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烟叶定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烟叶定级,是将烟叶按其质量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其目的是把不同质量的烟叶分开,使每个等级的烟叶具有相对抑制性,便于按照氨基论价收购和销售,也便于卷烟企业不同档次的原料选用。、目前,烟叶定级一般是通过人工的筛选对烟叶进行定级,...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烟叶定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背景技术:1、烟叶定级,是将烟叶按其质量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其目的是把不同质量的烟叶分开,使每个等级的烟叶具有相对抑制性,便于按照氨基论价收购和销售,也便于卷烟企业不同档次的原料选用。2、目前,烟叶定级一般是通过人工的筛选对烟叶进行定级,但是,人工定级的方式容易出现错漏,而且工作效率低下,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面上也推出了一些烟叶分级分拣机,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自动化烟叶检测分级系统”,专利号2021205499187,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定级出现错漏的情况,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其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同时,也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因此,一些小型的生产厂家也只能采用传统的方式对烟叶进行分拣。3、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实为必要。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包括显示屏、烟叶输送机和设置在烟叶输送机上的烟叶筐;3、所述烟叶输送机上设有用于对烟叶进行运输的烟叶输送带,所述烟叶输送带上设有定位片;4、所述烟叶筐内分别设有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所述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和烟叶筐上均设有传感器;5、当所述烟叶筐和隔离板上的传感器感应到烟叶输送带上的定位片时,所述传感器依次控制图像识别装置和近红外扫描装置对烟叶进行识别和扫描,并将定级分析结果传输到显示屏上,通过隔离板将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分隔开,可以防止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在工作时相互影响,此外,通过在隔离板和烟叶筐上设置的传感器,利用自动化的方式对烟叶输送带上的定位片进行识别,从而能准确的识别到烟叶的位置,便于触发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对烟叶进行近红外扫描和识别,可以更全面的对烟叶进行检测,以便得出烟叶准确的数据和参数,由于其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其生产成本较低,并且适合不同规模的厂家所使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6、进一步的,所述近红外扫描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定位轴、第二安装定位轴、近红外扫描仪和与显示屏相连接的近红外扫描探头;7、所述近红外扫描仪的底部设有往外凸出的探孔,所述近红外扫描探头设置在探孔中;8、所述第一安装定位轴和第二安装定位轴之间水平设置;9、所述近红外扫描仪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安装定位轴和第二安装定位轴固定在烟叶筐上,由于近红外扫描探头设置在凸出的探孔中,因此可以更好的对烟叶进行检测,而通过第一安装定位轴和第二安装定位轴,近红外扫描仪可以更方便的设置在烟叶筐中。10、更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和烟叶筐上的传感器均为到位传感器,到位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准确的检测到烟叶输送带上的定位片,便于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对待检测的烟叶进行近红外扫描和图像识别。11、进一步的,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包括补光灯和对烟叶进行拍摄的工业相机;12、所述补光灯设置在烟叶筐的顶部,所述工业相机与显示屏相连接;13、相邻所述补光灯之间的设有调节安装座,所述工业相机可调节高度的设置在调节安装座内,通过将调节安装座设置在相邻的补光灯之间,因此可以确保工业相机在拍摄时有充足的光源,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拍摄的需要,对工业相机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14、更进一步的,所述烟叶输送机包括烟叶输送支撑架、烟叶输送驱动电机、烟叶输送主动滚轴和烟叶输送从动滚轴;15、所述烟叶输送主动滚轴和烟叶输送从动滚轴分别设置在烟叶输送支撑架的两侧,所述烟叶输送主动滚轴和烟叶输送从动滚轴之间通过烟叶输送带相连接;16、所述烟叶输送驱动电机与烟叶输送主动滚轴相连接,通过烟叶输送驱动电机驱动烟叶输送主动滚轴,从而使得烟叶输送主动滚轴上的烟叶输送带能带动烟叶往前移动,便于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对烟叶输送带上的烟叶进行检测。17、进一步的,所述烟叶输送支撑架上设有可调节高度的张紧调节滚轴,所述张紧调节滚轴压合在烟叶输送带的内侧或外侧,通过张紧调节滚轴的设置,可以便于对烟叶输送带的松紧进行调节,便于烟叶输送带的安装和拆卸。18、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烟叶输送机底部的控制机箱,所述控制机箱分别与显示屏、烟叶输送机、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相连接,通过控制机箱的设置,可以分别对显示屏、烟叶输送机、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进行快速控制,便于对各个部件进行紧急制动。19、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设置在烟叶输送机或烟叶筐上,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将显示屏设置在烟叶输送机或烟叶筐上,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20、更进一步的,所述烟叶输送机的底部设有滑动轮,通过滑动轮的设置,便于烟叶输送机的搬运和移动。21、进一步的,所述烟叶输送机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对烟叶堆叠高度进行限高检测的第一激光对射器;22、所述烟叶输送机的中部设有用于对烟叶的长宽进行检测的第二激光对射器,所述第一激光对射器和第二激光对射器分别与显示屏相连接,由于第一激光对射器设置在烟叶输送机的两端,因此,通过第一激光对射器的对射,可以快速测出烟叶的堆叠高度是否超限,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烟叶输送带上设有用于接收第二激光对射器信号的信号接收器,通过第二激光对射器和信号接收器,可以对烟叶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检测,利用智能化的设备,从而能够快速的对烟叶的数据进行采集,提高了效率,也便于对后续的烟叶定级作出了指标性的参考。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2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通过隔离板将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分隔开,可以防止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在工作时相互影响,此外,通过在隔离板和烟叶筐上设置的传感器,利用自动化的方式对烟叶输送带上的定位片进行识别,从而能准确的识别到烟叶的位置,便于触发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对烟叶进行近红外扫描和识别,可以更全面的对烟叶进行检测,以便得出烟叶准确的数据和参数,由于其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其生产成本较低,并且适合不同规模的厂家所使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技术特征:1.一种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包括显示屏、烟叶输送机和设置在烟叶输送机上的烟叶筐,其特征在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扫描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定位轴、第二安装定位轴、近红外扫描仪和与显示屏相连接的近红外扫描探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和烟叶筐上的传感器均为到位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包括补光灯和对烟叶进行拍摄的工业相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叶输送机包括烟叶输送支撑架、烟叶输送驱动电机、烟叶输送主动滚轴和烟叶输送从动滚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叶输送支撑架上设有可调节高度的张紧调节滚轴,所述张紧调节滚轴压合在烟叶输送带的内侧或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烟叶输送机底部的控制机箱,所述控制机箱分别与显示屏、烟叶输送机、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设置在烟叶输送机或烟叶筐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叶输送机的底部设有滑动轮。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叶输送机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对烟叶堆叠高度进行限高检测的第一激光对射器;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烟叶定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包括显示屏、烟叶输送机和设置在烟叶输送机上的烟叶筐,所述烟叶输送机上设有用于对烟叶进行运输的烟叶输送带,所述烟叶输送带上设有定位片;所述烟叶筐内分别设有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所述近红外扫描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和烟叶筐上均设有传感器;当所述烟叶筐和隔离板上的传感器感应到烟叶输送带上的定位片时,所述传感器依次控制图像识别装置和近红外扫描装置对烟叶进行识别和扫描,并将定级分析结果传输到显示屏上,本技术公开的烟叶定级分析研究筛选线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对烟叶识别和扫描,便于人们对烟叶进行定级分析和研究。技术研发人员:刘维涓,许孟操,李明,李长昱,倪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2技术公布日:20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