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申请总体上雾化领域,特别是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单元组件和电源,电源对雾化单元组件供电,雾化单元组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气溶胶生成介质在热能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现有的雾化装置在雾化介质被雾化之后的气溶胶流动通道通常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在雾化发热面...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申请总体上雾化领域,特别是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背景技术:1、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单元组件和电源,电源对雾化单元组件供电,雾化单元组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气溶胶生成介质在热能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2、现有的雾化装置在雾化介质被雾化之后的气溶胶流动通道通常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在雾化发热面在内侧的情况下,雾化气溶胶可通过气管(例如中心管)直接被吸走,此类雾化装置的雾化芯以网状和螺旋发热丝为主;另一种是在雾化发热面朝下的情况下,雾化气溶胶需要经过一段曲折的通道转向180度后才能通过气管被吸走,此类雾化装置以陶瓷镀膜雾化芯为主。在第二种结构的情况下,雾化面及气溶胶的流动通道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雾化面朝下,因此气溶胶经过比较复杂的气流通道后会产生过多冷凝液。这样既浪费了雾化液又降低了用户的抽吸体验。同时,集聚的冷凝液会侵蚀装置内的电部件,造成装置损害。技术实现思路1、本申请针对雾化芯雾化面朝下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解决了:气溶胶通道复杂导致产生冷凝液较多的问题;以及通过透明雾化液仓看到冷凝液的积累,视觉效果不美观的问题。2、特别地,本申请通过将雾化室中生成的雾化气溶胶穿过,以到达对接气管的气溶胶排出口气流通道开设在内部安装有发热芯组件的支架的壁内,来解决上述问题。3、在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其用于对进入所述雾化单元组件的待雾化介质雾化以生成并排出雾化的气溶胶,所述雾化单元组件包括支架、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支架具有纵向轴线并具有限定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的具有厚度的壁,所述发热芯组件装配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与所述电极组件抵接,其中,所述发热芯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限定雾化室,所述支架开设有进液通道,待雾化介质通过所述进液通道进入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并通过所述发热芯组件被雾化从而在所述雾化室中生成雾化的气溶胶,所述支架开设有气溶胶排出口,并且所述壁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雾化室和所述气溶胶排出口以引导所述雾化室内的雾化的气溶胶穿过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排出。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气流通道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倾斜,并通向所述气溶胶排出口。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关于所述纵向轴线对称或不对称分布。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相对于所述支架居中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气流通道通向居中设置的所述气溶胶排出口。8、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纵向轴线并穿过所述气流通道的平面内观察,所述气流通道呈直线形、拱形或s形。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上形成有槽,用于收集冷凝的雾化介质。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由从限定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突出的突起限定。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螺旋延伸或周向延伸。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开设有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直角、锐角或钝角。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安装座,金属电极穿过所述电极安装座,并且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卡扣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电极安装座卡扣连接。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在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的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主体单元、吸嘴单元和底座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吸嘴单元连接,所述雾化单元组件部分地安装所述主体单元中,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底座组件中,并且其中,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底座组件螺纹连接。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包括在所述主体单元内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连通并密封连接。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管的外壁、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和所述支架的开设有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部分地限定雾化介质存储空间,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雾化介质存储空间和所述支架的所述内部空间。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支架一体形成。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形成液密密封。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形成液密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开设在所述支架的外壁上的凹槽中。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至少在能够观察到所述支架的区域中是透明或半透明的。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发热芯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限定雾化室,并且所述底座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2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底座组件之间设置有吸液件。25、根据上述实施例,本申请通过将雾化室中生成的雾化气溶胶穿过,以到达对接气管的气溶胶排出口气流通道开设在内部安装有发热芯组件的支架的壁内,形成气流通道整合在支架内的紧凑构造;同时,由于气流通道设置在支架内部,更具体地说,设置在支架的具有厚度的壁内部,因此,该气流通道在雾化装置的主体外壳(储液仓)为透明的情况下不可见,因而避免从外部观察到冷凝液的积累,改善了视觉体验。再者,气流通道设置在支架的壁内部的构造还减少、甚至消除了雾化气体在通向气溶胶排出口过程中在雾化装置内的涡流,从而减少了冷凝液的产生,改善了用户体验并增加了雾化介质的使用率,还降低了冷凝液积累侵蚀装置内的电路/电子部件的可能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技术特征:1.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其用于对进入所述雾化单元组件的待雾化介质雾化以生成并排出雾化的气溶胶,所述雾化单元组件包括支架、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纵向轴线并具有限定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的具有厚度的壁,所述发热芯组件装配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与所述电极组件抵接,其中,所述发热芯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限定雾化室,所述支架开设有进液通道,待雾化介质通过所述进液通道进入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并通过所述发热芯组件被雾化从而在所述雾化室中生成雾化的气溶胶,所述支架开设有气溶胶排出口,并且所述壁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雾化室和所述气溶胶排出口以引导所述雾化室内的雾化的气溶胶穿过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流通道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倾斜,并通向所述气溶胶排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关于所述纵向轴线对称或不对称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相对于所述支架居中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气流通道通向居中设置的所述气溶胶排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纵向轴线并穿过所述气流通道的平面内观察,所述气流通道呈直线形、拱形或s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上形成有槽,用于收集冷凝的雾化介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由从限定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突出的突起限定。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螺旋延伸或周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开设有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直角、锐角或钝角。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安装座,金属电极穿过所述电极安装座,并且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卡扣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电极安装座卡扣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不透明材料制成。13.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主体单元、吸嘴单元和底座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吸嘴单元连接,所述雾化单元组件部分地安装在所述主体单元中,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底座组件中,并且其中,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底座组件螺纹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包括在所述主体单元内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连通并密封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的外壁、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和所述支架的开设有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部分地限定雾化介质存储空间,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雾化介质存储空间和所述支架的所述内部空间。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支架一体形成。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形成液密密封。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形成液密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开设在所述支架的外壁上的凹槽中。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至少在能够观察到所述支架的区域中是透明或半透明的。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发热芯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限定雾化室,并且所述底座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底座组件之间设置有吸液件。技术总结公开了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其用于对进入雾化单元组件的待雾化介质雾化以生成并排出雾化的气溶胶,雾化单元组件包括支架、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支架具有纵向轴线并具有限定支架的内部空间的具有厚度的壁,发热芯组件装配在内部空间中并与电极组件抵接,其中,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部分地限定雾化室,支架开设有进液通道,待雾化介质通过进液通道进入支架的内部空间并通过发热芯组件被雾化从而在雾化室中生成雾化的气溶胶,支架开设有气溶胶排出口,并且壁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连通雾化室和气溶胶排出口以引导雾化室内的雾化的气溶胶穿过气流通道从气溶胶排出口排出。还包公开了包括所述雾化单元组件的雾化装置。技术研发人员:邓晓刚,刘贵友,彭晓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琨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4/17
- 上一篇:胶带缠绕设备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烟用健康提示系统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