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利数据库

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背景技术:1、多年来,日常生活中突发性事故的急救治疗、医生对病人手术过程中的创伤止血、战争中受伤战士的救护止血手段大都是通过物理的压迫,如使用绷带、纱布、橡胶条或者目前普遍采用的医用敷料;2、医用敷料,是包伤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部位,医用材料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医用创面敷料在不断改进与发展;现有技术的吸水医用敷料由吸水纤维层、导流层和隔离层等组成,但是现有技术单一,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可塑,达到针对不同部位伤口进行对应的塑性;其次现有技术的吸水医用敷料在使用时,还存在强度不够以及韧性不足等实际问题;3、专利公开号为cn201085737y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三防急救敷料,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离层、接触层、隔胶层,隔离层与接触层之间设置吸收层,隔离层由外层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层、中层活性炭纤维布层、内层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层复合而成,内层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层设置涂胶层;4、但其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5、(1)该急救敷料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患者的不同受伤部位进行对应固定塑性,因此不能很好的对伤口进行治疗;6、(2)该急救敷料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情况及时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增厚操作,以满足伤口对于敷料厚度的需求;7、(3)当手指或者脚趾受伤时,在急救过程中未设置有对该受伤部位进行对应治疗的敷料,使得敷料使用时候及其不合适,影响治疗效果。8、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急求时,不能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对应的固定塑形,且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方便、快捷的增加敷料厚度,满足伤口需求,以及不能针对较小部位的伤口(脚趾、手指)进行有效急求,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包括外层、中层以及内层,外层为防水膜层,避免伤口受外部环境影响;中层为可塑片,便于依靠其将本实用新型敷料贴进行快速塑性,以满足不同部位的伤口快速包扎治疗;内层包括基粘层、粘贴在基粘层上的敷料层一,敷料层一由若干个敷料单元组成,敷料单元可直接取下,便于医护人员填塞伤口或者集中包扎创面,以增加敷料的有效厚度,满足不同伤口的治疗需求。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思路为:将中层设置为可塑片,且在可塑片上设置孔,便于对伤口进行透湿和引流,且利用可塑片的可塑性能实现对全身各部位的快速包扎;将内层设置为互相粘贴在一起的基粘层和敷料层两部分,且敷料层分为敷料层一和敷料层二,针对不同的部位和伤口进行快速急救治疗,方便医护人员实行急求。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4、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包括外层、中层以及内层,外层为防水膜层,其特征在于:中层为可塑片,内层包括基粘层和敷料层,敷料层包括敷料层一和敷料层二;其中,敷料层一包括若干个敷料单元。5、优选地,基粘层上设置有易撕基粘层,敷料层二粘贴在易撕基粘层上。6、优选地,基粘层上还粘贴有若干止血消炎粉包。7、优选地,外层上还设置有延长件。8、优选地,延长件包括相适配的“t”型槽和连接件,“t”型槽开设在外层的相邻边上,连接件设置在外层的对应边上,且连接件内侧设置有与“t”型槽粘贴的胶层。9、优选地,外层的两边对应设置有固定带。10、优选地,可塑片上设置有若干的孔,且可塑片的厚度为0.05~0.1mm。11、优选地,可塑片的材质为铝。12、优选地,基粘层材质为聚氨酯泡沫。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14、(1)本实用新型将中层设置为可塑片,可塑片就可以实现透湿、引流的作用,还能协助本实用新型急救敷料进行塑性,便于对患者全身各部位实现快速包扎急救,大大方便医护人员的急救操作。15、(2)本实用新型在基粘层上粘贴有敷料层一和敷料层二,不同的敷料层可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急救包扎,极大的方便的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且针对不同部位提高了急救效果。16、(3)本实用新型将敷料层一设置有由若干个敷料单元组成,且该敷料单元粘贴在基粘层上可随意移动,便于医护人员填塞伤口或集中包扎创面,以增加敷料有效厚度提高治疗效果。17、(4)本实用新型在外层上还设置有固定带,方便将本实用新型的急救敷料固定在患者的身体部位上,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18、(5)本实用新型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实现以下功能:①敷料可塑形满足全身不同部位的完美贴敷;②通过连接件实现整体或拼接,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固定、躯干、头部外伤包扎,易撕基粘层以及其上的敷料层二用于手、足、下颌等小关节部位骨折固定;③粘附的止血消炎粉包外用于创面或伤口止血;粘附的消炎止痛粉包外用于创面或伤口消炎止痛;④敷料层一用于填塞伤口或集中包扎创面,以增加敷料有效厚度。技术特征:1.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包括外层(1)、中层(2)以及内层(3),外层(1)为防水膜层,其特征在于:中层(2)为可塑片(201),内层(3)包括基粘层(301)和敷料层(4),敷料层(4)包括敷料层一(401)和敷料层二(402);其中,敷料层一(401)包括若干个敷料单元(4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基粘层(301)上设置有易撕基粘层(302),敷料层二(402)粘贴在易撕基粘层(30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基粘层(301)上还粘贴有若干止血消炎粉包(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外层(1)上还设置有延长件(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延长件(6)包括相适配的“t”型槽(601)和连接件(602),“t”型槽开设在外层(1)的相邻边上,连接件(602)设置在外层(1)的对应边上,且连接件(602)内侧设置有与“t”型槽(601)粘贴的胶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外层(1)的两边对应设置有固定带(10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可塑片(201)上设置有若干的孔(201-1),且可塑片(201)的厚度为0.05~0.1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可塑片的材质为铝。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基粘层(301)材质为聚氨酯泡沫。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塑形多功能急救敷料,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对患者不同受伤部位进行急救时,不能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对应的固定塑形,且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方便、快捷的增加敷料厚度,满足伤口需求,以及不能针对较小部位的伤口(脚趾、手指)进行有效急救,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将敷料层设置为敷料层一和敷料层二,敷料层一包括多个敷料单元构成,且将中层设置为可塑片,该多个技术特征构成的技术手段,满足较小部位伤口的急救包扎和固定,深部伤口填塞和集中包扎创面的效果,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申传安,李大伟,刘兆兴,蔡建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技术研发日:20231220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