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烘烤房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烘烤,特别是涉及一种密集型烘烤房。、烟叶密集烤房是利用热能将鲜烟叶的含水量从%~%降低到%左右的密集型烘烤房。随着我国烟草产业的稳步发展,密集烤房已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烟叶的烘烤过程非常复杂,烟叶的物性以及化学组分等的变化与烘烤温湿度、风量、风速和脱水速率等均有密切关系,可以说...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烘烤,特别是涉及一种密集型烘烤房。背景技术:1、烟叶密集烤房是利用热能将鲜烟叶的含水量从80%~90%降低到10%左右的密集型烘烤房。随着我国烟草产业的稳步发展,密集烤房已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2、烟叶的烘烤过程非常复杂,烟叶的物性以及化学组分等的变化与烘烤温湿度、风量、风速和脱水速率等均有密切关系,可以说烟叶烘烤工艺是影响干烟叶品质关键因素之一。3、烟叶密集烤房所采用的烘烤工艺主要是“三段式”烘烤法,或由其衍生出来的“三段五步式”、“8点式”等工艺。按“三段式”烘烤工艺,其烘烤过程可划分为变黄期、定色期和干筋期等多个阶段,不同阶段对温湿度上下限和温升速率均有严格要求;不同阶段对所需新风量也有严格要求,以现行标准烤房技术要求为例,低谷期可能在500kg/h,而高峰期可能需要高达1800kg/h;叶间隙风速是影响烟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宜高于0.2m/s;总的烘烤时间约为130h,回潮约24~48h。4、总的来说,密集烤房的核心就是要确保烤房内平面和立体上都能有一个稳定的温湿度条件、均匀的风速,即确保房内热风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均匀性始终处于较优状况。5、一般地,密集型烘烤房由装烟室、加热室、供热设备、循环风机、温湿度控制设备等构成。6、其中,装烟室有不同的模式,按烘烤热风流动方向,可分为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两种模式,其内部结构略有区别,主要是热风进风口、热风回风口与排湿口的位置略有差异。7、现阶段的上述密集烤房的排湿窗的排湿效率、效果不佳,此外还会引起烘烤热风流场的不均匀性加剧,进而影响了烘烤制得的干烟叶的品质。技术实现思路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烟叶烘烤品质的密集型烘烤房。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3、一种密集型烘烤房,包括:4、装烟室;5、烘烤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空气加热器以及与所述空气加热器连通的循环送风管和循环回风管,所述循环送风管设有用于向所述装烟室输送热风的送风口,所述循环回风管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用于使所述装烟室的空气回流至所述空气加热器以加热;及6、排湿系统,包括排湿风机以及与所述排湿风机连接的排湿风管,所述排湿风管与所述循环回风管相邻且平行设置,所述排湿风管设有排湿口。7、上述密集型烘烤房中,其烘烤热风循环系统通过空气加热器对来自于循环回风管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循环送风管向装烟室输送热风,以用于脱除鲜烟叶水分,之后转化为低温高湿的空气进入循环回风管以在空气加热器中再次加热,以使热风流场流动和均匀分布;如此循环回风管处的循环风的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故而排湿系统中的排湿风管与空气加热器的循环回风管相邻且平行设置,以尽可能地增加高湿空气的排出量并减少对高温热风的排出和扰动,从而提高了排湿系统的排湿效率、效果,同时降低排湿能耗。故而,可通过调节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和循环送风管的出风情况及排湿系统的排湿情况,进而可很好地控制该密集型烘烤房的烘烤温湿度、循环风量及排湿风量,如此可满足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于烘烤温湿度、循环风量和排湿风量的需求,进而改善烟叶烘烤的品质。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湿风管为盲管,所述排湿风管的开口端与所述排湿风机连接;所述排湿风管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排湿口。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自与所述排湿风机连接的一端至所述排湿风管的的盲端的方向上,所述排湿风管的所述多个排湿口的开口面积呈增大趋势。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湿风管的相对管壁设有相互错开的排湿口;和/或,11、至少部分所述排湿口朝向所述循环回风管设置。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回风管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所述回风口;和/或,13、所述循环回风管为多个;和/或,14、所述循环送风管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所述送风口;和/或,15、所述循环送风管为多个。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送风管位于所述装烟室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循环回风管及所述排湿风管位于所述装烟室的侧壁。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送风管位于所述装烟室的侧壁,所述循环回风管及所述排湿风管位于所述装烟室的顶部和/或底部且沿所述装烟室的长度方向设置。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送风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装烟室包括设于所述装烟室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层烤烟架,相邻两层烤烟架之间形成置物空间,各所述送风口对应各置物空间设置。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烤热风循环系统还包括新风进风管,所述新风进风管与所述循环回风管连通,以使引入的新风进入所述空气加热器加热。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集型烘烤房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装烟室的湿度的湿度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所述装烟室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技术特征:1.一种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包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风管为盲管,所述排湿风管的开口端与所述排湿风机连接;所述排湿风管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排湿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在自与所述排湿风机连接的一端至所述排湿风管的盲端的方向上,所述排湿风管的所述多个排湿口的开口面积呈增大趋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风管的相对管壁设有相互错开的排湿口;和/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风管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所述回风口;和/或,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送风管位于所述装烟室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循环回风管及所述排湿风管位于所述装烟室的侧壁。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送风管位于所述装烟室的侧壁,所述循环回风管及所述排湿风管位于所述装烟室的顶部和/或底部且沿所述装烟室的长度方向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送风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循环送风管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所述送风口,所述装烟室包括设于所述装烟室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层烤烟架,相邻两层烤烟架之间形成置物空间,各所述送风口对应各置物空间设置。9.如权利要求1至5、8任一项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热风循环系统还包括新风进风管,所述新风进风管与所述循环回风管连通,以使引入的新风进入所述空气加热器加热。10.如权利要求1至5、8任一项所述的密集型烘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集型烘烤房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装烟室的湿度的湿度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所述装烟室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型烘烤房,包括:装烟室;烘烤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空气加热器以及与所述空气加热器连通的循环送风管和循环回风管,所述循环送风管设有用于向所述装烟室输送热风的送风口,所述循环回风管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用于使所述装烟室的空气回流至所述空气加热器以加热;及排湿系统,包括排湿风机和与所述排湿风机连接的排湿风管,所述排湿风管与所述循环回风管相邻且平行设置,所述排湿风管设有排湿口。技术研发人员:谢会雅,张阳,陈舜尧,刘昭伟,蔡奇,张红兵,薛建业,张红波,周毅,何伟,王旋,赵武,刘怡轩,陈怡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烟草公司株洲市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21技术公布日:2024/7/18
- 上一篇:一种热风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 下一篇:一种提升再造烟叶感官品质的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