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康复训练器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涉及训练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对于患有聚集性肺炎、慢性阻塞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肺功能受损的患者,在治疗阶段的后期,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能够通过适当的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物理治疗,将会对药物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以此治愈或者减轻肺部问题,通过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涉及训练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背景技术:1、对于患有聚集性肺炎、慢性阻塞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肺功能受损的患者,在治疗阶段的后期,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能够通过适当的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物理治疗,将会对药物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以此治愈或者减轻肺部问题,通过肺功能康复训练器对患者的肺部进行训练,进而提高护理质量。2、现有的肺功能康复训练器通过使患者进行吹气训练达到锻炼和康复肺功能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肺功能康复训练器在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时,通过对其进行吹气使设置的气球等可膨胀物体膨胀,然而,每次吹气是否达到标准仅能通过经验分析,因此很难判断;且对于患者而言,不同锻炼阶段所能够达到的吹气能力是不一样的,早期训练时由于患者肺部功能条件较差,此时的吹气标准应该较低,而随着锻炼的持续进行,不同锻炼阶段患者能够达到的训练效果是逐渐变化的,通常吹气能力会增强,中期训练和后期训练的吹气标准应与早期训练的吹气标准不同,否则难以针对患者肺功能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在中后期训练阶段如果继续保持早期训练的标准则会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肺功能恢复较慢,因此,现有的肺功能康复训练器训练效果难判断、训练标准较为单一而导致康复效果缓慢。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训练标准单一且难分辨而导致康复效果缓慢的问题。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包括一内部具有圆柱形的训练腔的壳体,在所述壳体槽的一侧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以便于观察训练腔内的情况,所述训练腔内设置有气球,在壳体上设置有一端连接并连通气球内腔的训练管,所述训练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吹气嘴,通过向吹气嘴吹气以能够使气球膨胀,达到训练肺功能的目的;所述训练腔内设置有锻炼分级机构,所述锻炼分级机构包括位于气球正上方并支承于气球上的悬挂板以及设置在训练腔内壁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使训练腔中具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用于支撑悬挂板的分级腔,所述悬挂板在气球膨胀以向上移动过程中能够相对于各分级腔向上移动并可支承于对应位置所在的分级腔内,从而在患者通过吹气的方式使气球膨胀的过程中,随着每一次训练患者呼出的气体使气球膨胀的程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气球顶住悬挂板并膨胀过程中使悬挂板依次上升至各分级腔内,从而便于患者通过观察窗查看悬挂板所在的分级腔的位置,以此判断训练是否达到标准、且达到何种标准,且多个分级腔能够用于控制不同时期的训练标准,以保证患者在每一次训练时均能够清楚了解训练情况。3、进一步的,悬挂板呈圆形片状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训练腔内;所述支撑部包括呈镜像分布在训练腔相对两内侧壁上的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包括凹设于训练腔内侧壁上的收纳槽以及底部铰接于收纳槽底部并能够收纳于收纳槽内的活动支撑片,所述活动支撑片的顶部相对于收纳槽内外进行摆动;任意相邻的两第一支撑部的活动支撑片和与之正对的两相邻第二支撑部的活动支撑片之间围设形成所述分级腔,从而形成多个不同吹气标准的分级腔,在各分级腔用于支撑悬挂板的同时也便于观察训练标准情况,以能够快速的得到所需训练信息。