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次
本技术涉及牡蛎生产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背景技术:1、牡蛎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目前现有的牡蛎开壳作业一般都是用大锅蒸煮后再进行人工手动开壳的方式,不仅作业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力,开壳效果也达不到预期需求。2、如何设计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操作难度低,自动扩口开壳,开壳效果好的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解决现有的牡蛎开壳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手动开壳作业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力,开壳效果也达不到预期需求,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来实现设计巧妙,方便实用,操作难度低,自动扩口开壳,开壳效果好的目的。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包括箱体、输送机构和开壳机构,输送机构和开壳机构均设置在箱体内,通过输送机构将箱体内蒸熟后的牡蛎运送至开壳机构进行开壳;所述开壳机构包括楔形开口部和固定轴,所述楔形开口部为纵截面是三角形的类圆锥体,楔形开口部向外延伸厚度逐渐变小,形成用于撬开煮熟后牡蛎的开口端;固定轴位于楔形开口部的左右两端,固定轴固定在箱体上,正对输送机构上蒸熟后牡蛎的放置方向,输送机构向前输送,楔形开口部插入蒸熟牡蛎的微开口处将开口扩大开壳。3、作为上述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轮、链板和牡蛎放置盘,链板安装在输送轮上,牡蛎放置盘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在链板的筋板上,牡蛎放置盘为半圆弧形凹槽结构,牡蛎放置盘的后部设置有竖直的靠板。4、作为上述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靠板的高度低于开壳机构的设置高度,以利于开壳机构对牡蛎放置盘内蒸熟后的牡蛎进行开壳。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6、一、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输送机构和开壳机构,输送机构和开壳机构均设置在箱体内,通过输送机构将箱体内蒸熟后的牡蛎运送至开壳机构进行开壳;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方便实用,操作难度低,自动扩口开壳,开壳效果好。7、二、本实用新型第一创新点在于,所述开壳机构包括楔形开口部和固定轴,所述楔形开口部为纵截面是三角形的类圆锥体,楔形开口部向外延伸厚度逐渐变小,形成用于撬开煮熟后牡蛎的开口端;固定轴位于楔形开口部的左右两端,固定轴固定在箱体上,正对输送机构上蒸熟后牡蛎的放置方向,输送机构向前输送,楔形开口部插入蒸熟牡蛎的微开口处将开口扩大开壳。8、三、本实用新型第二创新点在于,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轮、链板和牡蛎放置盘,链板安装在输送轮上,牡蛎放置盘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在链板的筋板上,牡蛎放置盘为半圆弧形凹槽结构,牡蛎放置盘的后部设置有竖直的靠板,通过将牡蛎放置在牡蛎放置盘内,一方面防止牡蛎在蒸汽开壳过程中移动滑落到链板上造成的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另一方面方便牡蛎蒸熟后开口微张,为开壳机构伸入开壳扩口做好准备。9、四、靠板的高度低于开壳机构的设置高度,以利于开壳机构对牡蛎放置盘内蒸熟后的牡蛎进行开壳。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输送机构(2)和开壳机构(3),输送机构(2)和开壳机构(3)均设置在箱体(1)内,通过输送机构(2)将箱体(1)内蒸熟后的牡蛎运送至开壳机构(3)进行开壳;所述开壳机构(3)包括楔形开口部(301)和固定轴(302),所述楔形开口部(301)为纵截面是三角形的类圆锥体,楔形开口部(301)向外延伸厚度逐渐变小,形成用于撬开煮熟后牡蛎的开口端;固定轴(302)位于楔形开口部(301)的左右两端,固定轴(302)固定在箱体(1)上,正对输送机构(2)上蒸熟后牡蛎的放置方向,输送机构(2)向前输送,楔形开口部(301)插入蒸熟牡蛎的微开口处将开口扩大开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输送轮(201)、链板(202)和牡蛎放置盘(203),链板(202)安装在输送轮(201)上,牡蛎放置盘(203)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在链板(202)的筋板上,牡蛎放置盘(203)为半圆弧形凹槽结构,牡蛎放置盘的后部设置有竖直的靠板(20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204)的高度低于开壳机构(3)的设置高度,以利于开壳机构(3)对牡蛎放置盘(203)内蒸熟后的牡蛎进行开壳。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蒸熟后牡蛎开壳的开壳装置,包括箱体、输送机构和开壳机构,通过输送机构将箱体内蒸熟后的牡蛎运送至开壳机构进行开壳;开壳机构包括楔形开口部和固定轴,所述楔形开口部为纵截面是三角形的类圆锥体,楔形开口部向外延伸厚度逐渐变小,形成用于撬开煮熟后牡蛎的开口端;固定轴位于楔形开口部的左右两端,固定轴固定在箱体上,正对输送机构上蒸熟后牡蛎的放置方向,输送机构向前输送,楔形开口部插入蒸熟牡蛎的微开口处将开口扩大开壳。本技术设计巧妙,方便实用,操作难度低,自动扩口开壳,开壳效果好,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技术研发人员:马源,曲冰,周阳涛,申晨,边策,郑雨,贺爽,张力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海洋大学技术研发日:20231213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