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和手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发热组件和手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发热组件和手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涉及隔热,特别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和手持加热装置。、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加热使得气溶胶生成产品产生气溶胶,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产生气溶胶的过程为:将气溶胶生成产品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发热件将气溶胶生成产品加热到指定温度并产生气溶胶。、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过程中...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隔热,特别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和手持加热装置。背景技术:1、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加热使得气溶胶生成产品产生气溶胶,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产生气溶胶的过程为:将气溶胶生成产品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发热件将气溶胶生成产品加热到指定温度并产生气溶胶。2、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发热件的最高温度达到260℃,必须经过处理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表面的温度降低至48℃以下,才能安全手持和使用。在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出于上述对外表面的降温需要,往往通过加强对覆盖于发热件外侧的外壳的散热的方式来满足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表面的降温要求,而上述散热的措施会对发热件所产生的热量造成较大的损失,发热件在维持必要的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产品的温度时需要提供更多的热能,进而产生更多的额外能耗。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和手持加热装置,旨在维持发热组件的外表面处于较低温度的前提下,降低发热管的能耗。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热组件包括:3、壳体,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和4、发热管,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和所述开口在所述安装腔内侧的周缘,所述发热管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围合形成密封保温腔。5、可选地,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形成有第一限位槽;6、所述第一限位槽环绕所述开口设置,所述发热管的部分结构容纳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壁与所述发热管面向所述开口的一侧抵接。7、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下支撑件,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贯通形成有进气孔;8、所述下支撑件沿所述发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下支撑件开设有与所述发热管的管口以及所述进气孔相连通的通腔;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腔的底壁,所述下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发热管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抵接限位。9、可选地,所述下支撑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密封连接。10、可选地,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形成有第二限位槽;11、所述下支撑件远离所述发热管的一端限位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1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支撑壳;13、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壳的一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14、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支撑壳,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底座抵接。15、可选地,所述发热管的管壁厚度为d1,其中,0.1mm≤d1≤0.15mm;16、和/或,所述发热管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腔的周壁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1mm≤d2≤3mm。17、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散热件,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设于主体部一端的引导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引导部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引导部设有所述开口,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壁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外周壁的外围;18、所述散热件的至少部分结构绕设于所述引导部。19、可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片和散热膜片;20、所述散热片的一端绕设于所述引导部,所述散热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膜片,所述散热膜片用于增大散热面积。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手持加热装置,包括:22、整装外壳,形成有加热口,所述整装外壳的外周壁用于握持;和23、上述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整装外壳内,所述发热组件的开口与所述加热口相对。24、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管一端抵接壳体的底壁,另一端与开口在安装腔内侧的周缘抵接,可通过开口对气溶胶生成产品等待加热产品进行加热,通过发热管的外周壁与安装腔的腔壁围合形成的密封保温腔,一方面可将壳体的周壁与发热管隔开,降低发热管向壳体外周壁传递的热量,进而降低所述壳体的外周壁的温度,另一方面密封保温腔和壳体将发热管除位于开口处的其他部分与外界隔绝,不会因空气流动而散失热量,从而降低发热管因补偿热量损失而产生的额外能耗。技术特征: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形成有第一限位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下支撑件,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贯通形成有进气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密封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形成有第二限位槽;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支撑壳;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管壁厚度为d1,其中,0.13mm≤d1≤0.17mm;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散热件,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设于主体部一端的引导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引导部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引导部设有所述开口,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壁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外周壁的外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片和散热膜片;10.一种手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隔热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和手持加热装置,该发热组件包括壳体和发热管,壳体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发热管设于安装腔内,发热管的两端分别抵持安装腔的底壁和开口在安装腔内侧的周缘,发热管的外周壁与安装腔的腔壁围合形成密封保温腔,从而降低发热管向壳体外周壁传递的热量,进而降低所述壳体的外周壁的温度,并且不会因空气流动而散失热量,从而降低发热管因补偿热量损失而产生的额外能耗。技术研发人员:姚金凤,刘柳,王玉雄,詹鑫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通立电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8技术公布日:2024/7/29

发热组件和手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