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地榆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制茶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地榆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革兰氏阴性、微厌氧、单极多鞭毛的螺旋状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幽门螺杆菌经口进入胃后穿过胃黏液层,并主要分布于胃黏膜组织中。研究表明,hp...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制茶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地榆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革兰氏阴性、微厌氧、单极多鞭毛的螺旋状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幽门螺杆菌经口进入胃后穿过胃黏液层,并主要分布于胃黏膜组织中。研究表明,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均有关系。其中,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率中位列第三。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物。目前,针对hp的清除治疗主要采用标准的三联疗法和铋剂四联疗法,其他治疗方案还有伴同疗法、序贯疗法、混合疗法和微生态制剂疗法等。但是上述方法大多涉及抗生素的使用,而抗生素的滥用以及大剂量、长时间使用,都会导致hp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大幅增加。因此,研发新一代安全有效的抗幽门螺杆菌健康产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üet li】的干燥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生长,但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广东等地。地榆一般是在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须根,洗净、切片、干燥后即可。地榆作为一种中药材,在我国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应用,多应用于止血、烧烫伤、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肾孟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等病症的治疗以及肿瘤的辅助治疗。此外,地榆还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3、地榆是一种营养物质丰富的植物,除根外,嫩苗、嫩叶及花穗均可食用,地榆嫩叶亦可代茶饮。其维生素及无机盐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据测算,每100g嫩叶中含粗蛋白4.2g、粗脂肪1.1g、粗纤维1.8g、碳水化台物0.67g、胡萝b素8.30mg、vb20.172mg、ve 229mg。每100g干叶中含钾1860mg、钙1460mg、镁450mg、磷216mg、钠77mg、铁11.60mg、锰4.6mg、锌2.5mg、铜o.9mg。一般在春夏季采集嫩苗、嫩茎叶或花穗,用沸水烫后换清水浸泡,去掉苦味,即可用于炒食、做汤和腌酸菜等。而人工栽培的地榆可生吃,不苦,微涩。欧美国家吃法较多,主要做沙拉,具有黄瓜清香。而且,做汤时放几片地榆叶,味更鲜美;烧鱼时放人地榆叶片,可使鱼色、香、味俱佳;还可将其浸泡在啤酒或夏季清凉饮料里,增加风味。另外,还可以利用地榆做药膳,常见的有地榆粥、地榆猪肠汤、地榆炒石耳、沙锅地榆、地榆三七花汤、地榆槐花蜜饮等。再有,地榆提取物具有很强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作为新型的食品添加剂,用于保健食品的开发。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榆叶有抗菌、抗炎及止泻等作用,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4、然而,尽管也有一定的食用历史,但地榆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主要还是以根为入药部位,在中国、韩国、日本都深受欢迎,因此地榆的需求量很大,导致地榆被大量采挖。而除其根部留作药用外,其余的地上部分大都被遗弃掉,造成了地榆药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开发地榆叶等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对于提高地榆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5、目前,民间也有将地榆叶代茶饮,但只是简单的将地榆叶晒干用于泡饮,这种食用方式并没有使原料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充分释放出来,导致药用成分流失严重,且性味涩、微寒,口感和保健功能欠缺,药性偏寒凉不适宜脾胃虚弱的人群,因此受众面不广。可见,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地榆叶茶饮工艺,以解决现有地榆叶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口感一般、受众面不广等问题,并促进地榆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榆叶红茶的制备方法,一方面解决了现有地榆叶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以及口感一般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非药用地榆药材的浪费,并拓展了地榆在抗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价值。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3、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榆叶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s1、萎凋:将新鲜地榆叶平铺薄摊,叶子尽量不重叠,摊至叶柔软,折不断;5、s2、揉捻:将萎凋好的地榆叶放置在竹箕上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5-15min;6、s3、发酵:将揉捻后的地榆叶堆放至厚度为5-7cm,用湿布覆盖后,在26℃、80%湿度的条件下发酵2-6h;7、s4、干燥:将发酵后的地榆叶置于烘干机中,先在100-140℃下干燥30min,再改用70℃至足干。8、优选地,步骤s3所述发酵的时间为4h。9、优选地,步骤s2所述揉捻的时间为10min。10、优选地,步骤s4所述干燥为先在140℃下干燥30min,再改用70℃至足干。11、经研究发发现,地榆叶红茶经过采摘、初选、萎凋,揉捻10分钟,发酵4h,在140℃下干燥30min,后改用70℃烘至足干后,不仅具有较好的感官效果,而且具有显著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不仅避免了非药用地榆药材的浪费,还拓展了地榆在抗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价值。12、优选地,步骤s1所述新鲜地榆叶在萎凋前,先通过风选和目选的方式进行初步筛选,以筛出去杂质。13、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地榆叶红茶。14、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第二方面所述的地榆叶红茶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方法为:将地榆叶红茶用粉碎成细粉后,按1-2mg:10-20ml的料液比加入9-11倍量的水浸泡25-35min,然后于85-95℃下提取1-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收集上清液,上清液再经旋转蒸浓缩和冷冻干燥后得到地榆叶红茶水提物,再以地榆茶叶红水提物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杆菌的健康产品。15、优选地,所述地榆叶红茶共提取三次,合并三次上清液后再旋转蒸浓缩和冷冻干燥。16、优选地,所述地榆叶红茶提取前先粉碎,并过30-50目筛制成药材细粉。17、优选地,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18、更优选地,所述辅料为制剂领域中可得到的功能性辅料,包括表面活性剂、助悬剂、乳化剂以及一些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如环糊精、壳聚糖、聚乳酸(pla)、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lga)、透明质酸等。19、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粉剂、颗粒剂、注射液、胶囊、片剂或口服液,可以是药学领域可接受的任一剂型。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2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榆叶红茶的制备工艺,制得的地榆叶红茶品质好,甘甜纯香,冲泡茶水颜色红亮,经久耐泡。且经发酵后的地榆叶红茶味甘、性平,可以满足原本脾胃虚弱不适宜喝偏寒凉茶饮的人群,具有极好的饮用价值,适合广泛推广应用。同时,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地榆叶红茶,能够使其有效成分充分发挥药效,从大大提高其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而且,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易于工业化生产。此外,本发明使用的是地榆的非药用部位,能够充分利用地榆药材资源、弥补市场空白、传承中药文化、合理开发药用资源、提高地榆的经济价值,为扩大地榆在抗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