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杠铃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02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申请属于健身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杠铃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健身器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杠铃是一种核心训练运动训练器材,其用途广泛,利用杠铃能够锻炼肩部、后背、手臂、胸部等处肌肉,加强肌肉力量,增强身体核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因此深受...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属于健身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杠铃架。背景技术:1、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健身器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杠铃是一种核心训练运动训练器材,其用途广泛,利用杠铃能够锻炼肩部、后背、手臂、胸部等处肌肉,加强肌肉力量,增强身体核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因此深受健身爱好者喜爱。利用杠铃训练时,杠铃架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健身器材,但是以往的杠铃架只有深蹲功能,功能单一,当配合仰卧板使用时,由于杠铃座高度太高,无法适配使用,不能满足用户多种形式的杠铃训练需求。技术实现思路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杠铃架功能单一,无法适配多种训练方式的问题。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杠铃架,包括杠铃架主体,所述杠铃架主体沿竖直方向设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设有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包括承载杠铃放置钩组件以及沿所述调节架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板,所述放置钩组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板的顶部,所述放置钩组件包括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所述第一放置钩和所述第二放置钩可拆卸地连接。3、通过设置定位单元实现调节架对杠铃的承载作用,定位单元所设的第一放置钩与第二放置钩为杠铃提供两处放置位,满足对杠铃的不同放置位置需求,设置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位于调节板的顶部,当调节板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放置钩与第二放置钩同时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放置钩与第二放置钩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或不同训练方式的不同高度需求,同时避免出现放置钩组件直接固定于调节板而导致放置钩组件与调节板之间间隙太小,不便于喷涂。通过设置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可拆卸地连接,使放置钩组件实现组合式应用,避免设置放置钩组件时需要在调节架设置多个中空位置对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在调节架进行分别固定,而导致调节架整体重量减小,稳定性减小,且杠铃放置时间长后由于放置钩组件与调节架连接处中空而导致放置不稳定。且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避免一体成型而导致的加工难度高,且无法对其实现分体利用,满足用户对杠铃在不同高度的摆放需求,实现杠铃架的多功能性和使用稳定性。4、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放置钩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放置钩设有第二连接面,所述调节板设有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一放置钩、所述第二放置钩和所述调节板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的紧固件相连。5、通过设置紧固件将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以此连接,实现对调节板、第一放置钩、第二放置钩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实现对各部件的表面喷涂,同时保证调节板在移动时对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的带动作用,加强部件连接稳定性。6、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板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抵接的端口,所述端口内凹形成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分别设有依次相对的定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孔。7、通过在端口设置内凹形成的第三连接面,第三连接面通过定位孔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连接,从而实现调节板、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的定位连接,同时,在紧固件穿过定位孔的过程中,由于第三连接面为端口内凹形成,便于在第三连接面上的定位孔不便观察时实现对第三连接面上的定位孔的快速对准,加快安装速度,降低装配难度。8、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面朝向所述调节板的投影覆盖所述端口。9、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面或第二连接面朝向调节板的投影覆盖端口,则在调节板与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连接后,在放置杠铃时,增大第一连接面或第二连接面在端口处的受力面积,避免内凹的端口处出现受力不稳定,进一步加强对杠铃的承载稳定性。10、或者设置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朝向调节板的投影都能够覆盖端口,增大第一连接面或第二连接面在端口处的受力面积,杠铃放置于第一放置钩时,则杠铃位于端口上方,能够实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在端口处增强对杠铃的承载力;杠铃放置于第二放置钩时,同样能由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受力稳定性增强而增强对杠铃的承载力,进一步实现杠铃的稳定放置效果,从而满足在使用杠铃架时的不同放置需求。11、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放置钩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一靠背,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一靠背夹持所述第一连接面以在所述第一连接面形成承载杠铃的第一放置位。12、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和第一靠背实现对杠铃在第一放置位的夹持效果,第弯折部和第一靠背分别从相对方向对放置于第一放置位的杠铃通过相互作用力,同时配合第一连接面实现杠铃的稳定放置。13、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放置钩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的第二靠背以及沿所述第二靠背延伸形成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靠背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设有承载杠铃的第二放置位。14、通过设置第二弯折部和第二靠背实现对杠铃在第二放置位的夹持效果,第弯折部和第二靠背分别从相对方向对放置于第二放置位的杠铃通过相互作用力避免杠铃掉落,且第二靠背连接第二连接面,实现第二放置钩与调节板即第一放置钩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沿第二靠背延伸的第二弯折部将第二放置位与第一放置位的距离拉大,满足第一放置位与第二放置位在不同形式锻炼时杠铃的不同放置位置。15、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放置钩与所述第二放置钩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放置位与所述第二放置位在竖直方向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放置位沿竖向位于所述第二放置位上方。16、通过设置第一放置位与第二放置位在竖直方向错位设置且第一放置位沿竖向位于第二放置位上方,实现在不同形式锻炼时杠铃的不同高度放置位置,满足杠铃架的多功能使用需求,适合多种应用杠铃时的健身方式。17、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放置位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放置位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不小于所述第二夹角。18、由于第一放置位与第二放置位错位设置,当杠铃通过第二放置位转移至第一放置位时,通过设置第一夹角不小于第二夹角,降低杠铃在转移时的举升高度,并缩短举升时杠铃移动的水平距离,降低杠铃通过第二放置位转移至第一放置位时的举升难度,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感受。19、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架设有容纳部分所述调节板的中空段,所述中空段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贯穿所述调节架的第一调节孔,所述调节板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调节孔适配的第二调节孔。20、通过设置中空段使得调节板能够实现沿调节架在竖直方向移动,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调节孔以及设置第二调节孔,便于实现调节板在调节架移动至不同位置固定。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二调节孔,增加固定位置的选择。21、在一种组合式杠铃架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杠铃架主体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杆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设有杠铃存储座,所述第二横杆设有配重块。22、通过设置杠铃存储座对多种重量的杠铃进行存储,方便用户在锻炼使用时更换不同重量的杠铃,且避免杠铃随地摆放,便于对其进行管理。通过设置配重块使杠铃架在放置杠铃后增强整体稳定性,从而保证杠铃架的使用性能。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24、设置定位单元实现调节架对杠铃的承载作用,定位单元所设的第一放置钩与第二放置钩为杠铃提供两处放置位,满足对杠铃的不同放置位置需求,设置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位于调节板的顶部,当调节板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放置钩与第二放置钩同时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放置钩与第二放置钩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或不同训练方式的不同高度需求,同时避免出现放置钩组件直接固定于调节板而导致放置钩组件与调节板之间间隙太小,不便于喷涂。通过设置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可拆卸地连接,使放置钩组件实现组合式应用,避免设置放置钩组件时需要在调节架设置多个中空位置对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在调节架进行分别固定,而导致调节架整体重量减小,稳定性减小,且杠铃放置时间长后由于放置钩组件与调节架连接处中空而导致放置不稳定。且第一放置钩和第二放置钩避免一体成型而导致的加工难度高,且无法对其实现分体利用,满足用户对杠铃在不同高度的摆放需求,实现杠铃架的多功能性和使用稳定性。
- 上一篇:一种磁力玩具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曲面异形积木块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