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利数据库

一种超声波探头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本申请涉及超声诊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探头。背景技术:1、超声内镜(eus,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是将一根长微型高频超声探头通过光学内窥镜的活检通道插入体腔后,在内窥镜的图像上观察人体腔内黏膜病变的同时,超声探头的成像内核在内腔中360度高速旋转获取人体腔内组织的断层图像,则超声图像和内窥镜成像均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医生通过观察显示屏上成像,来做肿瘤的早期筛查;因此,超声探头成为辅助内窥镜检查出组织内的早期癌变和微小肿瘤,以诊断人体腔内组织病变的常用工具。2、虽然超声探头可以通过超声成像来对内窥镜超声波检测起到辅助检测功能,然而对于显示屏上的超声成像和内窥镜成像,医生依旧需要通过肉眼对图像上各个部分进行仔细查看,以进行病灶判别,导致检测时间较长,医生负担较重。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技术实现思路1、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超声波探头,旨在缩短病灶判别检测时间。2、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3、一种超声波探头,其包括信号传输连接部、外鞘管和成像内核,所述外鞘管的近端和所述成像内核的近端均与所述信号传输连接部连接,且所述成像内核设置于所述外鞘管内,其中,所述成像内核上与其超声发射面相反的一面设置有光源;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具有透明密闭封口,所述透明密闭封口分别与所述成像内核和所述光源相对应,以透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4、所述超声波探头,其还包括:5、金属护套,位于所述外鞘管内,并套设于所述成像内核外;6、所述金属护套上对应所述光源处设置有透光孔。7、所述超声波探头,其中,所述光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光孔内。8、所述超声波探头,其中,所述光源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透光孔,并延伸至所述金属护套外。9、所述超声波探头,其中,所述光源为圆球形光源;所述透光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球形光源的直径。10、所述超声波探头,其还包括:11、柔性传动轴,布置于所述外鞘管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连接部和所述成像内核连接;所述柔性传动轴内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电线安装位;12、电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电线安装位内,并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连接部和所述成像内核电性连接。13、所述超声波探头,其中,所述柔性传动轴包括弹簧管,所述弹簧管为单层弹簧管或多层弹簧管。14、所述超声波探头,其中,所述光源为led灯和/或红外灯。15、所述超声波探头,其中,所述透明密闭封口为pa透明密闭封口、tpu透明密闭封口或petg透明密闭封口。16、所述超声波探头,其中,所述外鞘管为柔性编织管。17、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成像内核上设置所述光源,使得所述光源可以随所述成像内核进行高速旋转,从而在体腔内对应检测区域形成光圈,并通过光圈在对应获取图像区域的边界形状变化,来初步判断该区域是否存在病灶,减少了检测时间,提升了医生对患者治疗诊断的便利性。技术特征:1.一种超声波探头,其包括信号传输连接部、外鞘管和成像内核,所述外鞘管的近端和所述成像内核的近端均与所述信号传输连接部连接,且所述成像内核设置于所述外鞘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内核上与其超声发射面相反的一面设置有光源;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具有透明密闭封口,所述透明密闭封口分别与所述成像内核和所述光源相对应,以透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光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透光孔,并延伸至所述金属护套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圆球形光源;所述透光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球形光源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传动轴包括弹簧管,所述弹簧管为单层弹簧管或多层弹簧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led灯和/或红外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密闭封口为pa透明密闭封口、tpu透明密闭封口或petg透明密闭封口。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声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为柔性编织管。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探头,其包括信号传输连接部、外鞘管和成像内核,所述外鞘管的近端和所述成像内核的近端均与所述信号传输连接部连接,且所述成像内核设置于所述外鞘管内;所述成像内核上与其超声发射面相反的一面设置有光源;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具有透明密闭封口,所述透明密闭封口分别与所述成像内核和所述光源相对应,以透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成像内核上设置所述光源,使得所述光源可以随所述成像内核进行高速旋转,从而在体腔内对应检测区域形成光圈,并通过光圈在对应获取图像区域的边界形状变化,来初步判断该区域是否存在病灶,减少了检测时间,提升了医生对患者治疗诊断的便利性。技术研发人员:梁胜,吴伟文,李柏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31技术公布日:2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