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随着电子烟行业的快速发展,采用一体棉作为棉浸式储存烟油的储油棉,具有组装方便、高锁油性、导油稳定等优点,通常是应用于一次性电子烟。而对于一次性电子烟是储油棉的烟油消耗完了之后,即电子烟产品报废处理。报废处理很大一...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背景技术:1、随着电子烟行业的快速发展,采用一体棉作为棉浸式储存烟油的储油棉,具有组装方便、高锁油性、导油稳定等优点,通常是应用于一次性电子烟。而对于一次性电子烟是储油棉的烟油消耗完了之后,即电子烟产品报废处理。报废处理很大一部分报废的电子烟会被消费者随便丢弃处理,并没有对其进行作为可回收垃圾的方式处理。因此,对现有的棉浸式储油棉的一次性电子烟的使用,易造成塑胶资源和电池的锂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另外,一次性电子烟通常成本控制较低,制造产品的品质相对比较粗糙,抽吸的雾化烟雾通常的比较大,不能进行调节,所以并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基于上述情况,需要对现有的棉浸式储油的一次性电子烟进行改进,以解决其一次使用即丢弃及无法调节雾化烟量大小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方案提出了一种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以解决其一次使用即丢弃及无法调节雾化烟量大小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储油棉雾化芯组件、电池电路板组件。外壳包括中壳、底盖和吸嘴组件,中壳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为上下开口的直通腔,储油棉雾化芯组件可分离式插接于第一安装腔内。电池电路板组件包括电池、主控板和咪头感应器,第二安装腔内设置电池,主控板和咪头感应器设于底盖内,底盖底部设有进气可调结构。储油棉雾化芯组件底部与主控板通过导电元件接触式电性连接,吸嘴组件包括盖体部和吸嘴部,盖体部底部可分离式插接于中壳的上端开口处。3、进一步的,储油棉雾化芯组件包括中空且上下端开口的储油壳、设于储油壳内的储油一体棉、贯穿于储油一体棉轴心的雾化管、设于雾化管内的电发热丝,储油壳上端设有硅胶上堵头,储油壳下端设有硅胶下堵头,硅胶上堵头和硅胶下堵头分别设有对接雾化管的上下端口的通孔插接位。4、进一步的,硅胶上堵头上端内设有凹槽位,凹槽内嵌入式设置一吸附棉块,吸附棉块中央设有对接硅胶上堵头上的通孔插接位的通孔。5、进一步的,硅胶上堵头上端为缩口向上凸起的插接部,盖体部对应吸嘴部底部的内壁设有用于插接于插接部上的罩壁,罩壁与插接部边沿密封连接,凹槽位底部设有卸压槽,卸压槽内底部设有贯穿至硅胶上堵头底部的卸压孔。6、进一步的,盖体部对应在第二安装腔上方的位置设有中空柱体,中空柱体内设有第一磁铁;第二安装腔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上端封闭形成的顶壁上嵌入式设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磁吸。7、进一步的,底盖内一侧设置主控板,底盖内另一侧设置一硅胶座,硅胶座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咪头感应器的咪头安装位和进气腔,对应在进气腔下方的底盖内底部设有滑槽位,滑槽位中部设有槽口,滑槽位内设有一滑块调气阀,滑块调气阀为一平面滑块,平面滑块上设有进气孔,平面滑块的底部设有驱动平面滑块左右滑动的凸起部。咪头安装位顶部设有向上穿出的咪头启动进气通道孔,进气腔顶部设有向上穿出的进气通道孔。进气腔、滑槽位、槽口及滑块调气阀组成进气可调结构。8、进一步的,硅胶座上设有连接主控板的导电弹针,硅胶下堵头在其通孔插接位两侧设有与电发热丝连接的接电端子,接电端子与导电弹针接触连接。9、进一步的,底盖上设有一压盖,压盖与底盖边沿相卡接,压盖对应在硅胶座上方中部位置设置一通孔,通孔对接硅胶下堵头的通孔插接位,通孔的两侧设有用于导电弹针穿出的穿插孔,通孔的另外两侧设置有第三磁铁,硅胶下堵头底部设有与第三磁铁相吸的第四磁铁。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技术方案设计的采用棉浸式储油的雾化单元,一方面雾化单元装配简单方便、快捷,一体棉的高锁油形,有利于防止雾化单元漏油。另一方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采用磁吸、接电端子和导电弹针接触式连接,实现其使用完了之后可以更换新的雾化单元,吸嘴组件与外壳上端是磁吸连接,方便打开更换雾化单元。减少了对这类型电子烟一次消耗完雾化单元的烟油即丢弃的浪费,减少塑胶材料、电池材料及电路板材料的浪费,及污染环境。另外,设计进气可调结构,对进入雾化单元实现雾化的气量大小进行调节,实现可调节雾化的烟雾量大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将进气调节为关闭的状态,这样对吸嘴抽吸的时候,是阻隔外部空气进入雾化单元,可以起到关闭气道,防止幼童在获取该电子烟的时候误吸。技术特征:1.