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涉及康复步道,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中%~%存在偏瘫,与正常步态相比,偏瘫患者步态稳定性差、能量消耗增加、步态不对称、行走路径倾斜,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问题一直是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最棘手更难以纠正的问题。目前,通过研究人体...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康复步道,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背景技术:1、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中70%~80%存在偏瘫,与正常步态相比,偏瘫患者步态稳定性差、能量消耗增加、步态不对称、行走路径倾斜,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问题一直是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最棘手更难以纠正的问题。目前,通过研究人体步态分析颅脑损伤偏瘫患者中的康复情况已成为脑卒中患者护理新技术,该技术是采用一种专门用于偏瘫患者进行行走训练的步道,在行走训练过程中观察分析偏瘫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步行姿势及关节、肌肉群的协调性,通过康复步道来协助偏瘫患者进行步态训练,不仅成本低廉,效果显著,而且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了解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因此,拟设计一种新的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以辅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通过印有足印图案的步道软垫搭配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以协助偏瘫患者完成下肢功能训练,从而辅助医护人员观察偏瘫患者的步行姿势。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3、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包括步道软垫、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和若干连接扣;所述步道软垫的上表面设有足印图案;所述第一扶手架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第二扶手架与第一扶手架水平间隔设置;所述步道软垫铺放在所述第二扶手架与第一扶手架之间的地面上;若干所述连接扣水平间隔地固定连接在所述墙壁底部,所述第二扶手架的底部一侧穿过所述步道软垫的下方向墙壁方向延伸,并可拆卸地搭扣在若干所述连接扣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印有足印图案的步道软垫,让偏瘫患者按照拟定的足印行走,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步道软垫两侧搭配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可以帮助患者支撑稳定身体。第二扶手架依靠墙壁底部的连接扣固定定位,且底座从步道软垫的下方穿过,不会影响患者从步道中经过,同时可稳定第二扶手架,不易出现偏摆,可以很好地给予患者支撑。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扶手架包括若干手扶横杆、若干底座和若干升降杆;所述底座呈l型结构,所述底座的l型竖端设有一倒钩部,所述底座的l型横端端部设有一连接套筒;每一所述底座的倒钩部搭扣在一所述连接扣上;每一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嵌装在一所述底座的连接套筒内;每一所述手扶横杆固定嵌装在一所述升降杆的顶部;所述底座间隔布置,相邻的两所述手扶横杆通过一直通接头可拆卸连接。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通过一直角三通接头与所述手扶横杆连接。直角三通接头的中间竖端与升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直角三通接头的横端为管状结构,所述手扶横杆从中穿过,且直角三通接头外还设有一螺栓,以防止手扶横杆串动,再通过直通接头将所有手扶横杆相连,使第二扶手架形成一个整体。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一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至所述连接套筒内与所述升降杆抵接。通过固定螺栓将升降杆与连接套筒固定,使两者不易松脱。7、进一步地,所述步道软垫采用橡胶材质制作,所述步道软垫的顶面印染有足印图案;所述步道软垫的底面设有间隔布置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深度与所述底座的l型横端的厚度匹配。避让槽的设计可以让步道软垫不会出现凸起的现象,让步道软垫平整,不会绊到患者。8、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上设有一用于控制伸缩杆高度的调节旋钮。升降杆可升降调节第二扶手架的高度,使得第二扶手架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扣呈u型结构,每一所述连接扣的u型竖端通过膨胀螺钉与墙壁固定,若干所述连接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底座的倒钩部扣在所述连接扣的u型横端内。u型的连接扣可以对对应的底座进行固定,使底座不易晃动,进而维持第二扶手架的稳定。而且连接扣与第二扶手架之间可以随时拆卸,在不使用时方便腾空走廊过道,不占空间,安装时可直接将底座扣在对应的连接扣上,再铺上步道软垫,整体拆装均非常方便。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手杆包括手扶杆和若干间隔布置的固定座,每一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墙壁通过膨胀螺钉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扶杆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2、1)通过印有足印图案的步道软垫,让偏瘫患者按照拟定的足印行走,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步道软垫两侧搭配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可以帮助患者支撑身体,稳定步态。13、2)第二扶手架依靠墙壁底部的连接扣固定定位,且底座从步道软垫的下方穿过,不会影响患者从步道中经过,同时可稳定第二扶手架,不易出现偏摆,可以很好地给予患者支撑。14、3)升降杆可升降调节第二扶手架的高度,使得第二扶手架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15、4)步道软垫上避让槽的设计可以让步道软垫铺放在底座上时不会出现凸起的现象,让步道软垫平整,不会绊到患者。16、5)u型的连接扣可以对对应的底座进行固定,使底座不易晃动,进而维持第二扶手架的稳定;且连接扣与第二扶手架之间可以随时拆卸,在不使用时方便腾空走廊过道,不占空间,安装时可直接将底座扣在对应的连接扣上,再铺上步道软垫,整体拆装均非常方便。技术特征:1.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道软垫、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和若干连接扣;所述步道软垫的上表面设有足印图案;所述第一扶手架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第二扶手架与第一扶手架水平间隔设置;所述步道软垫铺放在所述第二扶手架与第一扶手架之间的地面上;若干所述连接扣水平间隔地固定连接在所述墙壁底部,所述第二扶手架的底部一侧穿过所述步道软垫的下方向墙壁方向延伸,并可拆卸地搭扣在若干所述连接扣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手架包括若干手扶横杆、若干底座和若干升降杆;所述底座呈l型结构,所述底座的l型竖端设有一倒钩部,所述底座的l型横端端部设有一连接套筒;每一所述底座的倒钩部搭扣在一所述连接扣上;每一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嵌装在一所述底座的连接套筒内;每一所述手扶横杆固定嵌装在一所述升降杆的顶部;所述底座间隔布置,相邻的两所述手扶横杆通过一直通接头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通过一直角三通接头与所述手扶横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一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至所述连接套筒内与所述升降杆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道软垫采用橡胶材质制作,所述步道软垫的顶面印染有足印图案;所述步道软垫的底面设有间隔布置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深度与所述底座的l型横端的厚度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上设有一用于控制伸缩杆高度的调节旋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呈u型结构,每一所述连接扣的u型竖端通过膨胀螺钉与墙壁固定,若干所述连接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底座的倒钩部扣在所述连接扣的u型横端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杆包括手扶杆和若干间隔布置的固定座,每一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墙壁通过膨胀螺钉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扶杆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包括步道软垫、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和若干连接扣;所述步道软垫的上表面设有足印图案;所述第一扶手架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第二扶手架与第一扶手架水平间隔设置;所述步道软垫铺放在所述第二扶手架与第一扶手架之间的地面上;若干所述连接扣水平间隔地固定连接在所述墙壁底部,所述第二扶手架的底部一侧穿过所述步道软垫的下方向墙壁方向延伸,并可拆卸地搭扣在若干所述连接扣上。本技术通过印有足印图案的步道软垫搭配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以协助偏瘫患者完成下肢功能训练,从而辅助医护人员观察偏瘫患者的步行姿势。技术研发人员:刘雅玫,黄敏,彭莉莉,钟文婕,彭霞,韦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市工人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1121技术公布日:2024/8/1

一种人体步态训练康复步道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