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0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调节手功能的康复训练装置。、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的肢体功能损害主要与受损的脊髓节段有关,在运动平面在c至t的患者有很大几率出现上肢以及手的功能障碍,如够取、抓握拿捏物品等。在c损伤的患...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调节手功能的康复训练装置。背景技术:1、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的肢体功能损害主要与受损的脊髓节段有关,在运动平面在c4至t1的患者有很大几率出现上肢以及手的功能障碍,如够取、抓握拿捏物品等。在c6损伤的患者往往腕关节的运动控制都将受到影响。2、患者由于脑损伤或者脊髓损伤造成的上肢及手的功能下降会严重阻碍患者对日常生活的参与,如患者手指无力、上肢屈伸力量和活动角度以及手腕的灵活性不够会导致患者无法抓握和够取物品,如患者由于上肢手功能下降患者无法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写字等。手腕的控制一直是康复训练中的重点,手碗的灵活性直接决定了手腕和手指的功能性使用。3、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采用在倾斜设置的板子上放置一些训练模块,提供给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在自行训练的时候不能完全充分的训练到手腕及手指的功能性使用。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康复训练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能够供患者自行训练时能完全训练到手腕及手指的功能性使用。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承载板,枢接于该底座的一端,该承载板相对该底座倾斜;第一训练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承载板;以及第一轨迹条,设置于该承载板;其中,当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一训练模块配合该第一轨迹条以使该第一训练模块沿着该第一轨迹条移动。3、较佳的,该第一轨迹条凸设于该承载板,该第一轨迹条具有第一标记位及第二标记位,该第一标记位与该第二标记位分别位于该第一轨迹条的不同位置处,当该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一训练模块配合凸设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轨迹条自该第一标记位移动至该第二标记位。4、较佳的,还包括第二训练模块,该第二训练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承载板,当该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二训练模块配合该第一轨迹条以使该第二训练模块沿着该第一轨迹条移动。5、较佳的,该第一训练模块与该第二训练模块的重量不同。6、较佳的,该第一训练模块与该第二训练模块分别磁吸于该承载板。7、较佳的,还包括第二轨迹条,该第二轨迹条与该第一轨迹条不重叠,当该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一训练模块配合该第二轨迹条以使该第一训练模块沿着该第二轨迹条移动。8、较佳的,该第二轨迹条凸设于该承载板,该第二轨迹条具有第三标记位及第四标记位,该第三标记位与该第四标记位分别位于该第二轨迹条的不同位置处,当该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一训练模块配合凸设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二轨迹条自该第三标记位移动至该第四标记位。9、较佳的,还包括支架,该支架的一端枢接于该承载板,该支架的另一端抵接于该底座。10、较佳的,该底座包括第一支撑位及第二支撑位,该支架抵接于该第一支撑位及该第二支撑位使该承载板与该底座呈不同角度。11、较佳的,该第一支撑位及该第二支撑位均呈长条凹槽状。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承载板、第一训练模块及第一轨迹条;承载板枢接于底座的一端,承载板相对底座倾斜;第一训练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承载板;第一轨迹条设置于承载板;其中,当患者使用康复训练装置时,第一训练模块配合第一轨迹条以使第一训练模块沿着第一轨迹条移动,采用可视化的训练模块沿轨迹条移动,如此,能够供患者自行训练时能完全训练到手腕及手指的功能性使用。技术特征:1.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轨迹条凸设于该承载板,该第一轨迹条具有第一标记位及第二标记位,该第一标记位与该第二标记位分别位于该第一轨迹条的不同位置处,当该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一训练模块配合凸设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轨迹条自该第一标记位移动至该第二标记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训练模块,该第二训练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承载板,当该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二训练模块配合该第一轨迹条以使该第二训练模块沿着该第一轨迹条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训练模块与该第二训练模块的重量不同。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训练模块与该第二训练模块分别磁吸于该承载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轨迹条,该第二轨迹条与该第一轨迹条不重叠,当该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一训练模块配合该第二轨迹条以使该第一训练模块沿着该第二轨迹条移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轨迹条凸设于该承载板,该第二轨迹条具有第三标记位及第四标记位,该第三标记位与该第四标记位分别位于该第二轨迹条的不同位置处,当该患者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该第一训练模块配合凸设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二轨迹条自该第三标记位移动至该第四标记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该支架的一端枢接于该承载板,该支架的另一端抵接于该底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第一支撑位及第二支撑位,该支架抵接于该第一支撑位及该第二支撑位使该承载板与该底座呈不同角度。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位及该第二支撑位均呈长条凹槽状。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承载板、第一训练模块及第一轨迹条;承载板枢接于底座的一端,承载板相对底座倾斜;第一训练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承载板;第一轨迹条设置于承载板;其中,当患者使用康复训练装置时,第一训练模块沿着第一轨迹条移动,采用可视化的训练模块沿轨迹条移动,如此,能够供患者自行训练时能完全训练到手腕及手指的功能性使用。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丹,戴宇涵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14技术公布日:2024/7/15
- 上一篇:一种手部训练设备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控制遥控车转向模块的制作方法