触位置紧密滑动。8、优选的,所述培养底座与培养盖完成闭合时所述第一硅胶圈位于密封垫圈和固定块之间。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0、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其培养的物种通过培养底和培养盖进行保护,防止微重力情况下培养液和待培养的物种发生位移,确保培养环境的稳定性。11、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其培养容器易于调节,进行待培养的物种的有氧呼吸时,将第一硅胶圈调节至密封垫圈和第二硅胶圈之间,通过磁吸吸附磁吸金属环,使得培养盖吊起培养底座,使得气体可以沿着密封垫圈之间的间隙进入培养底座内,实现有氧呼吸的交互,同时防止培养液泄露。技术特征:1.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包括培养底座(1)和培养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培养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硅胶圈(10),所述培养底座(1)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固定环(13),所述培养底座(1)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磁吸金属片(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内开设有用于培养定位的定位凹槽(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底座(1)内设置有多个限高刻度(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金属环(22)与培养盖(2)呈内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底座(1)与培养盖(2)闭合时所述第一硅胶圈(10)与所述第二硅胶圈(24)接触位置紧密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底座(1)与培养盖(2)完成闭合时所述第一硅胶圈(10)位于密封垫圈(21)和固定块(23)之间。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重力培养容器,涉及培养容器技术领域,包括培养底座和培养盖,所述培养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培养底座上设置有第一硅胶圈,所述培养底座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培养底座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磁吸金属片;所述培养盖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培养盖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培养盖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硅胶圈,所述培养盖上表面设置有磁吸金属环,本技术培养的物种通过培养底和培养盖进行保护,防止微重力情况下培养液和待培养的物种发生位移,确保培养环境的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邢希学,张京军,奚晓鹏,龚长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705技术公布日: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