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训练,特别涉及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作业人员在进行空中飞行作业时,常需要进行一些高难度动作,因此需要提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一系列训练,以加强作业人员们的身体素质,其中,抗眩晕训练可以列为最重要的训练之一,传统的作业人员抗晕眩能力训练装置需要作业人员自身带动装置进行转动,但是对于新...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训练,特别涉及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背景技术:1、作业人员在进行空中飞行作业时,常需要进行一些高难度动作,因此需要提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一系列训练,以加强作业人员们的身体素质,其中,抗眩晕训练可以列为最重要的训练之一,传统的作业人员抗晕眩能力训练装置需要作业人员自身带动装置进行转动,但是对于新手训练员来说,单人很难完成此训练,而利用人工辅助转动可能会导致装置打到作业人员从而产生安全隐患。2、如专利号为202320116201.2的一种飞行人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可以使辅助人员在不与旋梯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协助旋梯转动,从而减少辅助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隐患。3、上述存在的弊端:虽然解决了新手作业人员的训练问题,但是可能由于新手作业人员训练不足导致身体晃动,可能在使用装置过程中由于身体晃动导致从装置上掉落,存在安全隐患。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和套设在支撑柱顶部外壁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对作业人员进行训练的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作业人员站立的脚踏杆,第二转动架远离第一转动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保护作业人员的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转动架一侧的滑动槽和与滑动槽内壁穿插连接用于固定作业人员的弹性带。3、优选的,所述弹性带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弹性带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转动架正面与背面的开孔和与弹性带两端固定连接的衔接块,开孔的内壁穿插连接有用于固定弹性带的按压块,按压块靠近衔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按压块移动的限位板。4、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架的外壁靠近支撑柱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垫,且支撑柱远离第二转动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二转动架的摇杆。5、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二者稳定性的加固架和侧边稳定架。6、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靠近衔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更改按压块位置的限位柱,限位柱的外壁穿插连接有用于放置限位柱的空槽,且限位柱靠近衔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更改限位柱位置的弹簧。7、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加固支撑柱的放置架,支撑柱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装置稳定性的固定柱,固定柱靠近第二转动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摇杆的控制机构。8、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放置架靠近第二转动架一侧的开槽和限位螺纹杆,且开槽的内壁与限位螺纹杆的外壁穿插连接。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0、本实用新型将作业人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与防护机构进行结合,防护机构的设置不仅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很好的保护作业人员,按压块与开孔进行连接的设计也便于弹性带的更换,增加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使本设计符合人性化。技术特征:1.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5)和套设在支撑柱(5)顶部外壁的支撑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对作业人员进行训练的第一转动架(2)和第二转动架(11),第一转动架(2)与第二转动架(11)之间设置有用于作业人员站立的脚踏杆(14),第二转动架(11)远离第一转动架(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保护作业人员的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转动架(11)一侧的滑动槽(15)和与滑动槽(15)内壁穿插连接用于固定作业人员的弹性带(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13)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弹性带(13)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转动架(11)正面与背面的开孔(17)和与弹性带(13)两端固定连接的衔接块(22),开孔(17)的内壁穿插连接有用于固定弹性带(13)的按压块(16),按压块(16)靠近衔接块(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按压块(16)移动的限位板(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架(11)的外壁靠近支撑柱(5)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垫(8),且支撑柱(5)远离第二转动架(1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二转动架(11)的摇杆(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2)与第二转动架(11)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二者稳定性的加固架(1)和侧边稳定架(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1)靠近衔接块(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更改按压块(16)位置的限位柱(20),限位柱(20)的外壁穿插连接有用于放置限位柱(20)的空槽(18),且限位柱(20)靠近衔接块(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更改限位柱(20)位置的弹簧(19)。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加固支撑柱(5)的放置架(7),支撑柱(5)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装置稳定性的固定柱(12),固定柱(12)靠近第二转动架(1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摇杆(6)的控制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放置架(7)靠近第二转动架(11)一侧的开槽(10)和限位螺纹杆(9),且开槽(10)的内壁与限位螺纹杆(9)的外壁穿插连接。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和套设在支撑柱顶部外壁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对作业人员进行训练的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作业人员站立的脚踏杆,第二转动架远离第一转动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保护作业人员的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转动架一侧的滑动槽和与滑动槽内壁穿插连接用于固定作业人员的弹性带。本技术将作业人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与防护机构进行结合,防护机构的设置不仅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很好的保护作业人员,按压块与开孔进行连接的设计也便于弹性带的更换,增加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研发人员:柳超,田杰荣,王月基,徐应智,田源,崔焰,宫世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技术研发日:20231101技术公布日:20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