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及其一次性电子烟的制作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电子烟的,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及其一次性电子烟。、电子烟,也称电子雾化器,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属于卷烟的一种替代物。、电子烟主要分为盒式电子烟(可拆卸式)和一次性电子烟。、盒式电子烟可参考专利文献号:cnu,专利名称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对于...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电子烟的,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及其一次性电子烟。背景技术:1、电子烟,也称电子雾化器,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属于卷烟的一种替代物。2、电子烟主要分为盒式电子烟(可拆卸式)和一次性电子烟。3、盒式电子烟可参考专利文献号:cn210782916u,专利名称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对于该盒式电子烟而言,其由于可拆卸和设计空间大(可拆卸式的电子烟一般都是结构比较大,其内部结构比较充足)的优点,使得其雾化器的设计空间比较充足,使得其雾化器可拆装到电子烟上,还使得雾化器的结构包括有充足空间的油仓和与油仓相分离的雾化芯结构。其中,与油仓接触的雾化芯外罩,雾化芯外罩上开设有连通导油孔,发热组件可通过细小的连通导油孔处吸油雾化,便可以解决雾化器漏油的问题。4、但是,一次性电子烟追求的是结构紧凑、一次性长时间使用,所以其储油棉一般做得较厚(保证储油时间长),以增加使用寿命,所以盒式电子烟的防漏油的雾化器结构不可以直接照搬到一次性电子烟的设计上,否则,其盒式电子烟的防漏油的雾化器结构叠加厚的储油棉就会使得一次性电子烟变得宽大,失去了一次性电子烟的结构紧凑优势和市场优势。5、因此,本次申请主要讨论的是如何解决一次性电子烟的漏油问题。(即保证结构紧凑、储油棉足够厚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防止漏油的问题)6、一次性电子烟可参考专利文献号:cn219762463u,专利名称为:一种雾化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对于该一次性电子烟而言,为了保证结构紧凑,便于用户手握,其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储油舱与雾化机构呈上下垂直设置,这就使得了储油舱与雾化机构的储油棉直接导油接触,当储油舱内部的压力变化时,其储油棉容易锁不住油,就导致了储油棉无法锁油从而产生漏油的缺陷。7、所以,需要对一次性电子烟的其中结构布局以及整体结构布局进行重新设计,以保证一次性电子烟的结构紧凑的同时还要防止漏油发生。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及其一次性电子烟,在保证一次性电子烟的结构细长紧凑、储油棉厚的基础上,还设计了内油杯和外油杯,通过其两者的进油舱和内油杯的进油孔,使得油液缓慢进入储油棉,从而储油棉有效锁住油液,解决了现有的一次性电子烟的储油棉无法锁油从而导致容易漏油的问题。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两个方面予以实现: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包括外油杯,所述外油杯内部装设有内油杯,所述外油杯顶部开设有与内油杯顶部相套接的雾化安装孔,所述雾化安装孔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油液进入的注油孔,所述外油杯内部和内油杯外部之间设有与注油孔相连通的进油舱,所述内油杯外壁开设有与进油舱相连通的进油孔,所述内油杯内壁装设有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通过从进油孔处进油的储油棉,所述外油杯和内油杯之间的底部装设有油杯密封底座。4、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油孔为槽孔或者圆孔。5、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油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油孔等距排列设在内油杯的杯壁周围。6、作为优选的,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装设在储油棉内部的导气管以及导油棉,所述导油棉内部装设有发热丝。7、作为优选的,所述内油杯顶部装设有油杯密封顶座,所述油杯密封顶座套接在雾化安装孔上。8、作为优选的,所述密封顶座顶部装设有吸油棉。9、作为优选的,所述油杯密封底座包括套接在外油杯底部的外台阶部以及设在外台阶部内侧且套接在内油杯底部的内台阶部。1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电子烟,包括外壳,还包括依次装设在外壳内部的电控机构、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所述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顶部卡接有上油杯。11、作为优选的,所述上油杯上装设有吸嘴,所述上油杯内部开设有储油舱,当所述上油杯与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顶部相卡接时,所述储油舱与注油孔相连通,以及所述吸嘴底部与雾化安装孔相连通,使得所述吸嘴与内油杯的雾化组件相连通。