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利数据库

一种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背景技术:1、对于小腿开放性骨折,目前固定方式通常采用内固定或者外固定的方式。内固定优点在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体积较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使用内固定材料容易增加感染风险,过早的内固定手术会导致皮肤坏死、伤口裂开、骨髓炎和潜在的截肢风险等严重并发症。外固定架相对于内固定方法虽然避免了对骨折处的异物刺激,但其占用空间大、不便于伤口护理且安装相对困难,力学稳定性较差,通常需要跨关节固定而导致关节僵硬等。技术实现思路1、为此,本实用新型为改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用于小腿开放性骨折时的外固定。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3、一种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包括杆部、连接在杆部上端的近端部分以及连接在杆部下端的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包括分别向两侧延伸的弧形的二个近端连接臂,二个近端连接臂之间具有用于让位髌腱的第一让位缺口;所述远端部分包括分别向两侧延伸的弧形的二个远端连接臂,二个远端连接臂之间具有用于让位踝关节的第二让位缺口,所述杆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均开设有固定孔。4、进一步的,所述杆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一体连接结构。5、进一步的,所述杆部为可调节长度的结构。6、进一步的,所述近端部分的近端连接臂上设置两排的所述固定孔,两排的所述固定孔交错分布。7、进一步的,所述杆部上设置两列的所述固定孔,两列的所述固定孔交错分布。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为锁定钉孔或克氏针孔。9、进一步的,所述杆部的内壁为内凹的弧形内壁。10、进一步的,所述近端连接臂和远端连接臂上设置有连杆接口。11、进一步的,所述杆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的材质为钛合金、不锈钢或碳纤维材质。12、进一步的,所述杆部的中、下段设置有横穿杆部的克氏针孔。13、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4、本方案提供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贴于皮肤外侧并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外固定;近端部分的二个近端连接臂通过固定钉固定在胫骨平台上,第一让位缺口用于让位髌腱;远端部分的二个远端连接臂通过固定钉固定在胫骨的下端,第二让位缺口用于让位踝关节;不需要跨关节固定,且力学稳定性较好,基本不会影响上下侧关节的运行,允许患者下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中间采用杆部连接,预留较大的空间方便换药等操作,有效避免伤口感染等。技术特征:1.一种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连接在杆部上端的近端部分以及连接在杆部下端的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包括分别向两侧延伸的弧形的二个近端连接臂,二个近端连接臂之间具有用于让位髌腱的第一让位缺口;所述远端部分包括分别向两侧延伸的弧形的二个远端连接臂,二个远端连接臂之间具有用于让位踝关节的第二让位缺口,所述杆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均开设有固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为一体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为可调节长度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分的近端连接臂上设置两排的所述固定孔,两排的所述固定孔交错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上设置两列的所述固定孔,两列的所述固定孔交错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锁定钉孔或克氏针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内壁为内凹的弧形内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连接臂和远端连接臂上设置有连杆接口。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的材质为钛合金、不锈钢或碳纤维材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中、下段设置有横穿杆部的克氏针孔。技术总结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腿外骨骼固定装置,包括杆部、连接在杆部上端的近端部分以及连接在杆部下端的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包括分别向两侧延伸的弧形的二个近端连接臂,二个近端连接臂之间具有用于让位髌腱的第一让位缺口;所述远端部分包括分别向两侧延伸的弧形的二个远端连接臂,二个远端连接臂之间具有用于让位踝关节的第二让位缺口,所述杆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均开设有固定孔。不需要跨关节固定,且力学稳定性较好,基本不会影响上下侧关节的运行,允许患者下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中间采用杆部连接,预留较大的空间方便换药等操作,有效避免伤口感染等。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明,王光泽,黄丹蕾,翁蔚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建明技术研发日:20230919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