4、进一步的,在所述活动支撑片的底部且靠近训练腔的一侧上形成有基部,所述基部在所述活动支撑片朝收纳槽外倾斜时支承于所述收纳槽的底壁,且相对的任意两所述倾斜的活动支撑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悬挂板的直径,以使活动支撑片保持倾斜状态而便于悬挂板向上移动以移动至不同分级腔内。5、进一步的,所述锻炼分级机构还包括对应分设在各分级腔内壁上并用于挡住悬挂板向上移动的气垫部以及用于在气球膨胀时受挤压而使气垫部收缩的触发控制部,所述触发控制部在气球收缩时使气垫部膨胀,以能够在壳体因磕碰等情况发生倾倒等可能性时,因各活动支撑片未处于预设状态而导致悬挂板移动至其他分级腔内而影响正常训练进度,气垫部则能够在壳体倾倒时避免这一问题。6、进一步的,各所述气垫部均包括至少三个沿训练腔内壁的圆周方向布置的气囊,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连通各气囊的气道,所述触发控制部连通所述气道,当所述气球膨胀挤压触发控制部时,所述触发控制部使气道内产生负压而使气囊收缩,当所述气球收缩而远离触发控制部时,所述触发控制部向气道内加压以使气囊膨胀并能够挡住悬挂板,从而根据气球状态自动控制气囊的状态以达到限制悬挂板的目的。7、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控制部包括固定连接于训练腔内壁的固定块以及按压部,所述固定块和壳体之间共同形成有一滑动腔,所述滑动腔远离训练腔的一侧上形成有贯通壳体的换气孔;所述按压部包括呈片状的推片、一端连接于推片的连接条、沿横向密封滑动设置在滑动腔内的滑板以及第一弹簧,所述滑板将滑动腔分隔成连通换气孔的第一腔室和连通气道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第一腔室内并在气球未接触推片时处于正常状态,所述第二腔室相对于第一腔室位于靠近推片一侧,所述连接条的一端沿横向密封滑动穿设入第二腔室内并连接于滑板,在所述滑动腔的内壁上凸设有用于限制滑板挡住气道的限位凸柱,当气球膨胀后逐渐挤压推片,以使滑板而使密封的第二腔室内体积增加而形成负压,从而使与之连通的气道内形成负压而使气囊收缩,当气球收缩后,推片失去压力而在第一弹簧回弹挤压作用下复位,第一腔室收缩,气体被推入气道内而使气囊再次膨胀,实现对气囊的状态控制。8、进一步的,所述锻炼分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用于在悬挂板位于最上方分级腔内时将全部活动支撑片挤压于收纳槽内的复位部,且所述复位部与所述气垫部互不干涉,以能够在患者训练效果达到最高标准、即悬挂板上升至最高的分级腔内时结束训练而使悬挂板复位。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复位部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卷收部和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第二卷收部;所述第一卷收部包括安装在第一腔体内且输出轴能够正反转的驱动件以及两组一端分别反向绕设在驱动件输出轴上的拉绳,两组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分别反向延伸至训练腔内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两侧内侧壁上,以使两组拉绳分别对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卷收部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腔室内的两转轴、一端分别绕设在两转轴上的两连接带、位于训练腔内并分别连接于两连接带反向延伸的另一端的两挤压块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两卷簧,两所述转轴均平行于驱动件的输出轴,两所述挤压块分别连接于两组拉绳,且两挤压块之间的间距大于悬挂板的直径,以使两挤压块能够从悬挂板两侧经过而不影响悬挂板,两所述卷簧分别与两转轴同轴设置,且两所述卷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腔体内壁和对应的转轴,当所述卷簧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挤压块支承于训练室底壁,以不妨碍悬挂板的使用,而当需要使悬挂板复位时,启动驱动件而使之卷收拉绳而使拉绳牵拉挤压块,直至挤压块向上移动而使各活动支撑片收纳于收纳槽内,此时,悬挂板再无活动支撑片支撑而复位至各活动支撑片下方,在驱动件输出轴反向转动后,挤压块和连接带在卷簧回弹作用下复位。10、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上形成有导向斜面,以便于从悬挂板侧方经过。11、进一步的,所述复位部还包括设置在训练腔顶部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当悬挂板位于最顶部的分级腔并接触传感器时,驱动件运行以使悬挂板能够复位,实现全自动控制复位,无需人为操控。12、本发明的肺功能康复训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气球和训练管之间的配合,实现肺部呼气训练;通过设置支撑部以形成多个分级腔,实现不同标准的呼气训练分级,而配合悬挂板则便于直观的了解对应阶段的训练标准和训练情况,保证患者在进行肺部训练时能够根据适宜的情况自动匹配适宜的训练标准,以使训练成果和训练标准自动同步提升,以此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肺功能康复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