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雾化设备和加热元件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雾化装置、雾化设备和加热元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雾化装置、雾化设备和加热元件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申请涉及雾化,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雾化装置、雾化设备和加热元件。、在相关技术中,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体,发热体设置有流道,雾化基质可以从发热体的一侧通过流道流到发热体的另一侧并受热雾化从而形成气溶胶。然而,在雾化基质的粘度较大的情况下,雾化基质难以流过流道,容易导致发热体出现干烧的情况。技术...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申请涉及雾化,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雾化装置、雾化设备和加热元件。背景技术:1、在相关技术中,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体,发热体设置有流道,雾化基质可以从发热体的一侧通过流道流到发热体的另一侧并受热雾化从而形成气溶胶。然而,在雾化基质的粘度较大的情况下,雾化基质难以流过流道,容易导致发热体出现干烧的情况。技术实现思路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雾化设备和加热元件。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体和加热元件,所述发热体包括吸液面和与所述吸液面相背的雾化面,所述发热体形成有贯穿所述吸液面和所述雾化面的流道;所述加热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吸液面一侧,所述加热元件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3、本申请实施方式雾化装置中,加热元件离所述发热体的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使得加热元件可以加热距离吸液面大于0.5mm范围的雾化基质,以降低雾化基质的粘度,有利于雾化基质流过流道,降低发热体干烧的概率。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为1mm-3mm。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底座和延伸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底座向背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座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包括至少一个翅片,每个所述翅片靠近所述通孔的边缘与所述底座连接。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通孔的边缘均连接有所述翅片。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大致平行。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翅片与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翅片形成有过孔,所述过孔贯穿所述翅片厚度方向的两侧。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发热体导热性连接,所述发热体的热量能够传递到所述加热元件。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的稳流元件,所述稳流元件能够将所述发热体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加热元件。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被配置为在通电的情况下发出热量。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被配置为与所述雾化装置的电极端子接触,以使所述电极端子为所述加热元件供电,所述电极端子用于与所述雾化面接触。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形成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供所述电极端子穿过以使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接电部,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吸液面的一侧,所述接电部自所述底座延伸至所述雾化面并与所述电极端子接触。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电部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折弯设置并位于所述雾化面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片用于与所述电极端子接触。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为金属加热元件。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为不锈钢加热元件或者铝加热元件。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通过压铸工艺和/或冲压工艺成型。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加热元件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雾化基质,在25℃条件下,所述雾化基质的粘度大于10000cps。2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设备包括主机和以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主机连接。2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元件用于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吸液面和与所述吸液面相背的雾化面,所述发热体形成有贯穿所述吸液面和所述雾化面的流道,所述加热元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吸液面一侧,所述加热元件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底座和延伸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底座向背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27、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技术特征: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为1mm-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底座和延伸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底座向背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座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至少一个翅片,每个所述翅片靠近所述通孔的边缘与所述底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通孔的边缘均连接有所述翅片。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大致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与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形成有过孔,所述过孔贯穿所述翅片厚度方向的两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发热体导热性连接,所述发热体的热量能够传递到所述加热元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的稳流元件,所述稳流元件能够将所述发热体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加热元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被配置为在通电的情况下发出热量。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被配置为与所述雾化装置的电极端子接触,以使所述电极端子为所述加热元件供电,所述电极端子用于与所述雾化面接触。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形成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供所述电极端子穿过以使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接电部,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吸液面的一侧,所述接电部自所述底座延伸至所述雾化面并与所述电极端子接触。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部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折弯设置并位于所述雾化面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片用于与所述电极端子接触。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金属加热元件。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不锈钢加热元件或者铝加热元件。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通过压铸工艺和/或冲压工艺成型。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加热元件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雾化基质,在25℃条件下,所述雾化基质的粘度大于10000cps。22.一种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23.一种加热元件,用于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吸液面和与所述吸液面相背的雾化面,所述发热体形成有贯穿所述吸液面和所述雾化面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吸液面一侧,所述加热元件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底座和延伸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底座向背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离所述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雾化设备和加热元件。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体和加热元件,发热体包括吸液面和与吸液面相背的雾化面,发热体形成有贯穿吸液面和雾化面的流道;加热元件至少部分位于吸液面一侧,加热元件离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本申请实施方式雾化装置中,加热元件离发热体的吸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5mm,使得加热元件可以加热距离吸液面大于0.5mm范围的雾化基质,以降低雾化基质的粘度,有利于雾化基质流过流道,降低发热体干烧的概率。技术研发人员:邓晓刚,范改贤,刘贵友,张耀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琨坦盛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28技术公布日:2024/5/6

雾化装置、雾化设备和加热元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