12、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控机构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底部装设有usb充电模块,所述电池外壳内部装设有与usb充电模块电连接的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上方装设有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的感应咪头,所述电池外壳顶部装设有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的电极连接件,所述电极连接件与雾化组件电连接。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包括了内油杯和外油杯,内油杯和外油杯之间为进油舱,接着,外油杯顶部的注油孔快速进油到进油舱,再接着,进油舱的油液从内油杯外壁的进油孔缓慢进入到储油棉上,这就使得储油棉缓慢吸收油液,可以有效对油液进行锁住,从而避免漏油的发生。1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电子烟,该一次性电子烟的结构细长紧凑、储油棉厚和防止漏油;其包括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还便于组装在该一次性电子烟上。技术特征:1.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油杯(31),所述外油杯(31)内部装设有内油杯(32),所述外油杯(31)顶部开设有与内油杯(32)顶部相套接的雾化安装孔(311),所述雾化安装孔(311)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油液进入的注油孔(312),所述外油杯(31)内部和内油杯(32)外部之间设有与注油孔(312)相连通的进油舱(313),所述内油杯(32)外壁开设有与进油舱(313)相连通的进油孔(321),所述内油杯(32)内壁装设有雾化组件(33),所述雾化组件(33)包括通过从进油孔(321)处进油的储油棉(331),所述外油杯(31)和内油杯(32)之间的底部装设有油杯密封底座(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321)为槽孔或者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3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油孔(321)等距排列设在内油杯(32)的杯壁周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33)还包括装设在储油棉(331)内部的导气管(332)以及导油棉(333),所述导油棉(333)内部装设有发热丝(33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油杯(32)顶部装设有油杯密封顶座(35),所述油杯密封顶座(35)套接在雾化安装孔(311)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顶座顶部装设有吸油棉(3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密封底座(34)包括套接在外油杯(31)底部的外台阶部(341)以及设在外台阶部(341)内侧且套接在内油杯(32)底部的内台阶部(342)。8.一种一次性电子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装设在外壳(1)内部的电控机构(4)、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3),所述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3)顶部卡接有上油杯(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一次性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杯(2)上装设有吸嘴(21),所述上油杯(2)内部开设有储油舱(22),当所述上油杯(2)与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3)顶部相卡接时,所述储油舱(22)与注油孔(312)相连通,以及所述吸嘴(21)底部与雾化安装孔(311)相连通,使得所述吸嘴(21)与内油杯(32)的雾化组件(33)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一次性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机构(4)包括电池外壳(44),所述电池外壳(44)底部装设有usb充电模块(45),所述电池外壳(44)内部装设有与usb充电模块(45)电连接的充电电池(43),所述充电电池(43)上方装设有与充电电池(43)电连接的感应咪头(42),所述电池外壳(44)顶部装设有与充电电池(43)电连接的电极连接件(41),所述电极连接件(41)与雾化组件(33)电连接。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及其一次性电子烟;其中,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包括外油杯,外油杯内部装设有内油杯,外油杯顶部开设有与内油杯顶部相套接的雾化安装孔,雾化安装孔一侧开设有注油孔,外油杯内部和内油杯外部之间设有与注油孔相连通的进油舱,内油杯外壁开设有与进油舱相连通的进油孔,内油杯内壁装设有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储油棉,外油杯和内油杯之间的底部装设有油杯密封底座;一种一次性电子烟,包括外壳、依次装设在外壳内部的电控机构、如上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顶部卡接有上油杯;该一种防漏油的油杯机构及其一次性电子烟结构细长紧凑、储油棉厚和防止漏油。技术研发人员:赵世坤,陈鑫,许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克莱鹏雾化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7技术公布日:20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