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属于康复用具,具体涉及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脊柱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脊柱因过度劳损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一般会对患者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而在完成脊柱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康复也很重要,患者需要辅以一些简单的康复动作,例如直腿抬高的动作,达到辅助身体恢复的目的...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属于康复用具,具体涉及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背景技术:1、脊柱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脊柱因过度劳损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一般会对患者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而在完成脊柱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康复也很重要,患者需要辅以一些简单的康复动作,例如直腿抬高的动作,达到辅助身体恢复的目的,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由于身体机能尚未恢复,导致在进行直腿抬高动作时,容易出现运动幅度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最终的康复锻炼效果不佳。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具有患者在进行直腿抬高的康复锻炼动作时,可以通过手部力量的辅助,使腿部可以抬高至合适高度,进而保证锻炼效果的特点。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座,两个所述定位座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定位座一侧固定连接有延展块,所述支撑底板上方设有两个辅助抬升板,两个所述辅助抬升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块,两个所述连动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定位座内侧,所述连动块一侧设有助力环。3、其中,所述定位座内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连动块滑动于所述导向槽内部。4、其中,所述定位座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调整槽,所述调整槽和所述导向槽相连通。5、其中,所述延展块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轮组,所述连动块和所述助力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贯穿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辅助抬升板。6、其中,所述辅助抬升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带。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位座和辅助抬升板等部件的配合,使得患者在进行直腿抬升康复锻炼动作时,可以通过手部力量的辅助完成,从而避免出现运动幅度不足导致锻炼效果不佳的情况,且患者在早期康复时,可以将运动的最大幅度进行限定,避免由于加入手部力量辅助导致出现运动幅度过大牵引伤口的情况。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技术特征:1.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座(2),两个所述定位座(2)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1),所述定位座(2)一侧固定连接有延展块(3),所述支撑底板(1)上方设有两个辅助抬升板(4),两个所述辅助抬升板(4)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块(41),两个所述连动块(4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定位座(2)内侧,所述连动块(41)一侧设有助力环(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2)内侧开设有导向槽(22),所述连动块(41)滑动于所述导向槽(22)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2)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调整槽(23),所述调整槽(23)和所述导向槽(22)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块(3)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轮组(31),所述连动块(41)和所述助力环(4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绳(43),所述连接绳(43)贯穿于所述限位杆(21)和所述辅助抬升板(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抬升板(4)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带(44)。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康复用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脊柱术后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座,两个所述定位座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定位座一侧固定连接有延展块,所述支撑底板上方设有两个辅助抬升板,两个所述辅助抬升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块,两个所述连动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定位座内侧,所述连动块一侧设有助力环;通过定位座和辅助抬升板等部件的配合,使得患者在进行直腿抬升康复锻炼动作时,可以通过手部力量的辅助完成,避免出现运动幅度不足导致锻炼效果不佳的情况,且在早期康复时,可以将运动的最大幅度进行限定,避免由于加入手部力量辅助导致出现运动幅度过大牵引伤口的情况。技术研发人员:白超楠,王一迪,崔宏勋,郭马珑,刘永辉,石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1027技术公布日:2024/7/29
- 上一篇:一种防返流普拉提球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游戏广告投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