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康复护理,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面临的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老年人因下肢力量不足或平衡能力下降而无法独立行走,同时因故因病丧失行走功能的患者日益增多,并且日趋年轻化,这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另外随着医...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康复护理,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背景技术: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面临的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老年人因下肢力量不足或平衡能力下降而无法独立行走,同时因故因病丧失行走功能的患者日益增多,并且日趋年轻化,这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康复护理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传统的康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且效果有限。2、现有的行走康复护理装置主要通过机械结构为使用者提供支撑,智能化程度不高,而且行走前进过程依然靠使用者自身完成,防护作用大于辅助作用,一些如长期卧床、大病初愈的使用者其腿部力量减弱,难以自主完成行走过程,康复护理装置起到的作用有限,同时某些装置如踏板式康复机器人,只能保证踝关节的运动轨迹,而无法保证膝关节、髋关节以及整个下肢的运动方式,这使得它们只适用于患肢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人群,对于下肢完全没有行动能力的患者来说可能并不适用,因此亟须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能够适应行走能力不同程度受损的用户,同时能够保证用户下肢各关节处得到充分活动。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3、升降滑道,其固定安装于支架顶部一侧;4、升降动力件,其滑动连接于升降滑道内壁,且其能够在自身动力驱动下沿升降滑道滑动并停止;5、扶手,其固定安装于升降滑道外侧;6、辅助装置,其安装于升降动力件一侧;7、移动装置,其安装于支架外侧;8、辅助装置包括:9、底座,其固定安装于升降动力件一侧;10、腰托,其固定安装于底座一侧;11、四个关节组件,其两两一组对称安装于腰托一侧,其中两个关节组件分别安装于另外两个关节组件顶部;12、背托,其固定安装于底座一侧,且其位于腰托上方;13、两个脚部组件,其分别安装于位于下方的两个关节组件底部。14、进一步地,所述关节组件包括:15、上关节基座,其内侧分别开设有两条滑槽;16、上关节,其固定安装于上关节基座底部,且其外侧设置有若干条状凸起;17、滑件一,其滑动连接于上关节基座的其中一条滑槽内壁;18、滑件二,其滑动连接于上关节基座的另一条滑槽内壁;19、驱动源一,其固定安装于滑件一一侧,且其输出端设置有球状凸起;20、下关节,其活动安装于上关节底部,且其外侧开设有若干凹槽,下关节凹槽与上关节条状凸起活动连接;21、下关节基座,其固定安装于下关节底部,且其内侧分别开设有两条滑槽;22、若干束线板,其分别固定安装于上关节基座和下关节基座一侧,束线板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23、滑件三,其滑动连接于下关节基座的其中一条滑槽内壁;24、滑件四,其滑动连接于下关节基座的另一条滑槽内壁;25、牵引线,其固定安装于驱动源一输出端,且其另一端依次穿过若干束线板的通孔并与滑件三一侧固定连接;26、弹性件,其固定安装于滑件二一侧,且其另一端与滑件四一侧固定连接。27、进一步地,所述下关节基座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下关节基座底部的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件五,所述下关节基座一侧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与滑件五一侧固定连接;28、位于上方关节组件中的上关节基座一侧与腰托固定连接;29、位于上方关节组件中的滑件五底部与位于下方关节组件中的上关节基座顶部固定连接。30、进一步地,所述脚部组件包括:31、后支撑架,其固定安装于位于下方关节组件中的滑件五底部;32、后底板,其转动连接于后支撑架一侧;33、前底板,其转动连接于后底板一侧;34、若干限位环,其分别固定安装于前底板和后底板顶部。35、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适应装置,其对称安装于辅助装置一侧,且适应装置包括:36、大腿适应组件,所述大腿适应组件包括弧形架一,其固定安装于位于上方的关节组件中的下关节基座一侧,且其顶部开设有沟槽一,所述弧形架一一侧固定安装有束缚带一,所述束缚带一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扣一,所述卡扣一能够与弧形架一顶部的沟槽一卡接;37、小腿适应组件,所述小腿适应组件包括弧形架二,其固定安装于位于下方的关节组件中的下关节基座一侧,且其顶部开设有沟槽二,所述弧形架二一侧活动安装有束缚带二,所述束缚带二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扣二,所述卡扣二能够与弧形架二顶部的沟槽二卡接。3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39、两个被动轮,其对称转动连接于支架两侧;40、两个调向轮组件,其对称安装于支架顶部。41、进一步地,所述调向轮组件包括:42、驱动源二,其固定安装于支架顶部一侧;43、齿轮一,其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于驱动源二输出端;44、转轴,其转动连接于支架顶部,且其贯穿并延伸至支架底部,支架贯穿处与转轴外侧转动连接;45、齿轮二,其固定安装于转轴位于支架顶部一端,且其外侧与齿轮一外侧相啮合;46、支撑臂,其固定安装于转轴位于支架底部一端;47、调向轮,其转动连接于支撑臂内侧;48、保护罩,其固定安装于支架顶部,且其位于驱动源二、齿轮一、转轴和齿轮二外侧。49、进一步地,还包括调向拨杆,其活动安装于扶手顶部一侧。50、进一步地,还包括智能交互屏,其固定安装于扶手顶部另一侧。51、进一步地,还包括蓄电池,其固定安装于升降滑道一侧。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53、一、在传感器的配合下,plc控制器控制辅助装置模拟人体行走的轨迹和步骤,辅助用户完成行走,并且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驱动源进行强弱调节,帮助用户锻炼腿部肌肉,最终实现无助力行走;54、二、针对不同身高体重的用户,采用适应装置进行调节,确保该装置能够适应各种用户,同时确保舒适性;55、三、移动装置在用户行走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拨杆对调向轮进行方向调整,进而完成行走方向的变换,使用更加灵活,用户可以通过智能交互屏获取运动记录和运动建议,便于其行走能力的提升。技术特征:1.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组件(23)包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关节基座(2307)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下关节基座(2307)底部的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件五(2313),所述下关节基座(2307)一侧固定安装有气缸(2314),所述气缸(2314)输出端与滑件五(2313)一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组件(25)包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适应装置(4),其对称安装于辅助装置(2)一侧,且适应装置(4)包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包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向轮组件(32)包括: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向拨杆(5),其活动安装于扶手(13)顶部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交互屏(6),其固定安装于扶手(13)顶部另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7),其固定安装于升降滑道(11)一侧。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涉及康复护理技术领域,包括支架,升降滑道,其固定安装于支架顶部一侧,升降动力件,其滑动连接于升降滑道内壁,扶手,其固定安装于升降滑道外侧;该装置通过辅助装置模拟人体行走的轨迹和步骤,辅助用户完成行走,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驱动源进行强弱调节,帮助用户锻炼腿部肌肉,最终实现无助力行走,同时针对不同身高体重的用户,采用适应装置进行调节,确保舒适性,另外利用移动装置在行走过程中起支撑作用,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拨杆对调向轮进行方向调整,进而完成行走方向的变换,使用更加灵活,用户可以通过智能交互屏获取运动记录和运动建议,便于其行走能力的提升。技术研发人员:王元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民政康复医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