一种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储油棉雾化芯组件、电池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中壳、底盖和吸嘴组件,所述中壳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为上下开口的直通腔,所述储油棉雾化芯组件可分离式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电池电路板组件包括电池、主控板和咪头感应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所述电池,所述主控板和咪头感应器设于所述底盖内,所述底盖底部设有进气可调结构;所述储油棉雾化芯组件底部与所述主控板通过导电元件接触式电性连接;所述吸嘴组件包括盖体部和吸嘴部,所述盖体部底部可分离式插接于所述中壳的上端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棉雾化芯组件包括中空且上下端开口的储油壳、设于所述储油壳内的储油一体棉、贯穿于所述储油一体棉轴心的雾化管、设于雾化管内的电发热丝,所述储油壳上端设有硅胶上堵头,储油壳下端设有硅胶下堵头,所述硅胶上堵头和硅胶下堵头分别设有对接雾化管的上下端口的通孔插接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上堵头上端内设有凹槽位,所述凹槽内嵌入式设置一吸附棉块,所述吸附棉块中央设有对接所述硅胶上堵头上的通孔插接位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上堵头上端为缩口向上凸起的插接部,所述盖体部对应吸嘴部底部的内壁设有用于插接于所述插接部上的罩壁,所述罩壁与所述插接部边沿密封连接,所述凹槽位底部设有卸压槽,卸压槽内底部设有贯穿至所述硅胶上堵头底部的卸压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对应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上方的位置设有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内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安装腔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上端封闭形成的顶壁上嵌入式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磁吸。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内一侧设置所述主控板,底盖内另一侧设置一硅胶座,所述硅胶座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咪头感应器的咪头安装位和进气腔,对应在所述进气腔下方的所述底盖内底部设有滑槽位,滑槽位中部设有槽口,滑槽位内设有一滑块调气阀,所述滑块调气阀为一平面滑块,平面滑块上设有进气孔,平面滑块的底部设有驱动平面滑块左右滑动的凸起部;所述咪头安装位顶部设有向上穿出的咪头启动进气通道孔,所述进气腔顶部设有向上穿出的进气通道孔;所述进气腔、滑槽位、槽口及滑块调气阀组成所述进气可调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座上设有连接所述主控板的导电弹针,所述硅胶下堵头在其通孔插接位两侧设有与电发热丝连接的接电端子,所述接电端子与导电弹针接触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设有一压盖,所述压盖与底盖边沿相卡接,所述压盖对应在所述硅胶座上方中部位置设置一通孔,所述通孔对接硅胶下堵头的通孔插接位,通孔的两侧设有用于导电弹针穿出的穿插孔,所述通孔的另外两侧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硅胶下堵头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磁铁相吸的第四磁铁。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可调且可更换棉浸式储油雾化单元的电子烟,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储油棉雾化芯组件、电池电路板组件。外壳包括中壳、底盖和吸嘴组件,中壳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储油棉雾化芯组件可分离式插接于第一安装腔内。电池电路板组件包括电池、主控板和咪头感应器,第二安装腔内设置电池,主控板和咪头感应器设于底盖内,底盖底部设有进气可调结构。储油棉雾化芯组件底部与主控板通过导电元件接触式电性连接,吸嘴组件可分离式插接于中壳的上端开口处。本方案有利于减少了对这类型电子烟一次消耗完雾化单元的烟油即丢弃的浪费,有利于环保。及实现可调节雾化的烟雾量大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技术研发人员:李家泽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爱乐米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10技术公布日:20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