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涉及康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针灸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中,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具体来说,其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康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背景技术:1、针灸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中,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具体来说,其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皮内针法由《灵枢·官针》篇中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而来。“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皮内针不仅具有普通毫针的针刺作用,还具有作用时间长、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近年来皮内针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关节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各种疼痛类疾病。2、临床常用皮内针类型有:(1)麦粒型皮内针,多适用于皮肉较为丰富的腧穴,如背部、四肢等处;(2)图钉形皮内针,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垂直,定部位皮下,留针固定;(3)揿针型皮内针,针身固定于胶布上,取下直接贴于腧穴部位即可。图钉型及揿针型多适用于皮肉浅薄的腧穴。3、头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人体的脏腑功能都与头部关系紧密。从中医经络角度分析,头皮针从经络学说中发展而来,在十二经脉中,所有阳经均上达头部,阴经中的手少阴经通脑,足厥阴经上行于脑。而奇经八脉中督脉直接通于脑,任脉上行于目,故头部与各经络关系密切。头面部腧穴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系统疾病,包括昏迷、癫痫、失眠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皮内针类型包括上述3类,只能固定于裸露的皮肤上。4、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8864811u新型皮内针公开了一种新型皮内针,其外胶布层的底部和内胶布层粘贴至一体,内胶布层固定在针体上,针体的上半部为螺旋状设计,针体的下半部通过直边段延伸至插入端;内胶布层中心处,在直边段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捏取对照圈;外胶布层上,其顶面中心处上设置有穴位定位圈,穴位定位圈和针体的插入端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使用时通过穴位定位圈将本实用新型定位,将针体垂直按入至皮肤内,通过镊子将外胶布层去除;起针时,通过镊子夹取内胶布层上的两个捏取对照圈,直接捏取直边段将针体迅速拔出。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布针效率快,起针时疼痛感微弱,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皮内针。5、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皮内针上设置多个构件,使皮内针使用方便,布针效率快,起针时疼痛感微弱。但是头部穴位由于有头发,不适合目前市面上的皮内针的针灸刺激,无法在头皮上进行粘贴皮内针,除非将患者的头发剃成光头,对于一大部分患者而言,光头是无法接受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皮内针重新设计,从而使其能够在不理光头的情况下,在患者头部固定,进而对患者头部穴位进行持久的刺激,从而扩大了皮内针的应用范围和治疗的疾病种类。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卡状的两个固定片之一的第二固定片上,可滑动的固定皮内针,先将皮内针扎入患者头皮后,移动发卡状的两个固定片,使第二固定片贴近患者头皮、第一固定片位于头发上,随后按压第一固定片,使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贴合,通过对头发的夹持进行固定,进而对皮内针进行固定。据此,完成本实用新型。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包括第一固定片1和与第一固定片1的尾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片2,所述第二固定片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固定片1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固定连接后的形状呈发卡状,按压所述第一固定片1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片1与所述第二固定片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片2上设置有皮内针轨道4,所述皮内针轨道4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固定片2的长度配合,在所述皮内针轨道4上可滑动连接有皮内针3,所述皮内针3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片2一侧的第一皮内针固定片3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片2另一侧的第二皮内针固定片32进行固定,所述第一皮内针固定片31和第二皮内针固定片32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所述皮内针轨道4上来回滑动;将皮内针3的针头33扎入患者头皮后,对皮内针3进行按压固定,移动发卡状的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此时,皮内针3随着皮内针轨道4移动,保持相对不动,使第二固定片2贴近患者头皮并到达患者头发下面、第一固定片1位于头发上面,随后按压第一固定片1,使第一固定片1与第二固定片2贴合,通过对头发的夹持进行固定,进而对皮内针3进行固定。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片1的尾部设置有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所述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为弧形的凹槽,用于固定一字型发卡,通过将一字型发卡固定于所述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并使用一字型发卡对患者头发进行固定,提高本装置固定于患者头皮的稳定性。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方便按压固定。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皮内针固定片31设置有可连接外部电刺激设备的连接孔,用于连接电刺激的导线,方便安装和拆卸。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一体化设计,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通过发卡式的所述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可将皮内针在不将患者头发剃光的情况下,固定于患者头部,为不愿意剃光头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提高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在皮内针第一固定片31上设置用于插接外部电刺激设备的连接孔,方便对皮内针通电,进而方便对患者进行模拟中医医生的针灸刺激,避免因为中医医生无法长时间进行针灸导致的对患者治疗情况不佳的情况发生。同时解放了中医医生的部分时间,中医医生仅需将皮内针置入患者头部即可,剩余的工作可由医护人员完成。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技术特征:1.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包括第一固定片(1)和与第一固定片(1)的尾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片(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固定片(1)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固定连接后的形状呈发卡状,按压所述第一固定片(1)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片(1)与所述第二固定片(2)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片(2)上设置有皮内针轨道(4),所述皮内针轨道(4)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固定片(2)的长度配合,在所述皮内针轨道(4)上可滑动连接有皮内针(3),所述皮内针(3)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片(2)一侧的第一皮内针固定片(3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片(2)另一侧的第二皮内针固定片(32)进行固定,所述第一皮内针固定片(31)和第二皮内针固定片(32)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所述皮内针轨道(4)上来回滑动;将皮内针(3)的针头(33)扎入患者头皮后,对皮内针(3)进行按压固定,移动发卡状的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此时,皮内针(3)随着皮内针轨道(4)移动,保持相对不动,使第二固定片(2)贴近患者头皮并到达患者头发下面、第一固定片(1)位于头发上面,随后按压第一固定片(1),使第一固定片(1)与第二固定片(2)贴合,通过对头发的夹持进行固定,进而对皮内针(3)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1)的尾部设置有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所述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为弧形的凹槽,用于固定一字型发卡,通过将一字型发卡固定于所述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并使用一字型发卡对患者头发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内针固定片(31)设置有可连接外部电刺激设备的连接孔,用于连接电刺激的导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一体化设计。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包括第一固定片(1)和与第一固定片(1)的尾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片(2),所述第二固定片(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固定片(1)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固定连接后的形状呈发卡状,按压所述第一固定片(1)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片(1)与所述第二固定片(2)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片(2)上设置有皮内针轨道(4),在所述皮内针轨道(4)上可滑动连接有皮内针(3)。方便对患者进行模拟中医医生的针灸刺激,避免因为中医医生无法长时间进行针灸导致的对患者治疗情况不佳的情况发生。中医医生仅需将皮内针置入患者头部即可,剩余的工作可由医护人员完成。技术研发人员:史剑权,赵国红,刘秋月,吴恩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0926技术公布日:2024/8/16

一种发卡式头部皮内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